查看原文
其他

开放申请 | 青年学者资助计划之“何为而治——中国当代社会治理研究”三期

招商局慈善基金会 招商局慈善基金会 2022-12-31

当下的中国正在经历经济和人口空间布局的重大变化,并且将持续产生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4%,流动人口规模超过3.7亿,有些地区正成为人口持续流入地区,与之对应的是,有些地区已成为人口持续流出地区。在学术和政策研究中,目前主要关注人口流入地的发展现状及挑战,而对于人口流出地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大目标下,聚焦人口流出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议题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鉴于此,“何为而治——中国当代社会治理研究”第三期资助计划现针对相关选题正式开放申请。


「人口流出地转型发展的理论、案例和政策研究」




综合利用2010年和202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地区宏观经济指标等数据,展现人口流出地的分布及特征,归纳人口空间布局调整的原因和路径,进而总结背后的客观规律,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持。


随着人口的减少,人口流出地将产生经济发展新比较优势,本课题希望能够通过案例研究来获得人口流出地发展新比较优势的成功经验。建议在案例选择上可特别关注东北地区。


在当下中国,人口流出地积累了较为严重的地方政府债务。本课题希望能够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治理和化解展开调查研究,并希望就如何对人口流出地进行有效的财政转移支付,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讨。


公共服务供给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这意味着同样规模的财政投入在不同地区的效果会存在明显差异。在人口空间布局持续调整的大背景下,人口流出地的公共服务面临着供给效率下降的挑战,同时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此,在人口流动和社会公平的双重约束下,本课题希望为人口流出地如何兼顾公共服务的效率与平等两个目标进行调查和案例研究。


在人口流出地,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出现闲置,一些仍在利用中的基础设施也面临维护的需求。本课题希望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特别是人口流出地的减量规划进行研究,并对此过程中的相关体制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在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下,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不断推进。在此趋势下,本课题希望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总结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振兴的规律与经验。


人口流出地的人口持续减少,相应的行政机构设置可能需要进行调整。本课题希望能够为行政机构的调整和撤并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分析。


人口流出地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将会为当地的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挑战,本课题希望通过理论和案例研究,对相关实践进行总结。


对以上研究选题,可接受单个项目申请,原则上申请人应为40周岁及以下的青年学者。也可接受若干个子项目联合申请,并由项目首席专家负责组织研究团队。首席专家应为45周岁及以下,具有教授职称,负责研究板块的整体统筹规划、团队内部的互动合作及议题推动,并对研究产出负责。团队成员原则上应为40周岁及以下的青年学者,期待团队学科背景多元,能充分跨界协作。
每个子项目将获得5万元左右研究经费支持
每个子项目的学者需在一年周期内完成一篇高质量的研究报告。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期资助特别强调基于调研和案例的研究,但我们期待的案例研究并不是对于单个地点的案例解剖,而是将不同地区的案例作为支撑论点的例证。最终提交的成果应包括一篇1-1.5万字的报告和一篇2000-3000字的简短政策报告,后者需要高度概括所研究的问题、现状、成因及政策建议。
成果如需公开发表,应注明由招商局慈善基金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资助。此外,资助计划的微信公众号平台“流动之国”已推出,也请学者将发表的成果形成适于传播的通俗短文在平台发布,并欢迎通过平台传播更多相关研究成果。
我们也将基于“流动的中国”研究网络,倚借学术委员会力量,组织研讨会等学术活动,期待各位学者参与。


感兴趣的学者请将项目计划书和个人简历,于2021年11月30日前发送到liwh@cmhk.com。其中,子项目应包含研究的问题、意义、主要内容、方法和预期成果,篇幅不超过五页。项目首席专家应提交所申请版块的整体研究思路及团队介绍。
我们将在截止期之后一个月内完成专家评审。



李连江   香港中文大学 

陆    铭   上海交通大学

吴晓刚   上海纽约大学

姚    洋   北京大学


2020年3月,招商局慈善基金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城市酷想家”团队,正式启动青年学者资助计划之“何为而治——中国当代社会治理研究”,聚焦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构建展开研究,探索中国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之路,不断推动社会进步。

从“无为”到“何为”

当2000多年前,心系天下的华夏贵族学者说到“无为而治”的时候,那时尚在小农的自然经济与乡村的天然社会时代,因此才有随顺天道的“无为”观念,并以此作为贵族的统治之术。当城市化和商品化时代不可逆转地到来,置身在这样一种全然人类创造而非过度依赖自然的文明之中,“无为”的断语就显示出了它的封闭性,统治之术则一变而为治理之策。在今天这个时代,“何为”较之“无为”具有开放性,它意味着在关系到公共事务的领域内,理应具有的探究和对话空间,存在着各种积极的可能性。文明是因有为而发生并不断进步的,并且,有为将不再是一种封闭的决断。


首期共资助8名青年学者开展学术研究(点击详见公开发布 | 青年学者资助计划之“何为而治——中国当代社会治理研究”入选名单),第二期共资助青年学者25名(点击详见公开发布 | 青年学者资助计划之“何为而治——中国当代社会治理研究”二期入选名单),并搭建起“流动的中国”研究网络,针对中国当代社会治理议题开展交流和持续产出。欢迎关注@流动之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