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记者发声的 2018-05-27


之所以用这样一个题目

始于呼吁大家对这样一个群体的关注

记者



200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

《关于确定“记者节”具体日期的请示》

同意将中国记协的成立日

11月8日定为记者节

成为与护士节、教师节一样的——

中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



今天是第18个记者节

祝各位记者朋友们节日快乐


你或许不知道

你身边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群体

俗话说:

地球不爆炸,记者不放假,

宇宙不重启,记者不休息。

作为第四种力量

他们发现美好,鞭挞不公,书写真相!


在大多数情况下,

他们都是这样的。


(摄影/新京报记者陶冉)


约瑟夫 · 普利策曾说,

倘若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

新闻记者就是那船头的守望者。

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

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

及时发出警告。

而这,恰恰是所有记者们正在做的事情。


约瑟夫·普利策,哥伦比亚大学普利策奖创立者


都说哪里有人道需求

哪里就有红十字

现在我要加上一句

哪里有人道需求

哪里更有记者探寻的脚步


在贫困偏远的山区,有他们


2015年,新华社记者陈子夏在江西省金溪县采访特教学校的孩子们。


2016年5月,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小学,新华社记者黄孝邦蹲点调研,与这里的孩子们同吃同住。


2017年8月,新华社记者陈聪经过3小时的攀登,到达被称为“悬崖村”的四川凉山阿土勒尔村,采访当地脱贫故事。

在国际武装冲突和人道危机来临

有他们


2017年5月,新华社记者蒋超在喀布尔爆炸现场,距离新华社喀布尔分社仅500米。


2017年9月,新华社记者郑一晗在叙利亚东部代尔祖尔市采访,当天还遭遇附近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武装袭击。


在灾害发生的第一线

有他们


2008年6月1日,四川汶川地震,新京报记者浦峰跟随部队上山搜寻失事直升机。


2015年8月13日上午6时许,天津,新京报记者刘泽宁在天津大爆炸核心现场采访。(摄影/新京报记者尹亚飞)


2015年8月13日上午10时许,天津,新京报记者尹亚飞在天津大爆炸核心现场拍摄采访。(摄影/朱嘉磊)


他们用自己最真实的报道

揭露社会的阴暗面

维护普通老百姓的尊严


2016年11月9日,河北,新京报记者游天燚守在怀来一处山顶,对一起非法炸山修别墅的事情进行取证。(摄影/新京报记者尹亚飞)


2017年4月,新华社记者跟随湖北省质监局执法车查处“地条钢”。


2017年8月23日凌晨时分,新华社记者乘坐警方车辆跟随打传队员的大巴,深入打击传销一线。

他们发现新的人道需求

他们致力于弘扬人道理念

他们维护普通老百姓的尊严

不畏危险和困难



2010年8月,新华社记者刘潇在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现场采访。


2015年8月,新华社记者张铖在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现场采访。



2017年8月,九寨沟地震后,新华社记者宋玉萌第一时间来到九寨沟景区进行报道。


他们用最真实的报道

发现人道需求

揭露事件的真相

呼吁全社会的改变

推动改善最易受损者的生存现状


有时候他们是这样的

2016年7月16日,河北唐山,新京报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特刊采访中,新京报记者侯少卿在拍摄一位唐山大地震幸存者。(摄影/新京报记者李强)


2015年12月18日,浙江乌镇,新京报记者朱自洁躺在工作间的座椅上小睡,因为连续工作,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采访的记者普遍睡眠不足。(摄影/新京报记者李冬)


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会是这样的

2012年7月18日,西藏,现新京报记者、原工人日报记者王叔坤因高反造成轻度肺炎,在医院挂水。(摄影/新京报记者浦峰)


2015年9月3日,北京,现新京报记者、原京华时报记者陶冉拄着双拐采访9·3大阅兵。(摄影/新京报记者薛珺)


2015年12月7日,新京报记者李丹丹在专访时任桐乡市市长盛勇军时,因生病带上了口罩。(摄影/新京报记者李冬)


2017年3月31日,北京,新京报记者李禹潼当天发着烧坚持完成了朝阳分局的一项采访任务后,在垂杨柳医院边输液边赶稿子。(摄影/新京报记者尹亚飞)


在突发事件、灾难和战争现场,

总有他们不惧危险冲向前线的身影;

当公众利益受到损害,

总有他们深入调查寻求真相;

在偏远贫困地区也总有他们不畏艰难,

报道基层最真实的一面……


他们是向上向善能量的传播者和

社会公平正义的捍卫者

他们用一杆笔绘就浮生梦影

他们用一行字驱散黑暗阴霾

他们背负向真相掘进的使命

拿起笔杆、键盘、话筒、摄像机

不理会为了包庇黑暗

而袭来的诱惑胁迫与暴力

点亮了一盏灯

用第四种力量照亮了我们的世界



美国作家李普曼曾说,

记者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的探求

去推敲、去归纳、去想象和推测

一个并不简单的职业!

而正如白岩松曾说过的那样

这个并不简单的职业工作者们

一直在践行着一种努力

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


沃尔特 · 李普曼,美国专家,让记者成为一项“仅次于总统的职业”。


然而,



数据调查显示,

新闻工作者已经成为“高危职业”。

我国九成记者编辑处于亚健康状态。


据统计,

2016年全球已有48名记者殉职,

其中26人死于战争,18人死于谋杀,

3人在执行危险报道任务时丧生,

1人未作说明。

自2011年起,

全球每年都有百余名记者及

媒体工作者殉职。



谁来关心这些最可爱的人?

因为发现人道需求、致力于公益事业而

遭受苦难

尤其是当他们因为新闻报道而身处困境

因公负伤、致残或死亡



中国红基会联合新华社高级记者汤计

发起了汤计人道传播基金


致力于动员社会力量,整合人道公益资源,表彰和鼓励对推动人道公益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新闻作品及新闻从业人员;救助因采写新闻报道等因公负伤致残或陷入困境的记者或媒体从业人员。倡导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关注和推动改善处于人道困境的最易受损人群的生存境遇,鼓励社会力量关注和改善新闻从业人员群体生存现状。


支持汤计人道传播基金

或点击阅读原文



同时汤计人道传播基金启动了

国内首个为表彰和传播人道公益事业

而努力的新闻传播界人士和

优秀新闻作品的新闻传播奖项——

“汤计博爱新闻奖”评选活动


如果你是我们寻找的

那位记者、那个新闻作品



即日起至11月20日,申报者可登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官网(https://new.crcf.org.cn/),点击首届汤计博爱新闻奖专题页面 (或输入网址http://suo.im/1gwOPl或阅读原文),下载《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汤计博爱新闻奖参评作品申报表》,按要求填写并提交参评作品(文字报道、新闻摄影图片、音视频文件等)与正式发表的链接或图片发送至“汤计博爱新闻奖”官方邮箱tjbaxwj@crcf.org.cn,或微信关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留言【申报】并根据提示操作。

扫描以上二维码申报

了解更多详情可点击


关注最易受损者群体的生活,

发现生命中的感动,记录看得见的人道,

推动人道公益事业发展,

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

我们从未停止脚步。

欢迎媒体和新闻传播界的人士踊跃申报参与评选,并期待社会各界积极推荐。

人道传播永不止步,

红十字与你并肩同行!

首届“汤计博爱新闻奖”评选活动

期待你的参与!


本文图片摘编自新华社、新京报,

其余图片来源自网络

做一个为人道布道者发声的人

如果你也支持博爱的新闻人,就点赞分享吧

| 加入红番薯社群请后台回复“入群” |

中国红基会携手爱眼公益基金会设立爱眼专项基金

在麦当劳(金拱门)里,我找到了我自己

走在人生边上,寻觅归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