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所以现在,开放平等共享的互联网是否该驱逐ISIS?

2015-11-15 陈秋心 数洞社媒
导读

我们因为“互联网+”兴奋了很久,但还没真正意识到“互联网+恐怖主义”了该怎么办。巴黎暴恐袭击后,一个急迫的问题是:开放平等共享的互联网精神,对某些人还适用吗?我们如何对待这些“异类”?如果彻底驱逐他们,会伤害言论自由吗?互联网接入的标准和底线是什么?“不带某些人玩儿”,从技术上可行——但谁有权力做这个选择?

作者 | 陈秋心

编辑 | 白昱阳

今夜巴黎你不是一个人

巴黎“黑色星期五”之后的24小时之内,互联网上喷涌而出的信息,将这场远在8000公里外的恐袭全方位地展现在我们每个人面前。

社交媒体再一次发挥了惊人的力量,除了传递同情和关切,它也是最早的信息源——由于事件发生在深夜,许多新闻机构和记者无法在第一时间拿到新闻素材,因此不得不在网站上将新闻与社交相结合,援引了twitter、Instagram等社交媒体上的内容。

而在暴恐袭击后,法国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法国警方也发布消息通知巴黎市民务必呆在室内,紧锁房门,令巴黎街头笼罩着恐慌的氛围,而Twitter上涌现了一场名为“开门”(#PorteOuverte)的运动,号召巴黎市民为目前身处巴黎、可能无处藏身并处于危险之中的人提供帮助。活动由巴黎当地一名记者发起,迅速得到人们的响应,短短的时间内就有了超过80万的推文。通过在推文中使用这个hashtag,能够提供饮用水、餐食、沙发、卧室等一切避难条件的巴黎市民,将自己的房屋信息公布出来,无家可归的人们则可以通过这个hashtag来找到离自己最近的避难所。目前,#PortOuverte 在Twitter法国地区热门度排名第二,仅次于事件本身的hashtag #fusillade。


昨天推特上兴起的#PorteOuverte(开门) 运动(图片来源:百度新闻实验室)

而这时,Facebook迅速激活了“报平安”(Safety Check)的功能,帮助在袭击现场附近的网友在线汇报自己的安全状况,以便他们的亲友查阅。很多人惊讶于Facebook的反应速度,但其实这一功能早在2014 年 10 月 15 日就上线了,一直处于备用状态。用户在遇到自然灾害时,可透过该项服务及时向亲友报平安,同时确认自己的地理位置。 4月尼泊尔地震时该功能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独此,Facebook还推出了带有法国国旗的滤镜,用户可以一键修改头像来支持法国和巴黎人民——就像人们曾经支持同性恋婚姻合法化时给头像蒙上“彩虹旗”那样。

在骇人听闻的惨剧面前,社交媒体给每个人提供了“参与感”,也通过集结行动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抚慰,凤凰新闻在H5作品最后一页写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你我之间毫无差别。在肆无忌惮的恐怖和高压面前,我们更要为正义于和平勇敢发声。”Twitter用户@alefnull写道:“这就是我为什么那么热爱社交媒体的原因!”


(图片来源:recordedfuture.com)


当互联网+遭遇恐怖主义

但是,在热血和温情之中,我们也不应该忘记,恰恰也正是社交媒体为ISIS扩大影响力、招募人员并向其灌输思想提供了便利。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开疆扩土的同时,ISIS也在互联网上跑马圈地,他们谙熟宣传策略,尤其在“诱惑”西方年轻人加入时十分在行。美国国家反恐中心主任Nicholas Rasmussen说,“大约有3400名西方人怀揣着建立一个国度的热血希望。”

比起基地组织,ISIS的渗透力强大得多。例如,ISIS可以制作媲美好莱坞动作电影的预告片,从很早就开始在Youtube等网站上传播爆炸、处决、绑架、斩首的视频,他们甚至在Googleplay商店里上线过自制的app(虽然后来被下架),除了YouTube和Twitter,ISIS在 Facebook, Tumblr, Scribd, and JustPaste.it等一切他们能够立足的地方建立了系列账号。他们现在有其他任何恐怖组织都比不上的成熟完整的宣传机制,利用社交媒体广撒网,吸引大量追随者。即使是美国国务院也不得不承认ISIS的宣传技术是“前所未见的高超”。国防部发言人Jen Psaki说:“我们一天能看到9万多条宣扬ISIS的推特。”

其实,伊斯兰极端分子对于互联网的利用,在1990年电子杂志刚刚兴起的时候就开始了,而其后从BBS、聊天室到社交媒体,一路“与时俱进”。现在,如果没有全球性的社交媒体,宣传也就不可能产生全球性的影响——极端分子们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电子杂志是恐怖分子最早利用的在线媒介,这些电子杂志发行期数不定,页数从50页到100多页不等,使用阿拉伯语、英语、法语和德语出版。其中最著名的一份杂志《达比克》(又翻译为《逊尼派穆斯林圣战者》)。图为今年9月初《达比克》公布的“拍卖”疑为被绑架中国人质的海报。这份杂志一度甚至可以通过亚马逊订阅。(图片来源:twitter.com)

9·11之后,社交媒体三巨头Twitter、Facebook和Youtube兴起。最早在Youtube上设立账号,开始上传各种视频的是美籍也门人阿弗拉基(Awlaki),是一个口才极好、与极端分子交往密切的神职人员,很早就被美国安全部门关注。但他仍旧能够在Youtube上发出各种宣传极端思想和仇美仇西方视频,点击率总是能够达到几十万。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也都早已经学会使用社交媒体公布信息,先后注册了在三大社交媒体上的账号。2011年,塔利班的Twitter账号和阿富汗国际安全部队的Twitter账号互掐,让塔利班的账号名声鹊起。 2012年基地组织内讧,内部成员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各种腐败证据,这大概是社交媒体本身的双刃剑作用一种表现。

Maajid Nawaz曾是一个圣战分子,后来他退出并写了《激进:我离开伊斯兰极端主义之路》。去年他对CNN记者说:“我们总是落后于他们,他们在利用新媒体科技抓住人心上远超于我们。年轻的穆斯林们从网络上看到这些视频的分享,听到这些语言,很容易被煽动。”

所以,有人认为恐怖分子掀起的,其实是一场媒介主导的恐怖主义(media oriented terrorism)。


“技术绞杀”:正义还是悖论?

媒介技术本身并不是行为主体,因而也不能成为归咎罪责的对象。不过,作为媒介资源的掌控者——那些提供平台的互联网公司,以及他们所在民族国家,却是有选择的——尽管在面临价值冲突的时候,做选择是那么难。

最早出于对言论自由和政治正确的考虑,Youtube一直没有理会各界要求对上文提到的阿弗拉基网络言论的控制。直到2010年实在承受不了压力,Youtube才允许观众在浏览视频的时候根据自己的体会标注此视频是否涉及恐怖主义(之前Youtube早就允许观众标注视频是否涉黄涉暴)。只有经过Youtube内部审核之后,确认视频涉及恐怖主义才能予以删除。随后,Youtube再度在压力下让步,删除了阿弗拉基的大部分恐怖主义视频,并且封了他的账号。

而推特一直在犹豫中封禁ISIS的相关账号,依据是该组织的宗教宣扬和招募活动违反了Twitter的用户使用条例——然而据说查禁的速度是极其缓慢的,因为同样有对言论自由的顾虑。而今年3月,因为这种删号行动,ISIS支持者向Twitter联合创始人杰克• 多西(Jack Dorsey)以及Twitter员工发出死亡威胁。


ISIS的支持者在线文本编辑平台JustPaste上发布了一张海报,其中将多西的头像设定在枪支瞄准器的靶心,并配上以下文字:“你向我们发起的虚拟战争将导致我们向你发起真正的战争。”此外,这张威胁性质的海报还写道:“你开始了这场注定失败的战争。我们从一开始就告诉你,这不是你的战争,但你执迷不悟,一直在关闭我们在Twitter上的账号。不过,我们会一直反击。”(图片来源:腾讯科技)

Facebook对于账号控制要严格很多,从2009年开始就一直严密监控涉及恐怖主义的账号,随查随封。但是效果却有点差强人意。被封账号只需要重新注册一个新账号,就又可以肆无忌惮地发言了。美国中情局将其总结为“九头蛇效应”(Hydra Effect)——你砍掉了它的一个脑袋,它可以长出两个新的。


我们需要怎样的“自由的互联网”?

昨天,当中国社交媒体因为8000公里外的屠杀而一片悲怆时,一篇叫做《同IS开战,你并不需要枪支弹药》的文章被广为流传。文章的讲述者是民间黑客组织“控制部门”(Controlling Section)的创始人,他和他的组织专门打击恐怖组织的网络势力,处理IS和其他恐怖主义势力的社交网络数据和威胁信息,重点清除IS拥护者的公开推特账号;而他们另外一个名叫“幽灵安保集团”的兄弟组织则专注于恐怖分子在网站、论坛和“深网”(Deep Web, 互联网上不能被标准搜索引擎索引的内容)上的蛛丝马迹。作者虽然也因此经常受到死亡威胁,但他相信“齐心协力,我们可以将整个互联网上的恐怖主义势力一网打尽。”

在互联网上这个无声的战场上,这种反恐方式让陷于深重的无力感的网民多少感到欣慰,但也把一个疑问抛到我们面前——ISIS固然令人谴责,但民间的技术诛杀是否具有天然合理性?以及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互联网的自由、共享属性,言论自由与恐怖主义之间的关系?


Alphabet公司的wifi热气球实验在印度尼西举行(图片来源:iapplefan.com)

9.11之后,当“恐怖主义”标签被如此频繁地提及、借用,以致于我们对它都快要像对“环境保护”等话题一样麻木脱敏的时候,它制造的一次比一次更加血血腥的事实通过互联网传送到我们面前,触碰我们周身的痛点。今年10月初,Facebook宣布将联手法国卫星通信运营商Eutelsat Communications,向非洲居民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今年10月底,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Wi-Fi热气球在印度尼西亚缓缓升起——他们的雄心都是实现“全球互联”,把所有人纳入互联网,一个也不落下。


但是,这张自由而巨大的互联网,

应该选择性地拒绝一部分人——比如ISIS吗?

评论告诉我们,你怎么看?


封面图片来源:nationalinterest.org

参考来源

澎湃新闻:巴黎恐袭丨社交媒体力量:推特上发起开门运动,脸书帮报平安

百度新闻实验室:巴黎24小时:网络时代的暴恐袭击是如何传播的?

Slate:Terrorists on Twitter | Attempts to silence ISIS online could backfire.

台湾科技新报:Twitter 執行長證實,Twitter 員工受到來自 ISIS 組織的死亡威脅

腾讯科技:因删ISIS账号 推特创始人和员工遭死亡威胁

社会学了没:ISIS如何诱惑西方年轻人加入?

博客天下:同IS开战,你并不需要枪支弹药

无界新闻:破解恐怖组织宣传密码:“伊斯兰国”最重视推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