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不合时宜,但我根本看不起时宜!"

2016-07-15 殷海光 三辉图书

按:此刻,当敲下“按”这个字时,已经是下午5:30了,我才刚刚想好今天要发什么——或者说,我必须得想好发什么了,因为两个小时后就得推送了……

前几天来了三种快样书(印厂正式印刷之前给出版方的小样):已经延迟很久的加缪传记《阿尔贝·加缪:一个生命的要素》、属于左翼前沿思想译丛的阿甘本《剩余的时间:解读<罗马书>》、接下来要说的《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重校增补本)。这三种书的装帧都美丽极了(让上半年出书略缓慢的办公室一阵欢腾),实物比之前在电脑上看到的效果图更出众,开本、纸的材质与书的内容相得益彰。屏幕只能用一个巴掌大的封面给人以视觉刺激,而实体书却直抵你的触感,挑动你的嗅觉,手在书上,越摩挲越惊叹。

先拍了些《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的书影,拍完翻看时,第169页上殷海光正向林毓生谈书的装帧:我认为在原则上书必须贵且装璜高雅。这样方显知识的尊严。这种想法真是“满肚子的不合时宜”!但是,时宜是什么?我根本看不起时宜!

这封信写于1967年,50年后,这番话依然“不合时宜”,但重版出来的《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装帧大方、优美,充分显示着他们信中传递的时代精神、学术思想、师生情谊的尊严。除了定价45元不知是否“贵”,大致也合于殷先生的原则了吧。

这封谈读书的信,和这本书信录的书影,请往下看。


我根本看不起时宜!

殷海光致林毓生的信

文 / 殷海光

节选自《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

本文为节选,标题为编辑所加


不管我是否会成众矢之的,我依然认为读书做学问是少数知识贵族的事。我极不赞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知识分子“大量生产”的趋势。这是造乱!依此,我固然很穷,我认为在原则上书必须贵而且装璜高雅。这样方显知识的尊严。这种想法真是“满肚子的不合时宜”!但是,时宜是什么?我根本看不起时宜!所以,就书而论,在原则上我不喜paperback[平装本]。但是,我也并不是毫无条件的排斥paperback。比如说,Free Press的paperback字大,边宽,且价廉嘉惠寒士,因此可以将就。

此外,如果出了奇书,你认为值得我精读的,也请一并介绍。

你们就是我的天窗。


×××

谈到读书,真是“做到老,学不了”。个中奥妙,非千言万语所能尽。

首先,我们得认清读书的价值。人类有食色等生物性的欲求必需满足,这是未可厚非的。科学技术在这些方面对人类已经帮了许多忙,但是,在有些地方实在帮忙过火,发生反作用。电视就是邪魔的东西。Radio[收音机]更是烦躁之源。没有高深灵魂的人才亲爱这些玩意。书,则是人类最高级的心灵满足的发明。感谢上苍,我们居然是读书人,并且真爱读书,并且说到最后又是为读书而读书,真是有幸!

我一向读书,因长期受罗素及逻辑经验论的影响,偏重于读通则性质的书。例如,毓生赠我的Hempel, Aspects of Scientific Explanation就是我最看重的著作之一。我几乎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展开读一阵。这类的书里面,充满了principles, laws, universals, functions, deductions, inductions, theories[原理、定律、共相、函数、演释、归纳、理论],就是藏不住particulars, novelty, uniqueness[殊相、奇异性、独特性]。久而久之,于不经意之间,我认为只有这类才算得是知识,其他不具此格的一概不算,于是轻而忽之。记得好几年前,毓生说文学著作也很重要,不接触的话就是一个损失。这话有时在我心中浮现。我近来有机会接近一点文学著作,益感毓生所说严重。第一流的文学著作固然不是纯知识,但刺透人生特殊角落之深,启发想象力之激动作用,远非普遍性的知识所能及。这一比较的观察,使我了悟,我们既要把握住generality[通性],又要抓住particularity[殊性],才算是得到丰富的知识。


×××

我近来身体还算好,只可惜“独学而无友”。这里有二三学生可谈,但学力究竟差了一段,因此谈起来不够劲,也使我吃力。四十岁以上习文法科的,几乎大脑退化到跟周口店人的差不多,简直无可谈者。何以至此,说来伤惨!我除了读书、写作以外,就是在院内小水泥径上来回踱步。毓生,祖锦!你们二位可以想象这一时代一个孤独的心灵的光景吧!

愿我们终有一天在一起煮茗,论学,抱小孩。

谨祝
新年快乐

海光
一九六七年十二月一日



《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

殷海光 / 林毓生

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8月即将上市


殷海光、林毓生,一位是台湾自由主义开山人物,一位是当代著名历史学者,这一对师生用12年间的书信往来,手写出了一个时代的思想线索。《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收录60余封通信,从留学琐事到家庭碎务,从推荐书单到讨论重要学术问题,师生情谊令人动容,而思想深度更具价值。

殷海光(1919—1969) 原名殷福生,湖北黄冈人,师从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台湾大学哲学教授,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自由主义领军人物,其反抗专制、坚持个人尊严的言行,深刻影响了台湾知识界一代人。著有《殷海光全集》18卷、《中国文化的展望》、《自由的伦理基础》、《思想与方法》(贺照田编)等。

林毓生(1934— )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历史系荣誉教授。早年就读台湾大学历史系,师从殷海光,后赴美留学,师从哈耶克,但仍常与殷海光通信,直至殷先生去世。林毓生曾说,殷先生给他的是“经过西方自由主义转化的中国知识分子道德精神的召唤”。著有《中国意识的危机》《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热烈与冷静》《政治秩序与多元社会》等。

编辑 | 恰恰猫



你的书架上

一定有三辉的书

请点击「阅读原文」对照

投稿与合作

media@sanhuibooks.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