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新刊 | 课后服务典型案例,高水平因材施教,激发办学活力的上海经验......第18期杂志来了!

民小编 人民教育 2022-07-17


民小编说


“三点半”难题,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的热点问题。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一项“顺民意、暖人心”的民生工程,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有效减轻家长负担的重要举措。为推进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教育部遴选确定了首批23个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本刊在第18期核心议题中,特邀请上述典型案例中的上海市静安区、浙江省金华市以及两所课后服务工作开展早、成果卓然的学校撰写文章,介绍他们的理念与经验,供各地各校结合实际学习借鉴。


本期杂志我们讨论“双减”后学校如何通过课后服务提升学生学校生活质量,探讨教育规律,关注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问题......只等您打开杂志,一起品读。





核心议题





以课后服务为抓手 全面提升学生学校生活质量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双减”的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其中重要一项即为“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为推进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教育部遴选确定了首批23个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本刊特邀请上述典型案例中的上海市静安区、浙江省金华市以及两所课后服务工作开展早、成果卓然的学校撰写文章,介绍他们的理念与经验,供各地各校结合实际学习借鉴。


《以“三段式”服务树立“民生幸福标杆”》(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


课后服务是教育部门落实惠民措施“最后一公里”的主动担当,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育人主阵地”。多年来,上海市静安区立足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定位,积极创建“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生态,积极回应家长对小学生放学后延时晚托的意愿,首创“三段式”服务样态,全力践行“学校尽心、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社会安心”的服务目标,为全区3万余名学生提供免费优质的课后服务,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合力,提升了城市公共服务能级,树立了民生幸福标杆。


《做好让“学生舒心、家长放心、教师用心”的课后服务》(楼伟民)


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是破解“放学早、接送难”的民生工程,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2018年秋季,浙江省金华市教育局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婺城区红湖路小学、金东区曙光小学、浦江县实验小学开展课后托管服务试点,学校遵循自愿申请、公开透明、满足基本需求和非营利性原则,为全市小学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在总结试点学校经验做法的基础上,2019年市教育局联合市发改、财政、人力社保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工作的实施办法》,从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服务程序、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服务费用等六个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全面推行小学放学后托管服务改革。经过三年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把小学课后托管服务打造成“学生舒心、家长放心、教师用心”的教育民生工程。


《均衡分配、高效利用学生在校时间》(温剑)


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自2015年建校伊始,本着为家长排忧解难的初衷,开始尝试放学后提供免费托管服务,开设百花齐放的特色社团,为放学后的孩子提供多样的课程选择,也为家长接孩子难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2021年学校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将课后服务工作提质升级。全面推行“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2小时,结束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相衔接。通过对学生科学精准的指导,均衡分配、高效利用学生在校时间,走出了一条有学校特色的课后服务工作之路。


《做强家校社教育圈,为课后服务引来“源头活水”》(王萍)

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作为第一所以“光谷”命名的学校,在“从一束光到一座城”的发展进程中,能够为社会发展作出怎样的服务和支持?我们用切实行动作出响亮的回答:积极回应社会发展需求,提供学生成长专业服务。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解读与传承


《弘扬特区精神,培育新时代“拓荒牛”》(叶红云)


40多年来,经济特区建设实践不辱使命,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经济特区发展历史上凝练成的特区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时代精神的高度浓缩,是中国现代化改革历程中的生动注脚。它镌刻着走向富裕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记忆,塑造了改革开放进程中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气质,沉淀为我们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独特财富。我们要在理解特区精神的丰富内涵,看到特区精神的当代价值,弘扬特区精神,培育新时代的“拓荒牛”。


《立鸿鹄志   做奋斗者——“特区精神”课程开发案例》(黄怡婧)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活教材”,“特区精神”是宝贵的思政课教学资源。深圳实验学校教师黄怡靖分别以项目式学习、沉浸式学习、反思式学习三种范式,引领学生认知、体悟及践行“特区精神”。通过讲好改革开放故事,坚定青少年政治认同,激发强烈使命感,启悟新时代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智库





《高水平因材施教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命题》(成尚荣)


因材施教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教育原则、教育思想,是对世界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具有世界意义。高水平因材施教的实质是更高水平的育人质量。立足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班级授课制的现实,要从有教无类和培养创新人才的视域,提升高水平因材施教的价值立意,解决道德合理性和实践可行性问题。要从整体上构建高水平实施的行动框架,在核心主题、研制个别化学习方案、制度创新与儿童研究上着力,用专业的方式实施因材施教,探求规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治理





                        

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典型案例


《上海:以协同治理激发主体活力 推动特色高中建设同频共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近年来,上海着眼于解决普通高中同质化分层发展的沉疴痼疾,大力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撬动了高中学校层级固化的总体格局,推动了高中多样化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总结其中的经验,最重要的一条是以协同治理激发主体活力,实现特色高中建设工作的同频共振。

                 

  “培养创新精神 建设科技强国”系列


《培养宏志、博学、睿思、笃行的创新之才》(李志伟)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构建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引领着高中育人方式的变革。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有67年的办校历史,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学校确立了建设学术性研究型中学的发展方向,通过构建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和培优课程体系,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提升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等提供更为丰富、更具选择性的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素养型课堂文化,着力培养研究型教师队伍,探索出一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路径。






专业





《言语实践:语文素养与儿童精神生长的双向建构》(梁昌辉)


基于母语学习的独特性,我们系统思考儿童、生活与母语之间的关联,提出了“言语实践型”语文教学,通过统整言语对象、意图、语境与语篇,设计与实施真实性的或拟真性的言语实践任务,引导儿童在任务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体验、思考、领悟,实现语文素养与主体精神品格的双向建构。






观点





《教育资源均衡后,教育发展的动力源又在哪里(程路)


大面积教师轮岗,将强制性逐渐拉近学校间的办学水平,如果学校间没有了高下之分,教育发展的动力源又会在哪里?让我们一起来看这篇文章,一起思考这个问题。




【精彩目录】



微信编辑 | 宋佳欣

推荐阅读


读新刊 | 致敬教师节,谋划十四五,“双减”,泰州经验......第17期杂志来了!

如何走出“县中困境”?山东这所有127个班级的县中大校的答案是…… | 关注

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为何教育优先?| 关注

@全体家长,关于“双减”,这10点与你有关!| 家长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