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力度!这三项改革破解了教师招聘、学校管理和经费使用难题 | 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典型案例④

成都武侯区教育局 人民教育 2022-07-17


民小编说


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要在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上发力。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积极推进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激发教师活力,促进学校创新性发展,构建了一个开放、竞争、高效、自主的“学校现场”。一起来看——


为破解学校缺乏教师选聘权、自主办学权、经费支配权等问题,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自主试点开展了“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简称“两自一包”)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将人权、事权、财权下放给学校,推动学校自主治校、促进学校创新发展。目前,武侯区已有44所学校实施“两自一包”,改革成果入选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教育部“十八大以来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成果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省全面深化改革(县级)典型案例。


No.1

改革背景

1.包揽式管理制约学校发展活力

政府有关部门“自我革命”动力不足,对公立学校一直实行“人、财、事、评”等各项事权大包大揽、紧抓不放的“全能管理”,对学校教学与发展行政干预过重,较大程度束缚了学校手脚,导致学校自主管理权难以真正实现,教育事业发展能力不够、活力不足。


2.现行教师工资制度动态调整机制不活

绩效工资总量多年未变,教师收入主要与职称挂钩,“多劳多得、优教优得”的分配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同时,教师退出机制的缺失导致教师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3.学校缺编导致入学面临新的难题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流入,公办中小学学生数大幅增加,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数已多年未做大的调整,无法满足学校发展需求,引发了新的入学难题。


No.2

主要做法

1.下放教师招聘权

针对学位需求快速增加、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下放教师招聘权,推动教职工由“编制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在教师招聘上,政府、学校重新分配“角色”:政府动态核定规模控制数。根据试点学校在校学生规模和课程设置核定校聘教师规模控制数,并实行“一年一核”的动态管理;学校自主自聘。学校“按需设岗、按岗定标、按标聘人”,确保教师“优中选优”。另外,还建立了教师退出机制。学校实行“长短合同制”,对敬业态度、教学业绩、学生满意度等方面达不到续聘条件的教师,按照“约谈提醒—帮扶整改—依法辞退”的程序解聘,打通教师退出“通道”。


2.下放部分学校管理权

针对学校创新发展活力不足的问题,下放学校管理权,推动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厘清校政边界。制定教育局行政职权清单,明确规定教育行政权力的职责范围、管理方式和运行流程,把学校发展规划权、教育教学管理权、校本课程设置开发权、干部选聘自主权等6项权力下放学校,减少对自主办学的行政干预,为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创新拓展空间。重构制度体系。重构目标、绩效、课程、评价管理等制度体系,将教育教学管理权、校本课程设置开发权等逐级下放到各教师管理队伍中,激发教师开展教育科研、课程研发的热情。学校实施扁平管理。在管理机构上,坚持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设立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校长办公会、校务委员会、家委会等“五会议事”机构。在教学机构上,设立教研中心、课程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年级学部“三中心一学部”,减少管理层级,解决“多头”管理难题。


3.实行“经费包干”

针对经费分配使用受限影响到学校持续发展的问题,下放经费使用权,实施全员预算、专业评审、按项目使用。打包拨付资金。参照全区同类公办学校公用经费和人头经费的平均数,分年度一次性打包拨付学校,学校可在保障办学条件优质均衡的基础上,按照包干使用的原则自主管理和使用经费。学校分配时,坚持绩优酬高。坚持按劳分配、按岗取酬、薪随岗变的分配原则,实施全员参与、共同设置、共同执行的薪酬体系。严格经费评审,监控项目实施效果。强化监督管理。学校按照“每月一公示、季度一汇报”的方式,定期通报经费使用情况,公开接受师生和群众的监督;区政府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每年对学校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独立审计,保证资金依法合规使用。


No.3

取得的成效

学校办学活力逐步增强。“两自一包”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激活了学校办学活力,打破了公办学校“大一统工资模式”,构建了一个开放、竞争、高效、自主的“学校现场”。如实施这一制度的四川大学附中西区学校虽然建校只有6年,家长满意度和学生满意度分别达到97.1%和98.7%。


师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教师管理制度极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


区域教育改革更加深入。“两自一包”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吹响了武侯区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的集结号,学校有更大的意愿、能力和勇气开展各项综合改革探索,“每天一节体育课”、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校长职级制、名师优师专项激励机制等教育教学改革都由区内学校积极推进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也在学校各显神通的过程中进一步得到提升。


No.4

几点启示

1.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需要顺应民心大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与教育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探索新的办学模式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武侯区“两自一包”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聚焦教育发展难点、回应市民关心关切,彻底打破了新建学校的编制瓶颈,激发了学校自主办学的内在活力,较好满足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享受城市教育资源的需要。


2.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需要政府综合施策

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强力统筹推进。武侯区充分发挥“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四川省区域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优势,系统谋划区域教育体制改革,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新建学校,办一所亮一所”理念,积极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教育改革走在全市前列。


3.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需要多方共同参与

教育体制综合改革涉及机构编制和教育、财政、人社、法制等职能部门,需要共同参与、协同推进。武侯区机构编制部门积极探索新办学校不增加机构和人员的实现路径,教育部门系统谋划办学方案,财政部门在科学预算的基础上强化资金保障,人社部门在教职工社会保障方面予以支持,法制部门为制定学校章程和依法治校提供法律保障,形成了齐抓共治、统筹推进的格局。


4.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需要发挥学校主体作用

学校是教育体制综合改革的主体,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把学校作为基本立足点,根据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和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学校自主性、能动性,建立以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为导向的工作机制,让学校有足够的精力抓大事、议长远、谋全局,最大程度激发学校作为教育“细胞”的主体活力。



文章来源 | 《人民教育》2021年第21期,原文标题为《“两自一包”激发学校的主体活力》,有改动文章作者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责任编辑 | 程路
微信编辑 | 宋佳欣

推荐阅读


乡村教育人如何在时代浪潮中与时俱进?| 关注

无效学习的4个表现,您家孩子中招了吗?| 围观

“双减”后,如何为师生做好服务?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 “双减”进行时

上海:以协同治理激发主体活力推动特色高中建设同频共振 | 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典型案例①

构建“教师领导型治理结构” 激发集团办学活力 | 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典型案例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