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天的世界:科技带来失业? | 正略名家

2017-01-24 正略书院 赵民微分享
赵民按

2014年6月26日,Google首席计算机学家吴军博士携自己力作《文明之光》做客第54期正略读书会,这本书当年获得了多项大奖并畅销全国。他说:在数据时代,机器将在很大程度上彻底替代人,以至于只有2%的人能够在这样的巨大变革中受益。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特朗普的制造业回归本土计划,今天我将吴军老师2年前演讲的部分内容推荐给大家,再次品读。

科技对生活带来的影响:

技术革命对未来带来冲击,我们在欢呼技术革命带来的好处时候,是否准备好应对冲击?


回顾摩尔定律,指数增长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印度大米放格子的故事,对计算机来讲运算速度也是这样增长的。


二战后的工业革命是通过计算机主导的革命,使五六十年代西方世界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一个国家GDP的增长并没有带来该国国民总体幸福指数的同步增长,因为它实际上却决于中值:美国平均GDP比较高但是中值比丹麦低,英国GDP幸福指数多年来是个常数基本没变。美国幸福指数没有增高,因为中低收入人群在过去45年里收入增长才百分之十几,真正技术革命在西方自由经济下,5%甚至2%的人吃掉了技术革命带来的好处。六十年代美国最大的公司是通用汽车公司雇佣约60万人,2012年苹果公司创造了股市的峰值达6000亿美元,但是雇员只有4万人,技术革命带来大量财富, 但是苹果雇员只有当时通用的十五分之一。

 

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超强的计算量:1996年IBM的深蓝打败了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变化主要有两点,一是收集到卡斯帕罗夫的全部棋谱,二是用一年的时间把计算能力提高到十几倍,而卡斯帕罗夫的棋艺一年不会有太大变化的。人类的智力跟计算机的指数增长智能是无法比的。


2006年Google决定做无人驾驶汽车,在当时来讲,内部觉得没有可能。2004年做的最好的自动驾驶汽车只跑了十来公里就抛锚了。但是第一,当时Google已经做了街景这个项目;第二他有了传感器,最重要的有了车顶上安装的激光雷达,每秒钟十几次周边信息反馈。 2010年纽约时报报道Google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开了七、八万公里没有出过交通事故。不是Google技术多好,实际就是一个摩尔定律和一个大数据,把街景都扫了一遍,他到这完全知道周围有什么,又经过四年,今年Google推出100辆车让大家试开。


摩尔定律和大数据,带来的影响是很多人口要失业了:

郭台铭买了一百万机器人,工人想去工厂卖血汗已经没人要了。消化这些人需要时间,而技术革命速度非常快,完全颠覆原有行业,这就可能造成问题。


第一次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动力的革命,在美国出现自动轧棉花机,效率提高了100倍,那时候整个英国都是血汗工厂,老百姓幸福指数并不高,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人民享受到了工业革命的成果,到1860-1870年间,是英国的荣光时代,也就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后期,但是全世界真正得益的就英国一个国家,产生了几百万的产业工人,是中产阶级的前身。英国是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等战争来解决消化掉失业人口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电力的使用,是自动化的革命,典型是爱迪生的一系列发明。当时世界上20%最富有的人出生在十年之内,而且在同一个国家,即1830-1840年的美国,如卡耐基、洛克菲勒、樊迪比尔特(修建铁路,一人挑翻了华尔街,通过不断的创立Trust,控制了当时10%的上市公司财富),这个时代整个财富的增值掌握在2%的人的手里。1900年老罗斯福总统上台,反垄断拆分公司,他发起十几起反垄断的诉讼。反垄断针对的不仅是一个公司对行业垄断,更多的是影响大家族财富的再分配,这促使美国开始征收遗产税。老罗斯福还把劳资双方找到白宫谈判,一直到柯立芝繁荣,美国经历了五十年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经历了很多阵痛。


现在机器人不止替代低收入劳动者,也已经可以替代医生和律师了。Google 曾举行了一场高中生技术比赛,一个17岁的学生设计的智能软件判断200万例乳腺癌CT片准确度达98%,比真正医生看片准确度还高。其他高收入人士比如律师,苹果和三星打官司的费用上亿,过去看某个技术是否侵犯了专利需要大量的人力工作,但有家公司做了个法律软件一年付费大概10万块,一个小公司花了这个钱就打赢了官司,处理了上百份文件,那么今后苹果是否花一个亿打官司,还是通个法律软件300万就够了?


Google推出了自动驾驶,司机就失业了。苹果只雇用了四万人,以前GM雇用六十万,那么剩下的五十六万人怎么办?我们讲技术革命常常都是讴歌,但是带来的问题也不好解决。过去靠卖体力的活,这些工作永远找不回来。奥巴马为解决问题征掉大约55%的税,未必真的有效。未来医生律师都要被消化掉,这非常棘手。


大数据加云计算会带来一个产业的变革:

每年带了上万亿的影响,这些好处可能只是制造大数据分析大数据的那2%的人在受益,其他人如产业工人等却并不受益。



活动精彩问答:


赵民“《文明之光》是一本纵看人类5500年的文明史的著作,能告诉我们是什么东西促使您想写这本书吗?”


吴军“本书只描绘了浩瀚文明史中的一粟,尤其是一些令我感触颇深的细小片段,正是这些片段促使我去思考,去探索。举个例子,瓷器为什么会出现在中国?中国能出现瓷器存在很多机缘巧合:他可能只是一个工匠在偶然的机会中将高粱土放在了冶铁所用的高温炉中,结果机缘巧合地获得了第一片瓷器。他不断思考探索这个偶然,最终总结出了锻造瓷器的科技。这使得中国的瓷器在当时成为了绝对的高科技垄断产品,在实际贸易中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收入。就是这样一个偶然事件,改变了中国制造业的工艺,甚至于影响了中国的文明史。但是随着近代科学发展,这样一种“偶然发现”不再是科技创造的主要形式了。欧洲是近代科学文明的发源地,它主要通过上万次的实验进行科学发明创造,比如瓦特的蒸汽机。这些科技创造带来了整个行业的变革,促进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巨变。总体来说,一些历史事件在当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随着事件的推移会他的影响会淡化,但是在整个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承认,科技在其中起了极其巨大的作用。把这个观点讲清楚,就是我写这本书的主要动力。在这本书中,我挑选了一些典型事件,然后去思考探索这些小事件所带来的影响,从一个侧面去讲述文明的进程。”


杨早:“吴军博士写这本《文明之光》是一件逆潮流而行的事。在现代这样一个分工越来越细的时代,人越来越偏向于专才,敢写能写通史的人是不多的。看了《文明之光》,我有三点感想。一是本书的个人性。每一本书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作者的专业背景,个性特点,因此吴军博士的这本《文明之光》更多的是从技术层面来讲文明的变革,且是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技术。二是本书的深厚性。由于吴军博士丰富的阅历造就了这本书。你能于无形中体会到这本书所折射出来的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世界文化。三是本书的趣味性。文字平实诙谐,带有吴军式的幽默。鉴于以上三点,我非常推荐这本书。”


康晓光:“看了这本书,结合今天“大数据”的主题,我有两点个人想法。一是大数据时代有令人感到恐慌的一面的,尤其是涉及到个人隐私方面,可以这样说,现在的“人”更像是大数据时代的一个“数据”,任何事情都受到了严密的监控和管理;二是大数据时代科技进步实在太快,变化日新月异,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张鸣:“接着康晓光同志以及吴军博士的话说一些我对科技进步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想法。如康晓光所说的,我也体会到了大数据时代到来而带来的恐惧感。但是人类社会中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伴随着恐惧感,比如大家一开始对蒸汽机也是感到恐惧的,再如火车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种巫术,会搅扰神明。但看看如今他们的发展现状?回到大数据,我们也没有必要对它如此恐惧。另外,我也认为大数据时代监督的加强所带来的也不完全是弊端,例如大数据时代的监督有利于加强政府的公开透明度,维护人民的利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等。总体来说,我不是很担忧。每次的科技进步都会来带来类似的担忧,可能这次的大数据变革确实来得比较迅猛,但是历史经验向我们证明:我们根本没法阻挡科技的变革。大数据变革所带来的社会、政治、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我们都得承受。”


吴军:我非常赞同张教授的观点。一个技术的变革,最早得利的人常常只有2%的人,但与此同时却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制造了各式各样的社会矛盾。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他有一个慢慢平稳的过程,然后到全社会都接受这一项新技术,享受他带来的益处,与此同时,下一次的技术变革也开始在慢慢的酝酿过程中,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可能就是大数据变革的初期阶段。第二,正如我在这本书里面所提到的,人类是进步的,答案永远比问题要多。我坚信大数据所带来的问题短期内可能让我们手忙脚乱,但最后都是能够解决的,比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隐私问题,如果我们能通过法律等措施预先防范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总体来说,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肯定会比他带来的问题多。”


本文根据正略书院线下读书会录音整理,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正略书院


正略书院致力于成为全新的文化交流平台,服务各方精英,促进交流合作。书院下辖正略读书会、京城夜话等线下活动品牌,定期邀请著名专家学者解读历史、解析社会、认识世界、分享人生。关注正略读书院,关注公益讲座。
正略书院ID:zldsh201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