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络化知识过滤中的认知偏误|正略名家

2017-05-08 正略书院 赵民微分享

 赵民按:

在互联网的讨论当中,经常听到一个词,名曰“脑残”,你往往会觉得别人都是脑残,而自己不是。原因为何?


因为上网时,不管再怎么利用社交过滤,抑或算法过滤,你都不可能获得一个完整真正符合自身需要的全套知识。人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我们叫认知偏误——我们会永远认为变傻的都是别人,不是我们自己。


今天,胡泳教授将继续给大家带来关于互联网连接时代下网络化知识的相关探讨。


络化知识权威的专一性


知识由于是如此的丰富,造成另外一个很明显的结果,就是知识权威的专一。人类的知识既然以这样的速度在增长,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没有办法理解,已经超出我们大脑处理能力的世界,所以我们唯一的办法,当然就是过滤和筛选。一旦过滤和筛选,意味着存在某些知识的权威,我们把它叫做知识的守门人。这好比如消防水管的水过于强大的话,你需要把水流关小以获得这里面的水。


因此在过去的年代当中,我们有非常复杂的编辑过滤系统,导致大部分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东西,因为他会被这个编辑系统筛掉。即使有人把东西发表出来了,我们还有一个管理系统,很多人的书大部分人还是看不到。


我们还有一个特别复杂的专业过滤系统,导致大部分人只知道一个过滤系统而不知道别的过滤系统。这有没有好处?有极大的好处,之所以我们变成地球上最有力量的生物,因为我们发展出一个极其良好的知识过滤系统。但是它有一个相应的代价,代价就是我们把知识的门槛定太高了。


我们看到过去一些旧知识机制,比如百科全书,我们都知道的报纸和杂志,还有图书的出版,还有老师,老师毫无疑问是知识守门人的一种。


网络化知识的过滤机制


我们的权威性全部都来自于我们有能力为他人过滤知识,但是我们现在通过知识的民主化降低了门槛之后,可能有时候你会很难避免一种绝望,这种绝望指的是传统的权威失去了力量,而新的技术和新型的知识权威机制,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定性,我们看到人类正在大规模地实验一些展现的知识过滤机制,我们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算法机制。


第二类:社交机制。


我们企图依靠计算机强大的记忆能力和处理能力,从浩如烟海的数据当中寻找出答案,而社交工具则将我们朋友们的选择,作为我们寻求知识的指南,帮助我们找到我们所感兴趣的东西。


但是这两种新兴的机制,各有各的问题。比如算法过滤存在算法黑箱问题,也存在剥夺我们选择权的问题,因为算法会告诉你,我知道你喜欢这样的东西,因此我只给你这类的东西,剥夺了你对更广阔知识世界探索的可能性。


反过来讲,知识另外一种过滤机制,社交机制的问题。一旦我们的权威从遥远的专家转移到我们所熟悉、所喜欢、所尊敬人的网络当中以后,你就会发现,可能会产生过滤气泡问题,因为有一帮人只会吸收高度同质化的信息,把相异的观点完全排除在外。


而且我们一定会遭遇一个窘境,每次我们上网都会遇到如此多的信息,这就告诉我们,不管你再怎么利用社交过滤,还有算法过滤,你都不可能获得一个完整真正符合你需要的全套知识。因为互联网上,因为我们所有的知识,其他的载体上,好的东西太多了。


反过来讲,不好的东西也非常的多。所以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一个情况,那些愚蠢可笑的观点会被堂而皇之地被提出来,严肃认真地被讨论。而很多严肃认真的讨论,却被大家视为可笑而不值得尊重的。


那么这些东西可能会导致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在这样一种获取知识机制当中,他变蠢或者变傻了。但是我们人类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我们叫认知偏误,我们会永远认为变傻的都是别人,不是我们自己。


所以这就可以结束,为什么在互联网的讨论当中,你会经常听到一个词叫脑残,你会经常觉得别人都是脑残,你不是脑残。


实际上,由于你的认知偏误,很可能你在很大程度上,你也只是这些愚蠢人士当中的一员。

相关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

网络化知识的丰富性与民主化



正略书院



正略书院致力于成为全新的文化交流平台,服务各方精英,促进交流合作。书院下辖正略读书会、京城夜话等线下活动品牌,定期邀请著名专家学者解读历史、解析社会、认识世界、分享人生。关注正略读书院,关注公益讲座。


正略书院ID:zldsh201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