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聪明的机器人去前台也没能要来香皂

2016-07-29 吴伯凡 伯凡时间

在消除物理距离后,人类开始试图消除人与机器的心理距离,让人与机器之间实现“心有灵犀一点通”。

点击上方绿标可收听音频

语音丨吴伯凡



沟通的核心不是信息(information),而是智能(intelligence)。尼葛洛庞帝所说的“后信息时代”,其实就是“智能时代”:

 

当我谈到界面代理人时,经常有人问我:“你指的是人工智能吗?”答案是“没错”。但是这个问题中夹杂着些微的怀疑,主要是因为过去人工智能给人们许多虚无的希望和过高的承诺。此外,很多人对机器能够拥有智慧这样的观念,仍然深感不安。

 

计算机科学在发展中不知不觉地剑走偏锋了——沉溺于计算和信息处理,而将智能置之脑后。图灵首创了“机器智能”的概念,在他的设想中,计算机器要完成的任务是“智能”,而不仅仅是信息处理。衡量计算能力的标准,不是计算机如何高效率地生产和处理信息,而是实现智能。

 

后来,明斯基等人工智能的先驱关心的仍然是认知和识别,如何识别文本,了解情绪,欣赏幽默,以及从一组隐喻推出另一组隐喻。也就是说,如何让计算机具有“人情味”,具备人的常识。

 

一个能以高速运行的计算机能够高效地处理信息,但却分辨不出猫与狗这两种动物,而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尽管不知道猫和狗的定义,不了解猫狗差别的关键数据,但他具有计算机不具备的能力——直觉,仅凭直觉(而不是计算和推理),他就能做出判断。

 

与机算机相比,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还有巨大的优势:他是通过“并行信道”(手势、眼神、脸色、说话语气等多种“语言”)来与他人进行沟通的——说不清楚时可以“比划”清楚,听不明白可以看明白。事实上,成人之间最有效、最默契的沟通也是通过“并行信道”(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来实现的。

 

尼葛洛庞帝说,假如你只会讲一点点意大利语,和意大利人通电话将会非常辛苦。但当你住进一家意大利旅馆,发现房间里没有香皂时,你连说带比划,就能让服务生把香皂给你(编者注:意大利语素以经常需要借助手势而著称)。

 

他是在提醒我们,以高性能的计算能力、高带宽的传输能力为目标的信息技术并不能为我们提供高便利的服务。论单纯的计算能力,智商最高的人也比不过一个普通的计算器,但若论包括常识、直觉、并行信道沟通、模仿式学习,最先进的计算机还是学龄前儿童。所以,代信息时代而起的,一定是智能时代。

 



从1776年瓦特发明蒸汽机至今,人类一直用技术在再造我们的世界。物质、能量和信息构成了我们的世界。蒸汽机解决了物质在物理空间的自由移动,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典型技术,就是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技术,我们可以称之为“古典IT”( Industry Tech,即工业技术)。

 

电气(发电和电子传输)技术解决了能量的自由移动,也部分地解决了信息的自由移动(如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彻底解决了信息的自由移动,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这类技术可以称为“传统IT”( Information Tech,即信息技术)。

 

无论是“古典IT”还是“传统IT”,都是在消除物理空间距离,即解决因“身无彩凤双飞翼”而导致的空间阻隔问题,这些技术是对人的体力、感官能力(如听力、视力)的延伸,也部分地解决了人的脑力的延伸(通过计算机)。

 

现在我们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早期。在物理的距离消除之后,人类开始试图消除人与机器的心理距离——赋予死板、冰冷的机器以智能(而不是单纯的计算能力)和“温度”,让人与机器在整体智能层面上进行平等、无障碍的沟通,这种技术可以称之为“新IT”(Inteligence Technology,即智能技术),在人与机器之间实现“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就是尼葛洛庞帝所预言的,我们已经进入的“后信息时代”。这本二十年前写的书,就是关于“新IT时代”即智能时代的宣言。


(节选自《数字化生存》二十周年纪念版序言《“后信息时代”的来临:从信息到智能——重读数字化生存》,本文为第四部分,全文完)


         ·END·        


 不用举手,随时提问 
欢迎大家在伯凡时间后台向吴老师提问,吴老师将挑选其中他觉得最具有开放性、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在伯凡问答栏目中回答。
  在伯凡时间,听真知灼见 
微信号:bofanstime(长按二维码可直接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