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品格教育也可以如此接地气!优秀教学活动视频来了!

人文幼学 人文幼学
2024-08-24


随着《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颁布,品德启蒙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老师看见,老师们基于各自对品格的理解,将其渗透在日常教学中,让悬在空中的品格教育“接了地气”。
本期,我们以勇敢和友善两个品格为例,分别邀请了成都市第十一幼儿园的徐鹏和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的张骁萌为大家展示品格教育集教活动如何开展。同时两位老师所在幼儿园的园长对其活动进行了点评。四位园长和老师为品格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一起来看。








“勇敢”教学视频



01/
教师解说
成都市第十一儿园教师

在整个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收获和经验。比如幼儿对勇敢的解读或认识上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解,老师需要帮助幼儿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分辨。


有的幼儿认为自己出门就是一件非常勇敢的事,我会首先对幼儿进行正面鼓励,其次引导幼儿思考:如果在父母不知道的情况下,你自己出门还能叫勇敢吗?

这样的引导对于3-6岁的儿童来说,有助于他们更全面地厘清勇敢的含义。

在活动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与幼儿平等对话,给予他们充分表达的时间,唤醒生活当中的经验。在我看来,要让孩子们真正通过一节课得到收获和发展,老师与孩子的交流可以往复进行。这样的问答既可以让老师与幼儿之间产生链接,也能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勇敢,带来更多惊喜和延续性的话题。

在教案的版本中,我设计了很多有效提问,而在活动现场,在教案的基础上对儿童的经验进行了梳理。关注当下,鼓励幼儿举手,说出自己的想法也是一种勇敢。


有效提问:为什么你能从不敢变成敢了呢?有朋友能变得勇敢,多尝试能变得勇敢。

我也在幼儿的身上获得了许多关于勇敢的灵感,比如在幼儿看来,勇敢不仅仅是战胜恐惧,承认和弥补他们的错误也是一种勇敢。在活动结束之后,这些让我在预设课程时都不曾想到的,但是却在活动进行的过程当中孩子们自己生发出来的勇敢,我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充实关于勇敢品格的各种版本的活动。




02/
园长点评
王霞:成都市第十一幼儿园园长

对于勇敢品格内涵的理解,是多样的。幼儿的勇敢表现,既有身体方面勇于尝试挑战性运动的果敢大胆,也有心理方面面对害怕、羞愧、畏难、退缩、沮丧、挫败等情绪时的勇往直前,还有道德方面为朋友遭遇不公时的仗义执言。

在视频中,徐老师以一本勇敢品格绘本为基础进行集体教学。整个绘本中,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他们眼里的勇敢,引起了孩子的共鸣。以八喜鹅为主角,讲述了在不同的幼儿生活场景里遇到的勇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徐鹏老师设计的活动,回归了儿童的生活经验。徐老师在开篇中提到:有没有小朋友愿意讲一讲发生在你身边勇敢的事情?活动结尾时,徐老师说:我们今天了解了八喜鹅的勇敢,你还认为勇敢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把它记录下来。这是对绘本的延伸,将儿童对于勇敢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之中。


作为幼儿园老师,幼儿勇敢品格的培养路径是在一日生活中发展的。包括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运动活动等。既可以开展专门性的勇敢品格培养活动,也可以在一日活动中渗透。

徐老师的活动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基于绘本本身,八喜鹅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不断战胜自己的勇敢故事;二是关注孩子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孩子,能够从不敢举手到勇于表达,也是勇敢的表现。

关注儿童勇敢的过程,活动中既关注儿童理解的勇敢是什么,也关注儿童是怎么变得勇敢的。儿童从不敢到勇敢的过程很重要。


良好的关系是保教质量的基础。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提到:教师保持积极乐观愉快的情绪状态,以亲切和蔼、支持性的态度和行为与幼儿互动,平等对待每一名幼儿。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是自信的、从容的、能放心大胆地表达真实情绪和不同观点。

其实指向的是师幼互动,支持的是儿童勇敢的表达。在这个案例里,我看到了儿童观:

尊重儿童。徐老师以支持性、开放性、鼓励性的语言去支持儿童能够自由地进行表达。老师恰当的肢体动作、关注的眼神,其实也是在支持和鼓励儿童进行自行表达。蹲下身与幼儿进行互动与交流,对孩子充分尊重,意识到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人、完整的人。

保护儿童。所有的教育应该都是基于对儿童生命的关照。整个活动里有两个最让人心动的细节:其一是孩子说到自己一个人出去玩也是勇敢,徐老师引导孩子在出去玩的时候一定要给家长打招呼,勇敢一定是基于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的尝试。其次是当孩子说到经历第一次地震时感到害怕,第二次便不知道害怕了。徐老师给的回应是知道在地震中保护自己。

发展儿童。集体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价值,是让个体的经验变成集体的经验。徐老师在与幼儿来来往往的互动中,不断提炼经验:相信别人会变得勇敢,多尝试也会变得勇敢。也会看到徐老师对于不同孩子的关注,从不敢举手到能够大胆发言的孩子的关注。

在这个活动里,也能看到整合观。这是一个大班的语言阅读活动,但其中也有领域的整合,不仅是语言领域,还能看到健康、社会、科学、艺术领域方面的发展。

里面也有品格的整合,不仅有勇敢,其中也体现了自主、乐观、关爱。孩子的发展既有思维品质方面的,也有学习品质方面的。







“彩色的抱抱”教学视频



03/
教师解说
张骁萌: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教师

视频中的活动设计了两个目标。

虽然这是一个艺术活动,但活动的核心目标不是让幼儿能创造出“爱心抱抱”这样一个艺术作品,而是能理解“爱心抱抱”背后要表达的友善含义。抱抱”是贯穿于整个活动中,激发幼儿友善行动的一个激发物。

过程中从玩“抱抱”,感受“抱抱”的美好,到说“抱抱”,理解“抱抱”的意义,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送“抱抱”上升到友善的行动。


关于活动环节的思考,我将其归为三点。1、在情境体验中丰富友善的认知。2、在交流说说中萌发友善的情感。3、在制作分享中激发友善行为。

在情境体验中丰富友善的认知。导入环节没有直接玩抱一抱的游戏,而是创设了四种不同情境:难过、生气、害怕、开心去表演歌词的内容,找一个朋友抱一抱,并在每一次抱之后提示孩子们有不同的情绪变化,比如难过时抱抱后,心里舒服多了。害怕时抱抱后我会对孩子说,谢谢你给了我勇气。创设这四种情境的目的是想让幼儿初步感知什么时候需要表达友善。四种情绪的渗透直指核心目标,展现对不同情境下友爱的理解。

在交流说说中萌发友善的情感。讨论环节最核心的目标是让幼儿在交流表达中深化自己对“抱抱”的理解。两个问题:人在什么时候需要抱抱?指向理解抱抱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同理心。被抱抱是什么感受?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表达自己被拥抱的美好感受,来激发友善情感,让幼儿愿意以抱抱这种友善的方式与他人相处。

在制作分享中激发友善行为。该环节让幼儿对抱抱的理解来制作一个彩色报告,并与同伴进行分享互动,进一步感知抱抱带给别人的力量。分享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你想把抱抱送给谁?谁会需要抱抱?这个问题让幼儿将友善的力量从收获转化为传递,激发幼儿将自己的友善认知、友善情感借助于爱心抱抱这个激发物转化为友善的行动。


我们常说成人友善是儿童友善的前提。在操作环节幼儿会使用多种贴纸来进行装饰,其中有一种材料俗称叫眼睛贴纸,这种贴纸对幼儿来说操作会相对困难,现场很多小朋友在寻求老师的帮助。当我走到一个小女生面前时,她正在艰难地撕贴纸,但她并没有向我寻求帮助。我蹲下来在旁边鼓励她,当她成功后,我第一反应是给她一个鼓励的抱抱。

这是活动预设之后的抱抱,也是活动现场最有情感体验的抱抱,我想这就是教育的随机性,也是整个活动想要传递的友善行动。





04/
园长点评
余琳: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园长

怎样把品格教育放到课程体系中,让品格教育成为幼儿园的课程?

小班幼儿的友善体验一定是有语言表达的,利用儿童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语言和动作,将其上升到品格层面。

“彩色的抱抱”是小班上期的一个活动,张老师将“抱抱”和幼儿情绪联系起来。刚上小班的幼儿,可能不会有生气的情绪,因为害怕情绪的表达。所以利用抱抱这样的方式,对幼儿来说相对简单,促进幼儿之间乐于亲近。

抱抱有不同的含义,有鼓励、温暖、安慰等情绪渗透其中。

幼儿的品格教育需要根据不同儿童的发展水平来组织活动。在小班幼儿品格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也并不一定完全照搬视频中的做法,而是要根据班级儿童实际发展水平,可能有拓展。


我认为在友善品格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切忌说教。品格教育需要“走心”,而不是一味说教。如果老师在品格教育的过程中所设计的活动没有打动自己,只是认为在教孩子,不是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感知、共同走进教育场,很可能会让品格教育走向说教。

要适宜。在品格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铭记教育对象——儿童。幼儿园的小朋友不是成人,对于幼儿的品格教育不宜提出太高的要求。当品格教育过度,可能不是幼儿的真情实感,不以道德为基础,而是带有功利性的目标。

情景化。品格教育一定要让幼儿觉得好玩,不是无聊和无趣的。在玩耍的过程中,把本身潜藏于儿童内心的美好品格激发出来。就像在这个活动“彩色的抱抱”中,在不知不觉中让幼儿进入情景,而不是被老师教化。

文字整理/陈秋旭
图片/人文幼学
设计/林惠卿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大家心心念想要深度参访的幼儿园,这次我们把它办了!


不知道怎么将《评估指南》落地?这里有一份参考答案!


世界阅读日:幼儿教师应当做专业阅读的“觉醒者”


第3次紧紧围绕这个核心问题,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到底在强调什么?


虞永平专栏丨我与泥土二三事




我就知道你“在看” ↓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