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家说 | 侯莉敏:厘清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三组重要关系

人文幼学 人文幼学
2024-08-2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站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学前教育的价值与地位,关注影响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幼儿园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全世界关于课程的论断有100多种,每一种都是制定者根据当地儿童的学习需要进行架构的。“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认为,所有制度文化的建设都可以称之为课程。美国一个课程专家指出(NIEER,2007),“课程”指的是用以充实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它解决了“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从一定程度看,课程与教育共生共存,课程的发展关乎着教育的根本。


所以,我们向外学习的时候,不能直接拿来就用,不能课程实施用一个形式,课程评价用的是另一种形式。幼儿园在进行课程建设和课程推进时,应该冷静地想一想我们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回到“课程”的本质和源点,在总结过去、汲取经验的同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因此,本期,侯莉敏教授从社会要求与个人需求之间的关系,知识的价值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幼儿园课程中教与学的关系三个方面对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课程建设进行分析,探讨幼儿园课程的逻辑起点需要回到幼儿园教育的本质,即回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上来这一问题。



侯莉敏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本文内容来自“新时代背景下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发展论坛暨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幼儿园园长专业委员会2022年理事大会”上侯莉敏教授《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的主旨报告




01/

“为谁教”强调课程目标的确定

 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是为3~6岁儿童而设的,这类群体特有的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就决定了幼儿园课程需要更多的关注儿童自身的发展,虽然如此,但我们不能最终演绎为“一切只为儿童的发展”。

这是因为培养人是课程最根本、最重要的功能,幼儿的发展价值是幼儿园课程的本体功能,是幼儿园课程本质和价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此同时,我们知道课程是在继承和传递文化过程中运行的,是通过继承和传递文化来培养人的。这也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功能,即文化的传递和选择。因此,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应该就是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合
那幼儿园如何达到两者的平衡呢?从我们国家幼儿园课程发展史的回溯中发现,我们国家关于课程的文件制定有两大维度,一方面是增进儿童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快乐和幸福。另一方面是培养人生最基本的优良习惯,协助家庭教养儿童并谋求家庭教育的改进。
其实,这是站在培养合格文明公民的基础上来培养人。这个人不仅仅是一个自然人,更是一个社会中的人,所以他要获得社会中应有的品质和品德。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

那么站在新时代回答“为谁教”的问题,我们需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更要以保障幼儿的生存、发展和教育权益为核心,遵循幼儿学习与发展特点,以尊重幼儿整体性发展原则,坚持生活化、自然化、游戏化的课程理念,开展幼儿园课程实践活动。

因此,幼儿园在制定培养目标的时候,要清楚地意识到我们培养的是一个幸福的个体,更培养的是一个能走向未来的、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儿童。我们不仅要考虑到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需求,也要尊重儿童的整体性发展特点和原则。幼儿园可以从这样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课程目标是否考虑到这两个要素,是否达到两个要素的均衡。




02/
“教什么”强调课程内容的选择
 知识的价值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决定了幼儿是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通过亲身感受、体验、操作、探究、不断地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建构。

当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回答“教什么”的时候,要先把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了然于心,内化于心后,再来追根溯源幼儿园课程是什么?幼儿园课程的本质是经验的、活动的。也就是说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综合。
从学理上来说,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等各种活动缺一不可。有的人说我就只做游戏活动,可不可以?我想这不足以体现“各种活动”的概念,如果一个儿童长期只有操作经验,没有言语经验,也没有象征性经验是很难形成抽象思维的。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让3~6岁的儿童通过没有关联性的活动学习来形成自己的经验和观念,从而上升到中小学的规律性知识。
在这里,我们想要强调的是幼儿园课程指向的是儿童的经验,但并不意味着儿童的经验和学科知识之间是对立的关系并不是说只要“儿童的学”,就不要“教师的教”。这种只强调经验,不要知识的想法本身就是对教育的一种误解。在杜威哲学中,学科知识和儿童的经验都是“经验”的一部分,它们既不是非此即彼,相互对立的,也不是互不相关、完全割裂的。
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看,学科知识是由各领域(如语言、科学、艺术、社会、健康等)经验经过积累、概括、反省、抽象、概念化、系统化等环节逐渐演化而来的也就是说,学前阶段的儿童,不管是游戏、教学还是生活等一日活动都是一种手段,最终通过这些手段达成儿童思维力发展的目标。在学前期让儿童获得感性的、生活化的、具体化的经验,就是为将来获取系统化、专业化的学科知识做积累和准备。

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每天的循环中,也在三年的大循环中。教师们每天需要反思两个问题,一是问一问自己,当下儿童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是他可把控的吗?是他喜欢的吗?是他擅长的吗?是他可以做到的吗?兼具挑战性吗?二是问一问自己,儿童今天所学到的东西,为他未来当小学生积累到了什么?今天的积累和昨天的积累以及明天他将要的积累之间有没有形成一个上升的螺旋趋势?
从儿童的角度来看,在儿童的经验里面包含了各门学科的事实和真理,儿童对他们的认识是朴素的、原始的。与此同时,儿童的经验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发展着、生长着的,从儿童的经验到系统化、专业化的学科知识的过程就是经验改组和改造的过程。

为此,幼儿园课程既不是将儿童经验与学科知识割裂,也不是要用“成人心目中系统的和精确的经验”(即学科知识)来取代幼儿的经验,而是要看到学科知识和儿童经验之间的联系用前者来解释、指导后者。




03/
“如何教”强调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策略
 幼儿园课程中教与学的关系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是学前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标志。因此,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教育也就成为我们的基本原则,我们要承认并尊重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独特性,把幼儿看做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把发展幼儿的主体性作为幼儿园教育的核心目标。

对儿童来说,直接操作的经验是他们开启学习的起始环节,而游戏是承载唤起儿童直接经验的最好方式,所以我们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是教师的随机教学也无处不在,教师要用自己的专业能力,观察儿童,找到契机,加入到儿童的探索过程中,让儿童的思维能力从分散到聚焦。
也就是说,幼儿园课程中的教和学融入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一日生活之中这是成人与幼儿之间发生社会性交往的过程幼儿园走向高质量的核心是师幼互动,要实现“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教师们就要在幼儿园课程的教和学的不断转换中达成平衡。

师幼之间的社会交往无处不在,教和学没法截然分开。因此,我们要谨记,幼儿园游戏不应该“只追求热热闹闹”这里的“热热闹闹”指的是依靠一时的想法和偶发事件来发泄过剩精力的一系列彼此毫无相干的即时活动。比如有些幼儿园的美食店、美甲店、超市、医院等几乎占据了所有的活动区,这些活动区之间并没有经验的联系,幼儿热热闹闹玩一场下来,除了“热闹”并没有其他收获。这种看似热闹、看似来源于幼儿兴趣的活动,或许能起到一些吸引的或激励的作用,但长久来说,对儿童智力发展起不到积累作用。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当你发现儿童学习能力弱的时候,是需要耐心指导的。实际上,游戏态度比游戏本身更为重要。游戏态度是心智的态度,游戏本身是这一态度的现时的外部表现而已。因此,我们要注意以下三点:

兴趣是投入游戏的第一条件,如果儿童的活动没有情感和欲望,没有为他们提供发挥精力的余地,他们就不会感觉到意义,即使他们迫于某些原因还坚持游戏,但内心早已产生疲倦。

但是仅凭兴趣是很不够的,有了兴趣以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由哪一类目的和行为来支持他(她)的兴趣?教师需要判断这兴趣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这种兴趣主要是一种兴奋,还是需要思维的加入?
为了使儿童的游戏态度不终止于恣意的幻想,就有必要将儿童的游戏态度逐渐转向认真思考和专注工作的态度中来。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只有把自由的游戏和认真的思考专注工作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不能仅仅考虑这个游戏“好不好玩”“有没有兴趣”;还要考虑这个由游戏引发的活动是否具有内在价值;更要考虑在其中如何通过提问或者调整材料以唤起幼儿新的好奇心和求知需求;还应该考虑如何将幼儿的兴趣转移到具有概念化的智力活动中来。




04/
站在新时代,面向未来的

幼儿园课程应该如何建设?


早在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就提出未来中国教育指向的总体思想,即八大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

虽然这八大理念的关键词以前都提过,但现在多加了一个词,叫“更加注重”这不是一个程度词,而是把儿童所有发展中最重要的品质拎出来优先考虑,并且在对这些理念理解的基础上、在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和中国社会发展新的部署要求下,全部重新解读,甚至有些概念要重新定义

与此同时,教育现代化对学前教育发展也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也就是说,推进学前教育全面有质量的普及,构建全覆盖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成为教育现代化对学前教育的刚性要求。我们现在叫普及普惠,接下来是普及有质量。

在这样刚性要求下,幼儿园应当:

更加重视文化传承和幼儿园的社会责任;

更加重视环境、空间和材料的力量;

更加重视儿童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学习,以及学习中的自主性、选择权和成长性思维;

更加重视幼儿园中每个人的声音、参与 、贡献和发展以及彼此间的倾听、对话和呼应;

更加重视开放、和谐、合作、责任共担、充满善意的教育生态和人际关系。

在课程建设上,幼儿园应该构建立足中国文化、基于儿童发展、重视关系赋能、推进赋有教学隐喻的学习环境建设、促进幼儿园、家庭、社区协调发展的幼儿园课程和评价体系。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保教结合,将品德启蒙融入保育教育全过程;
2支持和激发每名幼儿释放热情,创设赋有教学隐喻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不同学习体验以及机会之间建立联系;
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鼓励幼儿在与材料交互、同伴交往、成人互动中,获得主动的学习和发展。
4师幼互动是重要主线,将学习共同体的成员(教师、幼儿、同伴)通过合作、互动的方式组织起来,以推进幼儿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
5注重幼儿园与小学的科学衔接,建立双向衔接的有效实施路径;
6将家长、教师、社区、社会都纳入到课程设计、组织者、观察者、参与者的角色中来,共享资源、协同合作支持儿童的全面发展。

总之,逻辑起点是幼儿园课程的起始范畴,更是使整个逻辑体系由以开展和得以丰富的一个最初规定。站在新时代肯景下思考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既是对当前幼儿园课程实践和研究的反思,也是对幼儿园课程发展趋势的展望。




会议掠影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编辑/陈梓汇
图片/温笑寒摄于成都市第九幼儿园
设计/何璐琪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活动案例丨当幼儿园接收了一批核酸采样亭……


品德启蒙如何落地?来自四川学前8个有意义的活动实践


如何构建我们的意义世界?来自22位幼教女性的看见


如何写出有质量有深度有儿童的教育故事?安排!


活动案例丨如果每天每天都牵着我的小羊羔去上学,是一种什么体验?




我就知道你“在看” ↓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