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本科华政,二战考研上岸人大知产丨字里乾坤大,书中日月长

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
2024-09-06
前言

作者师妹在文末提出了很重要的三点学习习惯:第一,不要囤积资料,第二,切忌形式主义,第三,要多动脑思考。这三点对于五六月份备考的师弟师妹们而言,非常重要和醒目。大家从年前的豪情壮志,到春节开学后的兵荒马乱,再到现在逐渐进入到复习瓶颈期,很容易产生机械看书、磨洋工、疲惫的状态。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作息,在此基础上摆脱外界一切干扰(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多读书、多思考,进入自己的世界,就能成功。




一、写在前面

(一)序言


当曾经幻想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结果现在摆在我面前时,我竟然比想象中的要平静,这一段走了两年的路,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只有自己真正走过来,才知道这一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地有多扎实。“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一直认为复盘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小复盘可以发生在学习生活的时时刻刻;大复盘则在事情告一段落时,停下来总结过去,挖掘经验,温故知新,展望未来。本文将备考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进行复盘总结,希望能给正在迷茫焦虑中的考研学子们一些启示和方向。


(二)个人背景简介


笔者本科就读于上海某五院四系,专业为民商法学,成绩位于专业前15%。连续两年报考人民大学知识产权法学,2021-2022年在学校同时备考法考考研,法考客观题210+分通过,主观题110+分通过,考研初试成绩365+分,垫底进入复试,遗憾被刷;2022-2023年脱产备战考研,初试成绩370+分,顺利上岸。

 

图1:两年考试成绩对比


以上背景仅作为参考,考研能否上岸,并不是由本科学校、本科成绩决定,而是由备考过程,考研的成绩决定,并非来自于五院四系,并非法本专业,高分上岸人大的同学大有人在。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记住,凡是考试必有应试技巧,哪怕考核方式灵活,备考也不是漫无边际地拓展性学习,而是需要掌握方法,做对选择,搭建框架,以上岸为目标,精准打击。考研是一座桥,走过去,不要在上面盖房子。


本文将分为初试篇和复试篇,从宏观的心路历程和微观的实际操作两个方面展开介绍,抽象和具体相结合,均为笔者字斟句酌,在学习生活中的深刻总结,建议读者在备考的不同阶段反复阅读,并务必结合自身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性思考,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和实践,条条大路通罗马,考上才是硬道理。



二、初试篇

(一)、宏观心路历程

(1)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


在大三第一个学期结束之际,每一个法学生都站在十字路口前,面临着法考、考研、择校、工作等一系列选择,面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也满是迷茫,如何进行选择,需要建立在充分观察自己的基础上:了解自己的客观情况,认识自己的内心渴望,发现自己的潜在能力。笔者认为以上三点重要性依次递增。


1、了解自己的客观情况


考研是一场综合性的考验,现有的客观条件是支撑我们完成梦想的“现实基础”,因此必须首要考虑,包括:


1)英语方面,高考英语、四六级、大学期末考试成绩,词汇量,语感等;

2)政治方面,基本的政治素养,识记能力;

3)专业课方面,大学本科的成绩,课堂表现,对基础学科的掌握程度,对报考学科的兴趣,读文献、写论文、思考能力;

4)身体素质方面,能否久坐学习,接受高强度的脑力活动,免疫力;

5)学习能力方面,能否做到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克服外界的诱惑减少娱乐,是否有耐心阅读背诵大段文字,是否能够将知识进行应用;

6)学习环境方面,是否有足够安静合适的环境进行备考;

7)经济方面,家庭是否支持考研,是否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学习资料,保障生活等......


以上现实基础为不完全列举的因素,读者可自行对照考虑。需注意的是,以上几点是考虑因素,而非决定因素,并不是说学习能力不够好、身体素质不够强就不能上岸,这些现有的因素是可以改变的,甚至是我们在备考过程中会慢慢提升的,例如,笔者英语成绩一般,高中是理科生没有政治基础,因此备考初期将重心放在公共课上;笔者也曾对着厚厚的课本无从下手,而在掌握了方法之后便可从容应对,因此,了解自己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努力的方向,进行针对性突破,面对弱势不需要过于焦虑


2、认识自己的内心渴望


我始终希望,每一个选择考研的朋友,不完全是被时代潮流裹挟而被迫做出的抉择,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学历缩水等现实问题虽然摆在面前,但我们心中仍应有一片纯净的追逐梦想的自留地,因为外在动机只能让人有三分钟热度,会在长时间的磨练中让你不断焦虑、消耗甚至枯竭。从一开始建立一个目标的原动机不应该是或者完全出于外在动机,例如“不想去打工、父母让我考研”。爱德华.L.德西在《内在动机》一书中写道,“外在动机所产生的自律是自我压迫、内耗,每天焦虑,痛苦,短期内可能有效果,但是难以持续长久。内在动机产生的自律,是自我享受,充能,每天动力十足,你会不断地回收正反馈,变为燃料,重新利用,从而成为一台自给自足的永动机。”当然,外在动机更为直观,且容易取得,可以用于在某些疲惫时期刺激自己的因素

但是考研本质上还是一场需要耐心和毅力的战斗,不同于短期的期末周,因此更需要发自内心的内在动机。我相信有考人民大学想法的朋友,一定是对自己有要求,内心不安于现状,对未来有追求的人,或许目前这个阶段还在犹豫踌躇,那就请撇掉世俗的一切,过滤他人的声音,认真倾听内心的声音,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到底喜欢什么,到底有多渴望。当你明白了自己内心最深层的想法,这将成为你未来最大的动力和底气,在遇到困难时,在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时,在身心俱疲时,在极度焦虑恐慌时,相信我,你的这份清澈的初心,会源源不断地滋生力量,支撑你走下去,不会动辄放弃,不会半途而废。


3、发现自己的潜在能力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叫“做最好的自己”,从前我认为这只是一句不痛不痒的鸡汤,可现在我深刻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读者读到这里可以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描摹出一幅清晰的自画像,你想成为的自己的模样,越具体越好,要有什么样的品质,什么样的学历和能力,或许是你曾经羡慕的别人,总之,幻想那个最好版本的你自己。你是否有能力、有信心激活这个最好的自己?

笔者曾经就认真地思考过,以我目前的基因,智力,学识基础上,我可以成为的最好的自己是什么样?我不希望自己未来是个平平无奇,畏手畏脚,各个方面都很“一般”的人,我想要去发现更多不一样的可能,去成为不一样的,更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有很多路径,考研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因此,对考研的定位会影响考研的选择,在我看来,考研是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可以较大程度提升自我、优化人生的机会,高考分水岭带来的平台之间巨大的差距相信大家都有所感受,因此我希望抓住考研这次难得的机会奋力一搏,“我要考就考最好的!”在母校领略了法学专业的魅力,我更渴望去到更大的平台接受更好的教育,在我心里,人大既是法学执牛耳者,又是综合排名顶尖的学府,是我心中的法学院top1。此外,我认为人大学硕考研的考试形式与众不同,考试科目方面,理论法三门,应用法自选三门,既能夯实理论基础,又给予考生充分选择空间;考试形式方面,六门都是论述题与案例题,区别于传统的名词解释等题型,更看重知识应用,备考中需要避免仅仅死记硬背,并非纯粹的“背多分”。这样的考试形式决定了在备考过程中,必定可以极大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扎实法学的功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这个过程也注定艰辛,因为蜕变和安逸无法并存


想清楚了以上这些,我从一开始选择考人大,就坚持到了最后。


(2)选择大于努力的真实含义


考研路上有太多的选择,大到择校,专业,资料,是否双考,小到每一天的时间安排,室友邀请吃饭要不要去等等。总有很多人反复强调、告诫考研学子,选择大于努力,考得好不如选得好,我听过最多的支撑论据都是“同样的分数,你报这个学校就稳了,报这个专业就稳了”之类的话,可是我们是为了上岸而上岸吗?若只是为了研究生学历一纸文凭,大可选择年年招调剂的学校,可若不是自己真心想考的学校,不是自己真心喜欢的专业,考上了真的会开心吗?笔者连续两年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法学,哪怕这个专业曾经复录比高达27:9,两次报名我都没有犹豫,因为我知道自己喜欢。个人认为,在真正认识到自己内心的渴望后,选择大于努力并非指对学校、专业的选择,而是对方法和路径的选择。确立目标要慎重,而确立目标之后,这个目标就不应该轻易改变。


真正大于努力的选择,我认为是具体的考研机构、资料,复习策略,以及每次“玩还是学”的选择。


1、选对战友,你就成功了一半


笔者二战上岸,走过不少弯路,其中我认为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尽早选择知行法学。一战我没有报班,而是在二手网站上随意购买了资料,以为靠自己勤奋就可以复习到位,可是当我没有科学的备考方法,没有师兄师姐的具体指导和交流,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找不到学习和考试的重点,花很长时间把一本教科书从头读到尾,却还是无所收获,且极易打击学习的热情。眼看着时间越来越少,自己却并无长进,焦急的我在九月底拿到了知行法学的讲义开始学,可以说我专业课的有效复习自此才刚刚开始,来不及看视频课程只能理解性记忆背诵,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最后因为复习不充分第一年考研铩羽而归,但是专业课仅复习三个月就能进复试足以说明知行法学对我的帮助,当时的我边学边不忍感慨之前的自己简直是虚度光阴。


说起来很抽象,但是我举个例子相信读者朋友们就能明白,法学期末考试没有重点是很难复习的,知行法学的资料就像是给了考生一份整理地很棒的重点,有重点不代表不需要努力,但是付出同样的时间精力学习背诵,有重点自然是比没有重点或者是背到了假重点要考得好。专业的事情必须交给专业的人做,我甚至大胆认为,若第一年法考考研一起准备时,一开始就选择了知行法学,我是可以双考上岸的。正是因为我第一年能够进入复试,明白自己的实力是足够的,同时知道知行法学的辅导也是足够的,我只是需要多一些时间,多一次机会,所以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二战。


知行法学不仅提供了优质课程和资料,还传授了科学的备考策略和心态调整方法,当我足够努力,同时选择了可靠的战友,我能在每天的“玩还是学”“坚持还是睡觉”中坚定“考完再玩,多学会再睡”,日日有所收获,月月有所进步,这样不断地学习,“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2、法考与考研的抉择


是否选择二者同时进行每个人有不同的选择,笔者当时在大二时听过不少法考课程,再加上法考科目与大三下学期课程、考研科目有所重叠,因此选择二者同时进行。


法考的优点在于法考书可读性强,知识总结梳理做得很好,法考老师幽默有趣,可以识记很多生动的例子,还有很多口诀帮助记忆,例如宋光明老师宪法的历次修改内容口诀,让原本复杂繁多的内容变得简洁清晰。


法考的缺点在于科目多,内容庞杂,确实需要占用很多时间,个人认为对于学习能力强,基础较好的同学来说,法考与考研同时准备是没有问题的,民刑课程更是可以夯实基础。每年双考上岸的朋友不在少数,甚至裸考通过法考也大有人在。选择双考同时准备的,一定要有选择性地听课程,不要从头刷到尾,很多时候自主看书比被动听课效率更高;若选择破釜沉舟,只准备考研,需要思考自己是否可以承受一年后“颗粒无收”的风险,并且仍然可以报名法考,去试一试,说不定凭借自己的本科的基础可以通过。


(3)科学备考规划


时间管理是贯穿备考全过程的难题,我们的目标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汲取知识,提高分数,这需要在备考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时间规划。


时间方面,笔者在2021年上半年三月份开学开始双考准备,此时我大三下学期还有不少课程,因此,白天主要精力用于上课、完成课程作业,学习法考课程,与当天的课表安排有关,晚上一般没有课,用于学习考研英语,此时的重心主要是法考和校内课程,因绩点处于保研边缘,因此没有放弃保研加分比赛以及期末考试,本人学习速度比较慢,暑假之前法考没有听完一轮,暑假两个月几乎全心准备法考,想着事情一件一件来,先考完法考客观题再冲刺考研。


在八月底法考客观题延期时,我内心非常焦虑,法考无定期,我便完全放下法考,全心投入考研,在十月份客观题考试前一个星期再背诵理论法,听各个老师的考前串讲,由于前期学习比较扎实,因此顺利通过,考完客观题我紧接着继续准备考研,没有准备主观题,在十一月主观题考试前,我曾非常犹豫,想着没有准备考不过,询问了学长学姐的意见,我还是提前几天背了理论法,熟悉考试流程,听考前串讲,上了考场,最后分数不高通过。与此同时,一直到十一月底我才结合知行讲义将考研专业课完成一轮复习,十二月将各科讲义再背了1-2遍便上考场了。


图2:一战备考时间


以上是客观的备考记录,与我开始复习前的“美好愿景”差了十万八千里,因为我以为自己足够给法考和考研相当的精力,但事实上,每天完成计划的法考学习量就已经消耗了大半精力,在校会有各种琐事缠身,也会有很多的诱惑,从前懒散的学习习惯转变到紧张的备考也会有诸多不适应。


从时间规划上也可以看出,笔者一战的学习是非常不到位的,到十二月份还处于一种理解上“恍然大悟”的状态,可以说我实在是太“慢热”了,时间管理很失败,导致后期时间紧张,心态崩溃,真正进入“有的放矢”状态的学习可能只有三个月,同时也与笔者前期不当的学习方法有关。就客观规律来说,对知识点的吸收掌握运用是需要不断重复记忆的过程,理解感悟应当发生在前期理解和中期背诵,后期最佳的状态应是“机械性”乃至麻木地重复知识点。


或许对于笔者而言,没有足够的能力兼顾两个难度较大的考试,是“劲往一处使”型选手,而对于有些同学而言,法考和考研备考可以切换自如,并能减轻重复某学科的枯燥,是“兼顾”型选手,因此,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作出适合的选择和时间安排非常重要。笔者认为计划其实就是目标,这个目标不能过于完美,也不能一成不变,而是应该循序渐进,“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不断调整适应,以达到最佳的状态。


(4)宏观方法论:前期理解吸收、中期串联背诵、后期输出重复


一战囫囵吞枣、不讲章法的学习方式实在是要不得,二战痛定思痛,我请教了很多上岸的同学,结合自身情况,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下为对一战的反思和二战宏观计划。


图3:一战的反思和二战宏观计划


三轮学习分别对应前期,中期,后期,在前期面对不熟悉的教材和知识体系的时候,通过听师兄师姐讲解的方式可以迅速掌握整本书的框架和脉络,做到心中有数:“未来几个月我要掌握的就是这些”,同时听课+问答互动相比于自己啃下厚厚的教材更能激发兴趣,后者非常容易扼杀热情,产生畏难情绪。


前期按照课本脉络和章节捋顺后,中期在有了一定基础后需要进行串联,这一时期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关键时期,除了听二轮强化课程,更需要考生主动思考章与章、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表格整理,可以不再完全遵从课本目录,进行章节重组,关联记忆背诵,达到“妙趣横生”的境界。


后期建立在对知识点、体系熟悉程度较高的基础上,需要将知识进行应用和答题,相当于做饭已经准备并搭配好上佳食材,切洗装盘只等下锅了,但在炒菜的过程中要掌握各种技巧,要炒出让顾客满意的菜,要以顾客的要求为目的,也就是“以顾客为上帝”。在考研中便是“以真题为上帝”,考生必须掌握人大法学考研的规律和风格,前期时间充裕的情况下需要全面复习,后期需要有所侧重,时间花在刀刃上,也就是高频考点,重者恒重的内容。知行法学提供的历年真题和解析以及热点是非常宝贵的复习资料,节省了我自己整理和搜集的时间。要把菜炒熟,火候一定要到,因此重复的背诵与记忆是少不了的,各科微观操作部分会介绍具体的方法。


(5)实力决定下限,心态决定上限


心态对学习的影响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小到一天的计划被突然打乱时如何应对,大到在考场上遇到不会的题如何处理。知识是我们实实在在学到的真本事,心态决定了我们能否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应有的分数。实力决定下限,心态决定上限,同时,实力储备量决定了心态的好坏,切不可盲目自信,信心应当建立在每天扎实学习的基础上。心态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笔者化繁为简,认为可以将其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


1、可控因素


备考前期,考生很容易陷入“白天在图书馆玩手机,晚上在床上失眠”的圈套,说白了,这种心态崩溃的根源在于为自己的行为懊恼,因为偷懒或者摸鱼没能完成任务而带来的内心愧疚,长此以往是一种极大的内耗。因此,笔者用于说服自己白天专注于学习克服各种诱惑的理由非常简单直接——为了晚上睡个好觉。白天学的越累越充实,晚上睡得越香,第二天更有精力,由此良性循环,否则便是恶性循环。笔者认为日常学习作为可控因素对心态起决定性作用,抛开学习单纯谈心态调整的,都是耍流氓,想多了都是问题,做多了都是答案。对可控因素要做的,是专注于学习本身,减少其他干扰。简言之,提前努力,而不是提前焦虑。


2、不可控因素


若因不可控的未知影响心态,如害怕考不上、22年的疫情爆发担心考前阳了、担心考到不会的题、害怕对手太强大等,这种顾虑是纯粹的内耗,实际上,害怕考不上不代表真的考不上,考前甚至考场上发烧不会影响阳性考生的高分,对手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强大......考笔者曾经阅读《当下的力量》这本书,其中的核心观点是,我们除了拥有当下的时刻,其他什么都没有。将仅存的当下的时刻去懊恼不够努力的过去,或去忧虑还没到来的明天,都是在舍本逐末,面对不可控因素,应当将思绪拉回到当下,专注于面前的一句话,一个知识点。


与他人的比较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每个人都是“闭门造车”,不要把对手想的过于强大,也不要把自己想的过于弱小。更重要的是,人是发展变化的,每个人都可以在未来一段时间的扎实学习中提升自己,有了坚持的毅力+正确的方法+良好的心态,便没有理由否定自己。


担心考试遇到不会的题就更没有必要了,因为在考生复习充分的情况下如果遇到了不会的题,那一定是偏难怪题,对于所有考生来说都是有难度的,此时更需要稳住心态。例如,22年考研刑法案例题考察了冷门章节的犯罪,笔者在考场上看到时心里第一反应是:考这个,大家都不会。不如想想如何用基础知识进行分析,给老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于是笔者用三阶层的方法进行了完整的分析,将隐约记得的罪名写了上去。写完之后我意识到,这个题老师并不是想考我们能不能准确分析罪名,而是能不能对案件事实进行逻辑化的分析。


此外,我们需要时时刻刻意识到,考研是由自己选择的,就像刑法上的“被害人自陷风险”,风险与回报成正比,就像《狂飙》中高启强所说的,“风浪越大,鱼越贵”。将考研单纯看作一场充满挑战的提升自我之旅,不是为了比较和竞争,更不是为了发朋友圈炫耀,而是去感受,享受这段旅途,庆幸与骄傲自己能参与其中,或许更有利于我们增强实力。以青蛙公主古爱凌为例,滑雪对她来说是一种纯粹的内在动机,她多次表达出我做这件事是因为“我想做,我喜欢”,不是以他人的认可和打败对手为目的,而是纯粹地去感受滑雪带给她的充实和快乐。当我们不心急于那个看起来遥远的结果,而是扎实专注于每天每时每刻的当下时,它会是很自然地开花结果


图4:学习谷爱凌的心态

(二)微观实际操作

(1)日常学习规划


考研的任务是长期且复杂的,一定不可以心急觉得学不完,“虽然课本很厚,科目很多,但是我的时间也很多,能力也很好呀!”有时候焦虑无法避免是因为顾此失彼,笔者认为做计划可以有效减轻这一点。计划目的在于将每天要做的事情安排妥当,一件一件来,避免做着A科目想着B科目,计划要具体到知识点,在某个时间段仅以计划的内容为目的,心无杂念,并每日复盘,不知读者们是否有这种体验,在某场考试中,有限的时间内要做完大量的题目,注意力高度集中,完全不会想其他的事情,效率也提高了。那么计划也可以参照“考试模式”,规定自己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努努力可以完成的任务,调动积极性,也会让自己有完挑战的成就感。


笔者二战时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每日的学习目标,用红色标出未能完成的内容,这样不仅有条理,而且能很直观地看到自己学了多少以及进度,便于及时调整。当然计划不拘泥于形式,任何能让自己踏实学习,心态平稳的学习方法都可一试。例如笔者在备考前期也曾尝试过anki、艾宾浩斯等方法,最后“大浪淘沙”选择了适合自身的方法。


图5:每次学习计划与复盘


需注意的是,完成学习任务一定要抛弃“完美主义”,不要逼自己做一个没有感情的学习机器,否则压抑的情绪会很容易爆发并击溃,在没有完成任务的时候告诉自己明天更努力些就好了,无论是多紧张的学习,都要有一种“松弛感”,从容面对。记了忘很正常,告诉自己不是只能看这一遍,在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中,在不断的关联和理解下,完整的骨架体系和丰满的血肉会呈现在脑海中。


在每日的复盘中,除了总结学习,笔者还会写日记和感悟,日积月累观察自己的变化,用文字的方式与自己沟通交流,安慰鼓励自己,有时候也会发给知行法学的助教,每次都能得到既专业又抚慰人心的回应。笔者认为不能回避和无视自己在备考过程中的情绪,而要妥善安稳地善待它。


在学不下去的时候,也可以在网络上学习一些up主分享的经验方法,不断尝试并有所取舍,例如,哔哩哔哩up主四色果冻的视频曾给笔者一些灵感和借鉴。


图6:哔哩哔哩up主四色果冻的视频部分内容


(2)公共课学习


笔者两年的公共课分数都不是很高,源于笔者对公共课的定位,由于我英语和政治基础并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因此不必要花大量时间冲高分,只要不掉以轻心,能够保证过线,不拉后腿即可。因为公共课只有200分,相比于专业课提升20分来说,公共课提升20分要付出更大的时间和精力,读研的最终目的还是精进专业,英语是读研的辅助语言工具,政治是为了确保未来的研究生的意识形态正确。笔者认为,考研需要分清主次,切忌对公共课用力过猛。当然,公共课对考研生活是极大的调味品,相信每一位考生都会被辩证法治愈,会折服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国家的伟大近代史感动不已。英语阅读的每一篇文章也是充满哲理和思辨的。


具体而言,英语需要前置静水流深,每天保持记单词和做题手感,对于基础较弱的同学来说,可以采取对每个题型通过听网课、做题、复盘逐个击破的战略,考前进行模拟,寻找最适合的做题顺序、把握时间,网络上的视频资源也很丰富,选择一家即可;政治则需要后置抓热点,甚至可以认为,政治基础并没有那么重要,与高中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并无关系,因为考研政治有其自身的命题规律,会围绕当年的时事热点、周年纪念出题,笔者认为最早九月份开始学习基础,每天不超过两个小时,越到后期在政治上花的时间会越多。


(3)理论法学习


理论法在本科时上课难免觉得枯燥,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但是当真正学懂了便会发现理论法的趣味。笔者较有心得的学习顺序是这样的,第一轮复习,首先下载人大出版社官网教材配套的PPT,里面有课本重点知识的摘录和一二级标题,可用于做幕布的框架,先把框架读一遍大概了解是什么内容;第二步看课本该章最后的问题,带着问题然后一节一节读课本内容,对照幕布理逻辑;第三步听知行法学的课,听课的时候自己在纸上跟着写标题和关键词。这样下来一章的主要内容、框架、逻辑就熟悉了,第二天再看一遍,刻意识记框架,主回忆内容。


图7:用幕布软件搭建框架

图8:官网教材配套的PPT


第二轮按照逻辑框架进行背诵,打通各个章节的联系,对真题常考的地方加强,训练答题逻辑。背诵方法为从大到小,也就是先记忆知识体系骨架,然后在每一个骨架下填充血肉,例如法的作用,先记住有社会作用、规范作用、思想影响作用,再记每个作用的下的含义是什么,框架内容少,需用词精准,血肉只需理解性记忆,在多次重复的基础上注重细节即可。背诵需调动五官,眼睛看书,嘴巴读书,耳朵听录音或者pdf朗读,脑子里不断联想,手写写画画。


第三轮要更注重输出检验前期理解背诵的成果,输出的方式可以多元化,如费曼学习法、默写、默读等,每周可以掐时间进行一次专业课模拟,人大的考试题量较多,若不提前模拟把握时间和排版,形成自己的答题方法,考场上很容易写不完或者心态崩溃。笔者第一年没有进行任何模拟,第二年吸取教训,以下为部分模拟。


图9:模拟记录


(4)应用法学习


我在前期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听了刘家安老师的民法基础课,课程内容较多,每节课超过两个小时,一共大约60讲课程,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但是我认为很值得,因为家安老师将民法原理讲得非常细致,听了他的课有种“觉得好像之前没学过民法”的感觉,收获很大。听家安老师的民法基础课打下了基础,我再听知行的民法课,看人大教材便觉得事半功倍。甚至在学作为民事基本法的知识产权法时也用到不少的民法基础进行理解。


图10:民法基础课笔记


应用法与理论法的学习方法大致相同,但是学习侧重点不同,笔者认为最大的区别在于,应用法除了要搭建框架-填充血肉之外,还需要站在法教义学的立场对法条进行识记和理解,并需将知识应用于案例之中进行分析(理论法中的宪法亦是如此),因此,应用法的学习要求更高,对法条的重视不仅是死记硬背,而是要真正意识到它是我们说理的依据,在反复应用的过程中自然地印在脑中,精准记忆。


对于一些具有可比性,容易记混的知识点,可以对照记忆或者做成表格。


图11:笔者整理的知产表格示例


以上内容为笔者在学习中自己的独特感悟,还有很多知行法学传授的方法,需要结合具体的知识点在日常学习和听课中感悟,如法律史三部曲等,对笔者的学习方法、答题思路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在此不予赘述。



三、复试篇

笔者复试准备了两年,一年线上一年线下,第一年因分数擦边,极度焦虑没有信心,复试成绩也是倒数,第二年复试第三名,在两年的对比与进步下,我认为复试除了自身实力外,最重要的就是逻辑和条理。英语分为笔试和口语,笔试的科目有阅读、写作、翻译等,比较传统,每日抽时间练习保持手感即可,笔者对口语和专业课复习较有心得。

(一)英语口语


笔者复试口语为专业第一,为复试拉了不少分,这离不开重复练习与总结,非常感谢知行法学在复试期间为学员们组队练习,无偿提供资料和指导,个人认为复试3-4人一组练习效果最佳。由小组成员轮流找练习材料,使用腾讯会议视频并录屏,形式可以参考历年的考查形式,同时尝试多种方式如群面,一对一等,每次练习结束后回看视频复盘,复习材料,总结每次的经验和模板。


 

图12:口语总结复盘


笔者总结了几个不同的答题套路:what-why-how是最基本的思考路径;对于明显有正反观点的则可以从优点-缺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自己的立场;对于新事物的话题,如chatgpt、AI、3Dprinting等,可以从固定的“分析原因-心态应对-行动措施”三个方面展开,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注意挖掘不同的思考角度,如形式-实质、历史-现代、理想-现实...还需要多进行辩证批判思考,并提升快速打草稿的能力。


图13:英语口语作答思路


此外,流畅的技巧在于,口语不像写作,不需要我们使用或者替换多么高级的词汇和句型,甚至对语法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因此,我们在每天背单词的基础上,也要思考如何用已有的词汇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举个例子,美国五岁的小孩词汇量并不一定有我们多,但是他同样可以用自己为数不多的词汇流畅地说英文,因为英语本质上是语言,是为了交流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练习的时候越放松越自然,效果就会越好,遇到不会的单词马上用简单词汇进行解释或者举例子。


口语练习侧重输出,输入部分可以在复盘总结时查单词记忆单词,特别是与法律有关的基本词汇,对于语感的培养可以听英文歌、看ted演讲视频,用“影子跟读法”练习语音语调等。口语练习同时也是每天为数不多的同辈交流,因为只有一起参加复试的同学才能体会到复试的辛苦,既能在口语总结上互相借鉴修改,提供完善意见,也可以在心态上互相支持鼓励。

(二)专业课复习


复试的专业课复习不同于初试,有更明显的目标导向性,一定不要陷入“反复背书”的误区,因为背会了不等于能清楚地表达,笔者一战复习时苦苦啃专业书,每次模拟面试却支支吾吾,一直以为是自己背的不够多的原因,但其实是方法没有找对。


专业课复习首先也应当明确考察重点,可以参考初试考点和历年真题,对具有基础理论争议的问题尤其需要关注,列出重点清单后,以之为线索再进行复习背诵,对每一个知识点思考——老师对这个知识点会怎样出题?我要怎样回答?我还需要拓展哪些内容?我要回答哪些方面?这样带着问题思考,才能真正在面试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因为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你对每个知识点的复习其实都是在模拟面试现场。


复试的大部分知识内容都可以在课本上寻找答案,对于需要扩展的部分,再阅读有关论文,因此笔者并没有规定自己做“每天读两篇”论文的研究性工作,而是在遇到某个有争议的问题认为需要补充更深的内容时再针对性地下载阅读论文,将论文中地观点纳入自己地回答体系中。


对专业课也需要进行适量模拟,一方面是克服紧张情绪调整面试状态,另一方面可以和小伙伴交流专业问题,笔者曾经就和同专业的姐妹一起花三个小时把整本书的基础原理和理解过了一遍,我们用自己的底层逻辑讲述对知识点的理解,互相启发,受益匪浅,例如对知识产权的每个模块用一句话概括,板块之间的联系、与民法的关系等。在基础的原理通透的基础上,就只需要做好记忆和背诵的工作了。


无论是复试还是初试,记忆背诵都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把基础内容进行分类,对于最基本的概念、法条,这些内容并不多,却决定了老师的第一印象和基础,因此需要细致,需要咬文嚼字,尽量一次不差地背下来;但是对于原理、法理性的大段文字内容,只需进行理解性背诵即可,面试时最好用自己的话进行阐述,辅以一定的例子。此外为了增强专业性,对于一些需要理解的金句,也可以记忆,用作“加分项”。


需注意的是,专业课复试一共只有20分钟左右,回答两个专业问题,因此需要控制时间和内容,必须开门见山地回答重点,也要形成固定的答题套路,如某制度是什么(概念、特征、要件、法律依据),为什么这样规定,司法实践中的问题,自己的理解等。对于一些基础内容可以进行概括性回答,因为复试考察不是为了让考生在老师面前背书。


心态方面,笔者第一年复试时,面对专业老师非常紧张,说话断断续续,第二年调整心态,认为老师们虽然学术成就很高,但是为人谦和包容,把面试当成一次和专业老师交流问题的机会,带着学习和请教的心态,把内心的想法和所学知识自然轻松地展现出来即可。



五、结语

最后,笔者想分享一些走过的弯路:一是不要屯资料,考研期间,各种资料铺天盖地,并打着各种噱头,其本质是为了赚取流量。总想着将各种资料收入囊中,往往是看不完的也是不必要的,专注于一家即可。二是切忌形式主义,不要做牺牲睡眠时间和精力换取低效率的长时间学习的傻事,学到多少知识自己心里是最清楚的,如果当下的方法或者资料不合适一定要及时调整;三是一定要动脑思考,思考制度背后的原理支撑,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只学习知识点本身是远远不够的,还有方法,总结,逻辑思维的打造,有方法的思考和研究是一名研究生真正应该具备的品质。


最后的最后,笔者还想分享一直支撑着自己走过这漫漫长路的一段话,也希望给屏幕前的你带来一些力量:“去读书,去学习,去受教育,记住掌握知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好的年龄阶段,拥有最敏捷的思维,最蓬勃的生命和最沸腾的热血,请珍视这一时段的独特,去做最难的题、读最难的书、考最好的学校、最大可能地学习。这并不仅仅关乎对世界的认知与探求,更关乎精神家园的丰满、富足,和心灵世界的赤诚、光明;去吃最可口的食物、爬最高的山峰、赏最动人的风景,最用力地奔跑、最开怀地大笑、最尽情地歌唱、最专注地做事、最真诚地做人、最忘我地去爱,这也并不仅仅关乎对生活的认知与态度,更关乎对这个多元的、美好的、等待你们去探求的世界,是否拥有最酣畅淋漓的热爱!”


自里乾坤大,书中日月长,世界就在你面前,请你尽兴探索!



高分经验分享

‍本科人大,二战考研人大民商法状元: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丨状元有话说

一战考研人大诉讼法状元:根本赢不了,我听不懂丨状元有话说

本科法大,一战考研人大国际法状元:踯躅中追寻光明,不觉帐中灯焰墨顶丨状元有话说

万字长文详述人大民商法考研上岸经历:构建知识体系,打通学术脉络

本科西政,一战考研上岸人大经济法395分丨何妨吟啸且徐行

红圈所辞职后,二战考研人大经济法状元: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丨状元有话说

九月末保研转考研,一战上岸人大知产丨规划、耐力跑与冲刺

本科法大,考研上岸人大知产:普通人的平稳考研路

本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二战上岸人大刑法学: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普通学生的人大法学考研实录:不必人云亦云

二战上岸人大法理学: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

二战考研上岸人大知识产权法,复试第一:做自己最大的支持者

总分398分位列全部专业学硕第一名,二战上岸人大刑法学丨状元有话说


购买说明

全程班课程和全程资料体系均可单售,具体价目如下:


购买方式

直接扫描下方微店二维码购买,同时添加客服微信(微信号:ruclaw59)并将截图发送过去,登记报名后进入相应的微信群。报名事宜请咨询官方微博:知行法学,微信不接受报名咨询。



长按识别微店二维码,关注新品上线

更多详情请关注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学术型辅导团队,日常发布人大法学考研最新消息,提供法学考研一站式解决方案,有专业、有方法、有温度、有态度。

关于我们

知行法学

微博/知乎:知行法学

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法律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END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行法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