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夏令营中,当孩子说脏话,对志愿者说出“我讨厌你”,志愿者可以怎么办?

益微青年
2024-08-24

夏令营中,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很听话吗?

喜欢夏令营里这群天真的孩子们,可是......

如果孩子在日常聊天中对你使用了“笨蛋”“打死你”等攻击性的脏话,甚至在你最珍惜的藏宝袋里塞入了骂人的小纸条;

如果你对孩子多次主动、热情地打招呼后,对方还是对你爱搭不理;

如果孩子对你说“不喜欢你了”,甚至对你说出“滚”......

看到孩子说脏话,以及被孩子“无情地”拒绝,志愿者们可以怎么处理和应对呢?

-01-

当孩子对我说脏话


*本故事源自今年益微乡村夏令营行动一名走访志愿者在群里的分享

今日破防,小孩子对志愿者说脏话,志愿者委屈哭了。志愿者在入组活动过程中,有个小女孩对她连说了两句“八嘎”。

走访志愿者小A

先安抚一下志愿者吧~

益微青年(EV)全职A

在没有刻意练习的时候,我有时候像这个志愿者,有时候像这个孩子。听到脏话的第一反应就是不爽,“你再说一遍”,对方听了这句也会不爽,就会故意再说一遍。我的建议是可以和这个志愿者聊聊她听到这些话时的情绪,以及为什么做出了这样的反应。

益微青年全职B

听到脏话容易觉得自己被冒犯了,觉得孩子不礼貌。但孩子不一定是这样想的,孩子为什么说“八嘎”?孩子觉得“八嘎”代表什么意思?如果她知道了听到“八嘎”的人是什么感受,理解了这样不合适,那还能用什么来代替“八嘎”?

益微青年全职B

对,有可能孩子以为的“八嘎”和大人以为的不太一样。我小时候也有段时间很喜欢骂人,后来就顿悟了。

益微青年全职C

嗯嗯!我来分享一下后续跟进的情况。

走访志愿者小A

-事件回顾-


志愿者:你再说一次看看(有点大声)。

小女孩:“八嘎”,“八嘎”。

志愿者遂哭。


-事件背景-


孩子在此之前也有过和同学说“八嘎”的情况。
-志愿者视角-昨晚休息不好,今天有些头疼。但在入组活动的时候,我一直都是尽心尽力的。突然有个孩子和我说“八嘎”,我有些难过,并且在我表达自己的意见“再说一次”之后,孩子继续说了两次“八嘎”。我觉得很委屈,感觉自己没有被尊重。

-孩子视角-

我并不清楚“八嘎”的意思,别人说,我也跟着说了。当志愿者老师对我说“再说一遍”,我觉得这是老师的命令。虽然当时看到老师有些生气,但我还是说了。因为我在家里被家长打过,所以我害怕因不服从老师的命令,她就打我。


-事件结果-


经过志愿者的教育,孩子理解“八嘎”的意思了,然后内疚地哭了。但是不敢去见那个志愿者,因为她害怕她会打她………


“孩子为什么说脏话”


*以下内容引用于公众号“日敦社幼师学园”推文中,北京绿橙国际幼儿园总园长Ellen Li的分享

其实,大部分孩子说脏话和我们成年人理解的说脏话是不一样的。

我们成年人说脏话带有攻击性,可能是出于泄愤,或想要羞辱别人。但是孩子可能是不一样的意识,Ta或许是觉得这些话是能引起身边人情绪、注意,激起他人强烈的反应的力量,好奇这个话背后的“力量”。

不同的场景下,孩子说脏话的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

在一些场景下,孩子说脏话可能是效仿大人,带有发泄情绪的目的。有这样行为的时候,我们就要引导孩子怎么去用恰当的话语和方式表达Ta的情感。比如说“我不喜欢这样”“我感觉很受伤”“我生气了”,用一些恰当的词汇去完整地表达Ta的感受,而不是用一些带有侮辱性的词汇发泄情绪。

同时,让孩子明白Ta说出来的脏话给对方带来的感受是不好的。如果孩子是针对志愿者说的,志愿者需要明确且严肃地跟孩子表达:“我不喜欢你这样说,你这样说我感觉到很难过。你可以说我做了什么事情让你感到生气,但你不能用这个词。”

在一些场景下,孩子说脏话就是觉得说着好玩、很新奇,Ta不知道这个脏话代表的意思。志愿者可以帮助Ta了解如何使用礼貌礼仪用语:我们说什么样的话是不得体的,会让人不舒服的,说什么样的话是优雅和礼貌的。

并且,这样的孩子往往对语言的敏感度比较高,Ta对于新鲜的词汇很敏感,志愿者可以教Ta一些又好玩又高大上的词语去替换掉脏话。


-02-

重新理解孩子


*本故事引用于益微青年老志愿者小树在个人公众号“点灯的小树”的分享

他叫小爽,是我一直很关心的孩子之一,他并没有说过“我讨厌你”这几个字,只是在分别一年后,他得知我暑假不能回去时,什么也没说,只在QQ上发来一个字:“滚”。

我很清楚作为志愿者不应该做任何关于能否再来的承诺,因为它不一定能兑现。可是当时我又那么地笃定,我已经来过两次,我一定会再第三次、第四次回到这个地方。即便我不是支教队员也不再是队长,我也一定会再回来,因为这里有太多我牵挂的人了。

于是我回答孩子,又像在对自己赌咒:“我一定会再回来看你们的”,我理智地在后面加了一句,“只不过不一定是什么时候,但我一定会再回来的”。

但孩子们对这句话,似乎只会记住“会再回来”,而省略掉中间的时间说明。

我想,如果是现在的我,对于这件事和当时其他的所有事,会不会处理得更好?

比如,不论怎样不舍,心里又怎样笃定,都不对孩子们承诺自己会再回来,而是去看到和表达彼此的感受,借助绘本或戏剧,告诉他们人会分别,但爱不会。

比如,在他发来“滚”字之后,不是心疼又无奈地放下手机,而是处理好我自己的情绪之后,再尝试去联系他,写信或打电话,再找他聊一聊。

我该知道他是个回避型的孩子,需要你主动去找他。心里有了别扭,他不会说出来,而是会自己走掉不理你,或者故意对着干,让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多数时候他都像他的哥们儿一样,酷酷的、大大咧咧的,表现得什么都不在乎。但其实他又很敏感,有着强烈而脆弱的自尊心,有时不知道怎么就被一些小事触碰到。

在家访的时候,我见到了他的父母,他们在他一岁大时就外出打工了,一年只在过节的时候回来两次,他和妹妹都由爷爷奶奶带大。那里几乎每一家都是这样。

他爸爸说,他和父母比较生疏,平时打电话不说什么,他们在家时也不太交流,有时说他,他也不听,就自己跑出去很晚才回来。我心想,这倒真是他会做出的事。

我现在似乎明白了一些,他当时的“叛逆”和“冷漠”,故意和我对着干,跟我闹别扭,或者我接近他就走开,我对他说话,他就扭开头不理睬……所有这些并不是因为讨厌我,恰恰相反,他喜欢我。

当他难过的时候,他的自尊不让他来寻求我的安慰,于是就采用这种方式来让我看到。他也想让我喜欢他、关注他,但他有时不知道要怎样表达。

我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孩子是需要被看到的,需要有人看到Ta的情绪感受、行为成就,像一面镜子帮Ta看清,也同时建构自我,像一个港湾怀抱和抚慰。

可是似乎越长大或曾越深受伤的孩子,有时就越不愿直接表达出想被看到的愿望,或许因为那样让Ta感到没面子,自己不够厉害,还需要别人来安慰。

之前我不太能get到这一点时,每当莫名其妙就不被孩子理睬了,就会想到一句话——“热脸贴了个冷屁股”,我感到难堪和生气。我不喜欢被这样对待。

可是孩子就是会出现很多让你不喜欢的行为,Ta们会排斥、报复、欺骗,会寻找你的软肋试图控制你,会大喊“我讨厌你”,或者露出鄙夷不屑的表情,冲你翻一百个白眼。

可是这时,你别走开、别放弃,别怕被拒绝,你要顶住敌意、拒绝、对抗,一切不讲道理的、疼痛的攻击,一寸一寸地靠近,向这个坚硬而柔弱的小人儿坦白自己,让Ta了解你和你的心意,了解人和人之间要如何相处。

或许这里面最难又很关键的,是允许这一切的存在,允许孩子对你的讨厌,允许Ta对你的拒绝和对抗。

Ta不是冲着你来的,Ta的成长经历行为模式在遇到你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你没办法在他父母离开时安慰年幼的、伤心的他,他也没办法长大后自动就会管理情绪,直面离别,并按你的期待行事。

这一切不是他的责任也不是你的责任。“Don't take it personally”,我们才能放下自我,去想想孩子在拒绝、对抗的行为背后,他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

那或许是,“我想要你多一点的爱”。

在前文两个真实发生的夏令营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其现象背后产生的原因。

除此之外,我们在夏令营中又可以如何更多地去同理孩子以及去影响Ta们的行为呢?


“孩子行为改变三部曲”

*以下内容引用于公众号“日敦社幼师学园”推文中,北京绿橙国际幼儿园总园长Ellen Li的分享

要引起孩子行为模式的变化,不是单纯地去改变Ta的行为模式,而是去改变Ta内心深层的价值观。

进一步说,孩子行为的改变是通过孩子的感受改变引起的,如果孩子的感受没有任何的改变,Ta的行为是不会改变的。

我们可以应用《正面管教》中的孩子行为改变三部曲:倾听和理解、行为带来的后果、寻找替代方案着手。

我们首先要判断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先理解Ta的感受,再去改变他的行为。


「倾听和理解」
 
向孩子传递出“我理解你”,有一个万能的语言表达方式:“我现在知道你很生气,对吗?”“我感受到……”“我听到……”“我观察到……”。这些话能够很好地让孩子感觉到被理解。

如果这一步没做好,后面说任何的话,孩子是听不进去的。不要着急去改变他的行为,先要跟孩子建立情感链接。Ta的行为被共情了,Ta受到尊重了,才能够去关注别人的想法,我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是什么?如果Ta的感受被忽视了,Ta也不会去关心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是什么。

「行为带来的后果」

第二步是让他明白他的行为带来的后果是什么。不管是他骂人还是动手打别人,他一定是给别人造成伤害了,别人是不高兴的。这种伤害需要让孩子看到。


我们不建议老师第三方客观地描述,更好的方式是双方面对面,让被打/骂的孩子表达出Ta的感受:“你刚才打我,我很疼。”“你刚才骂我,我不高兴。”让孩子直接听到对方的感受。

在教育中,我们经常会忽略孩子的感受。孩子摔了一跤,跑过去和大人说:“我摔了一跤,很疼。”成人一般会说:没事儿,你是大孩子,不疼。”孩子的感受是被忽略的,如果Ta的感受长期被忽略,Ta也不会去关心别人的感受,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要去关注孩子的感受,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孩子共情他人的感受。


「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可以让孩子加入进来,一起找解决方式,寻找一种恰当的方式表达你的情绪和需求。

如果孩子自己解决不了,需要寻求老师的帮助,老师可以提供2-3个选择,让孩子们自己去做选择。

通过倾听和理解,感受行为带来的后果,寻找其他解决方式让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学会表达,学会沟通,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老师担任裁判者,通过惩罚或警告去解决孩子说脏话的问题。


在夏令营中,孩子说脏话可能有深层次的原因,志愿者们可以温和而坚定地与孩子交谈,去看到孩子“说脏话”背后的感受和需求,理解孩子、引导孩子、帮助孩子。

同时,志愿者们也不要忽略自己哟,去看到自己情绪背后的需求并好好地满足自己,这就是“平等对话,共同生长”的过程呀~

点击图片,让乡村孩子与大学生共同生长



关于孩子说脏话
你有哪些感受和思考呢?
在夏令营中
你有其他的困惑吗?
留言告诉我们吧~
// 相关阅读 //
孩子在幼儿园总是说脏话,幼儿老师要怎么引导?| 敦方法
当一个孩子说“我讨厌你”(上)| 笃志08

// 点击了解益微青年的十年 //



编辑:雯文
责任编辑:糖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益微青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