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月社媒领域研究新进展 | 学术剪刀手

2016-04-20 徐阳 数洞社媒
导读

本栏目由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CSMR)独家推出,国内外核心期刊、学术网站,社媒领域重磅研究学术观点为你一键呈现。每月更新,干货精选,和你一起,关注社媒领域研究新进展。

——2016年·3月——

国内:

  • 通过陌生性去沟通:陌生人与移动网时代的网络身份/认同——基于“个体化社会”的视角

  • 2011-2015:大数据背景下英美数据新闻研究述评

  • 新工人阶级的手机传播与社会交往

  • “再部落化”与微信叙事

  • 移动媒体语境下内容分发变革及其影响——以instant articles与amp为例的探讨

  • 移动新闻的社交媒体传播力研究——基于微信订阅号“长江云”数据的分析

  • 基于可云集性的网络舆情传播中在线用户态度演化研究

  • GIF:一种社交媒体时代越来越流行的新媒介

国外:

  • Social media and loneliness: Why an Instagram picture may be worth more than a thousand Twitter words

  • Social media for public relations: Lessons from four effective cases

  • Public relations, ethics, and social media: A cross-national study of PR practitioners

  • Anonymous social media - Understanding the content and context of Yik Yak

  • Emergency services' attitudes towards social media: A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survey across Europe

整理 | 徐阳

编辑 | AKI

国内

一、通过陌生性去沟通:陌生人与移动网时代的网络身份/认同——基于“个体化社会”的视角

随着社会化媒体和移动网络的盛行,传统的自我理论和认同理论对于网络身份/认同的解释力进一步下降,移动网络身份/认同的理论基础为何,成为网络传播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这篇文章将移动网络身份认同放置个体化社会的宏观背景下,利用欧洲社会学“陌生人”理论的后现代进展,讨论网络社会中在个体脱嵌的同时,其再嵌入的认同资源为何。最后,围绕个体化与社会整合,多元化与社会认同之间的张力,本文对陌生人作为移动网络身份/认同的基础和实现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张杰. (2016). 通过陌生性去沟通:陌生人与移动网时代的网络身份/认同——基于“个体化社会”的视角. 国际新闻界.


二、2011-2015:大数据背景下英美数据新闻研究述评

近年来,数据新闻在全球范围内已有普遍实践,《卫报》和《纽约时报》更是成为了数据新闻实践的先行者。这篇文章对2011-2015年英美数据新闻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研究发现,数据新闻学术研究的推进与数据新闻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研究议题主要集中在数据新闻生产流程、报道内容、数据素养和伦理道德等四个方面,而对用户阅读体验,不同载体呈现差异和传播效果等议题则关注较少。最后,文章对今后数据新闻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张帆&吴俊. (2016). 2011-2015:大数据背景下英美数据新闻研究述评. 国际新闻界.


三、新工人阶级的手机传播与社会交往

这篇文章选取了中国某中部省份城市的富士康Z厂区作为研究地点,通过对该厂406名工人手机使用装康德跟踪观察和研究,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在信息化社会中,新工人阶级群体的手机使用方式。新工人阶级虽然最先接触到新设备,但它们却不是最先使用这批设备的群体;从信息的使用层面来讲,他们实际上是信息使用的中下阶级。同样,在中国各地生产先进电子设备的厂区内,新工人阶级第一时间制造了设备,却往往不能第一时间使用它们,这是技术进步给整个社会中下阶级的更深层次影响。

  • 刘丹. (2016). 新工人阶级的手机传播与社会交往. 现代传播.


四、“再部落化”与微信叙事

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不同的叙事之中,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微信叙事应运而生。在微信叙事中,被现代文明割裂的现代人不自觉地“再部落化”,人们的思维与心灵随之发生微妙变化。微信叙事革新了人际交往及世界互动的方式,为未来社会塑造无限可能性,表征着网络时代文化发展的趋势。

  • 刘碧珍. (2016). “再部落化”与微信叙事. 当代传播.


五、移动媒体语境下内容分发变革及其影响——以instant articles与amp为例的探讨

开放式新闻生产是近年来行业热点之一,文章认为,移动媒体时代对内容分发渠道的关注,理应包含在有关开放式新闻生产的讨论中。研究以信息传播移动化为参照语境,集中关注新闻生产流程中的内容分发环节,讨论互联网平台型公司接管原创内容分发渠道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研究主要围绕Facebook和Google两大强势内容分发平台针对移动渠道的新产品Instant Articles和AMP来展开讨论。

  • 瞿旭晟. (2016). 移动媒体语境下内容分发变革及其影响——以instant articles与amp为例的探讨. 新闻记者.

图片来源:news.cnblogs.com


六、移动新闻的社交媒体传播力研究——基于微信订阅号“长江云”数据的分析

在微信场域,用户是重要的新闻分发主体,朋友和熟人之间相互的议程设置、意义协商得以凸显。较之新闻信息的接近性,显著性和重要性可能引发更多的转发行为;较之党政宣传主题、硬新闻,生活服务信息、软新闻具有更强的传播力;较之负面消息,用户更愿意分享正面消息。但是,单一信息特征并非用户转发意愿的决定性因素。移动新闻的可视化、口语化(含网络化)和易读性水平越高,其被分享的可能性就越高,或者说,新闻表达的“移动适配”可有效提升产品的社交媒体传播力。

  • 郝永华, & 訚睿悦. (2016). 移动新闻的社交媒体传播力研究——基于微信订阅号“长江云”数据的分析. 新闻记者.


七、基于可云集性的网络舆情传播中在线用户态度演化研究

这篇文章以具体舆情事件为背景,运用语义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在线网络用户瞬时传播态度网络,借助可视化图谱追踪不同时间刻度的网络用户之间形成的瞬时传播态度网络结构的动态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在平衡理论的作用下,态度的涌现会影响每个在线网络成员,使得瞬时传播态度网络从最初的混沌状态到逐渐形成共识,最终形成包括正向、负向、中立三种意识形态的云集团。正向态度和负向态度所形成的云集团势均力敌,中立态度自成体系,呈现群体极化现象。

  • 田依林. (2016). 基于可云集性的网络舆情传播中在线用户态度演化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


八、GIF:一种社交媒体时代越来越流行的新媒介    

新媒介的主要特征是“数字化”与“互动性”。GIF (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作为近年来在互联网上流行的新型内容传播载体,正成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这篇文章利用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为分析框架,分别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方面分析GIF的传播过程,并根据其传播过程的特点提出其未来的四个发展趋势,即作为再混合文化、社群的构建工具、内容的聚合器和病毒传播的广告工具。

  • 刘稚亚. (2016). Gif:一种社交媒体时代越来越流行的新媒介. 中国记者.


国外

一、Social media and loneliness: Why an Instagram picture may be worth more than a thousand Twitter words(社交媒体与孤独:为什么Instagram上的一张照片胜过Twitter上的长篇文章)

社交媒体不断发展,并且在年轻人中间的影响力持续增加。但调查发现,尽管社交媒体加强了青年人与其他人的连接,但他们却比其他年龄的群体都要孤独,并且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孤独的一代。研究者假设只提供图像的社交平台(Instagram,Snapchat等)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孤独感,而基于文字的平台(Twitter, Yik Yak等)提供的亲密关系较少,对孤独感没有太大帮助。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混合设计调查,研究发现,在以图片为基础的社交媒体上,人们的孤独感会降低,同时幸福度和满意度都会提升,相反,基于文字的社交媒体对人们情感的改变并无明显影响。

  • Reich B., & Pittman M. (2016). Social media and loneliness: Why an Instagram picture may be worth more than a thousand Twitter word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62(2016) 155-167.

 

二、Social media for public relations: Lessons from four effective cases(社交媒体上的公关活动:基于四个公关案例的分析)

这篇文章通过对社交媒体上的四次最佳实践的公关活动进行案例分析,旨在了解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公关的实践方式、长期趋势以及或的效果等内容。成功的公关活动往往通过故事讲述和情感带入的方式激发人们的情感,以引起更多形式的内容分享;社交媒体上的公关不仅能够保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能够有效地转化、促进品牌定位形成,同时保持品牌形象的持续性。作者认为,未来社交媒体上的公关活动能够完全替代线下的宣传竞争活动,以实现品牌推广的目的。

  • Allagui I., & Breslow H. (2016). Social media for public relations: Lessons from four effective cases.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42 (2016) 20-30.

 

三、Public relations, ethics, and social media: A cross-national study of PR practitioners(公共关系、伦理和社交媒体:一项关于公关从业者的跨国研究)

这篇文章旨在从两个层面扩大“公共关系”这一概念的研究范围。首先,文章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公关从业者在社交媒体上的道德的和非道德行为实践;其次,文章以新西兰和以色列为例,研究了造成公关从业者的不同行为的社会背景因素,主要是不同的民主发展水平对从业者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关从业者伦理道德观念与国家的文化和社会环境背景密切相关。

  • Toledano M., & Avidar R. (2016). Public relations, ethics, and social media: A cross-national study of PR practitioners. Public Relations Review42 (2016) 161-169.

 

四、Anonymous social media - Understanding the content and context of Yik Yak(匿名社交媒体——Yik Yak上的内容和环境分析)

Yik Yak是一种新型的匿名社交网络,用户能够看到2500米范围内其他用户发布的Yak,并对它进行“赞”或者“踩”,目前在美国大学中非常流行。这篇文章尝试对这一应用上的交流互动情况进行实证研究,作者对三天时间内的来自美国42所大学学生发布的4001条匿名消息进行了收集分类和内容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匿名消息中有45.1%关注校园生活和消息公告,有13.5%的内容包括亵渎或粗俗内容,有9.2%的内容与性有关。大部分的帖子具有公共煽动性,很少有包含个人信息的;多数帖子与校园中规范行为,如吸烟、酗酒和性行为有关。对Yik Yak滥用可能性和对青年人影响的分析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Black E.W. et al. (2016). Anonymous social media - Understanding the content and context of Yik Yak.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57 (2016) 17-22.


图片来源:news.mydrivers.com

 

五、Emergency services' attitudes towards social media: A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survey across Europe(应急服务人员对社交媒体的态度分析:基于欧洲范围的定量和定性调查)

研究和实践都表明,社交媒体在紧急情况的报道和解决上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很少有研究关注急救服务人员本身对社交媒体持有的态度。这篇文章获取了2014年9月到12月期间,32个欧洲国家的761位急救人员在参与欧盟紧急援助项目时的相关数据,主要研究了急救服务人员在运用社交媒体进行私人信息使用和紧急情况发布时,使用方式、发布内容的区别,以及对未来使用方式的影响因素;同时,作者也关注了社交媒体上应急管理周期可能实现的改进。

  • Reuter, C., et al., Emergency services' attitudes towards social media: A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survey across Europ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 (2016), http://dx.doi.org/10.1016/j.ijhcs.2016.03.005i


封面图来源:image.baidu.com


推荐阅读:


本文由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官方微信平台“数洞社媒”原创发布,欢迎搜索微信公众号“数洞社媒(shudongshemei)”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