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说豆瓣危险了:“恶意电影评分”有那么厉害?

2016-12-28 楚楚君 数洞社媒

「 年底了,党报也不好过 



作者 | 楚楚君

编辑 | 张    皓


相信此刻你也应该被喉舌客户端的一篇《豆瓣、猫眼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恶评伤害电影产业》文化评论给震惊到了。

什么时候一身正气的喉舌开始关心大众趣味这“芝麻绿豆”的小事啦?

文中提到“个别大V、公众号为博眼球、圈粉丝、流量变现等目的,发布恶意的、不负责任的言论,严重破坏了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这个逻辑令人折服。毕竟,是豆瓣猫眼这样的“恶意评分”严重破坏了中国电影生态,而不是史诗巨制大烂片、国产电影的审查制度导致了票房惨淡。


 喉舌批评的错漏百出 

喉舌点名批评豆瓣猫眼信用危机,洋洋洒洒质疑“撞库”“肉鸡”等网络作弊的恶劣行径。而在今天,猫眼电影的专业评分(分值远低于大众评分)功能已下线,风传豆瓣猫眼因为评分过低已经被电影局请去喝茶。

其后紧跟着的一篇《豆瓣,挺住》强烈回应,认为片方收买不了豆瓣,于是找来国家舆论机器来打压,并且帽子扣得挺大。 魔幻的是,随后这篇10万+被迅速删掉。大概是下面的这话过于机灵并且含沙射影?


不让谈LeiYang也就罢了。连谈个电影评分都被禁言。我们虽然有时要为自保而被迫沉默,但这不表示我们没有底线。

反观喉舌引发的排山倒海的愤怒,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同为恶意刷口碑,却点名批评豆瓣猫眼恶意刷低分,丝毫不提片方和脑残粉的恶意满分。

 

2.对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影评,满篇在质疑影评人的过低评价,罔顾肩负电影批评的高门槛与挑剔眼光。

 

3.正值年底,中国电影今年票房扑街,勉强和去年的440亿持平,恐怕交不了差?

 

4.豆瓣作为“最后的精神部落”,用户基数强大不至于被水军拖垮,以及创始人情怀让公众相信豆瓣的公信力,反观党报有给国产烂片洗地之嫌。

 

5.文章维护的几部电影《长城》《摆渡人》确实有很多朋友表示不怎么样,没刷恶评真给1星的坐不住了。

 

6.文章丝毫没提同期上映的《罗曼蒂克消亡史》豆瓣评分7.7,票房还没《长城》高呢,最终爆款失意,所以要将帽子扣到评分平台上?

艺恩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电影票房一路高歌猛进,而今年却只能与去年持平,离目标的600亿想去甚远。其实,反观2016年,除了《美人鱼》《湄公河行动》这样的电影撑场面,有几部能拿出手?今年票房惨淡,无法交差,所以不怪质量怪口碑?


而对于猫眼电影所谓的大众评分与专业评分分开呈现的批评,这个又怎么站的住脚?且不论猫眼的专业人士专业度,难道电影批评不算口碑的一种吗?

对于几年来几乎没有长进的国产烂片,难道不需要商业和文艺的双重检验吗?没有了批评,赞美有何用?

 票房烂不能怪电影评分 

阿北在《豆瓣电影八问》中回应了外界对于豆瓣评分的质疑。

首先是关于评分是如何计算的。

比方说一部电影有42万用户打分。我们的程序把这42万个一到五星换算成零到十分,加起来除以42万,就得到了豆瓣评分。这个评分会自动出现在豆瓣各处,中间没有审核,平时也没有编辑盯着看。每过若干分钟,程序会自动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见包括进来。

以及大家关心的水军问题,是否能影响豆瓣的公正性?

电影这个行业大了,怪事就多。我们把“老子还就不信了,我就要把这个平均分抬高/拉低”动力之下的打分行为统称为“非正常评分”,或者说打分的目的是为了直接干预平均分数。我个人印象里,“非正常评分”大致有四类:注册/收购帐号刷高分的,注册/收购帐号刷低分的(这个我也百思不得其解过),明星粉丝团“进攻豆瓣”的,铁杆用户“捍卫豆瓣评分公正”反水行动的。应该还有别的,比方说行为艺术什么的。


以上听起来吓人,对豆瓣评分的影响其实没那么大,小影响还是短暂和个别的。因为正常打分的人实在太多了,也因为反刷分早已经是豆瓣电影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不少同事借助更多的程序一直默默在做。

总结一下,就是豆瓣的用户基数庞大,水军无论是恶意刷1星也好,给满分也罢,对于豆瓣最终的影响微乎其微,豆瓣评分最终会回归大众呼声,式微的豆瓣绝不会收受任何诱惑,会尽最大的善意剔除僵尸水军评分维护公众舆论场的纯粹性。

处于风口浪尖的豆瓣诚意满满,而相较下国产电影却吃相难看。

学术界对于口碑是如此界定的:网络口碑是信息交流双方通过互联网技术对产品或服务的使用、特性等进行交流,并且所有交流者都是消费者。(Litivn(2008))

口碑包含三个维度可以测量,网络评论数量volume网络评论效价valence以及网络评分分布

也就是说,评分只是口碑的一种,何况有不少的文献表明,口碑效价和票房之间是没有相关性的。例如Yong Liu 针对Yahoo Movies上40部电影的研究发现,电影口碑在预热期非常活跃,但是只有口碑数量对于电影总票房和首周票房有强解释力,而网络评论效价和总票房没有相关性。(Liu Y. Word of Mouth for Movies: Its Dynamics and Impact on Box Office Revenue[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6, 70(3):74-89.)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就算评分为恶意,观众岂会被忽悠? 

早年,我们在一个没有大众文化的商业基础环境下突然开放,西方工业成熟的大众文化产品和商业模式蜂拥而入,这也早就了前几年国产电影的空前繁荣。国产电影莫名逐渐变成越来越直接、简单、粗暴的变现工具,片方在市场看不见的手后逐渐丧失理性,连同这样文化培养环境下的受众也沦为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消费动物。

可是,网络文化的草根平权给了人人一个麦克风,大众文化在悬崖勒马。

我们能在社交媒体,在豆瓣知乎猫眼上看到评分,看到众多或许还没被商业收编的影评人犀利批评,看到媒体报道不胜枚举的爆款背后的粗制滥造。

我们开始挑剔,开始和好莱坞比较,开始思考电影的商业与文艺,开始不再买张艺谋的账,王菲的“幻乐一场”也沦为“幻灭一场”。

李普曼在《幻影公众》(Phantom Public)中表达过对于民主政治希望的破灭,认为民主已经成为根植于错误哲学理论中的一个“幻影”,究其根本,公众无法对公共事务进行深入全面地理解和处理。但事实证明,如果给予一定的条件,公众是可以就某些问题公正发表见解的——比如豆瓣评分。他们早已不是“乌合之众”,又岂能被一个评分所轻易操纵。

如果在娱乐产业尤其是电影这样的大众文化领域公众都无法自由表达见解,那么今天是丧失想象力的评价体系,明天可能就是垄断的话语体系,平权终沦为泡。

大众趣味在回归理性,相比之下,权力和资本却在欲望的滋生中化为贪婪的饕餮。

“旧闻评论”今天发的这篇《豆瓣的过错是它乃大众趣味的堡垒户》说的好——

不名一文的消费者死的很惨,审美及智商被张艺谋们释放出的饕餮反复吞噬。而豆瓣被喉舌扯进最新的漩涡显示,有人认为这碾压还不够猛,大众还没投降,他们的呻吟还不够动听。

请尊重我们的智商和底线。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