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这6本书,重新定义孩子们眼中的传统文化

袁泉 刘东方 爱阅公益 2021-05-25


2019年爱阅公益新书推荐  第9期


再过两天就是中秋节了,这每年过一次的节日始于唐朝,现在的中秋节除了保留赏月的传统以外,已经从最初的“祭月”发展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们也从“每逢佳节倍思亲”变成了“每逢佳节必追古”。每逢过节大家讨论的最多的就是它的由来和传统,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理解还只是讲个故事说段历史吗?

今天这6本书可能会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觉,他们通过对古画、食物、神话、民间故事、以及对5000年前的一个王朝的全面解读,让孩子通过有趣、丰富的视角,去真正爱上属于我们的文化,最终成为它的守护与宣扬者!希望大家喜欢今天这6本书。


1.《桃花源记》

适合6-12岁孩子阅读

[明] 仇英 绘

曾孜荣 编著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关于《桃花源记》的故事,孩子们都不会陌生,即使还没有学过这篇课文的学生,也一定听说过这段故事。


《桃花源记》发生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东晋太元年间,讲述了湖南武陵一位渔人的奇遇。对于陶渊明对笔下的桃花源,每一个人心中的形象一定都不会一样。对于现代人如何感受诗词中形容出的“乌托邦”,通过赏析古画寻找古风可能是一个非常身临其境的方法。



本书向读者展现的是明代画家仇英的《桃花源记》。仇英在从早期是一名油漆工,到后来成为“明四家”之一,只要看过仇英的画的观众一定能感受到他画中大胆丰富的用色,以及呈现出极为艳丽的色泽。这幅画长卷横472厘米,纵33厘米,完全再现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全貌。



正如本书文字作者中信美术馆执行馆长曾孜荣所说——很多人问我,让孩子了解中国画意义何在?延续至今数千年的中华文明有两大基石:一是记载在经史子集中的汉字;另一个就是中国绘画中传承下来的华夏图像。 


苏东坡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自古相互依存。我想,只有对这两方面都有所了解,孩子才能真正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


2.《我们的神:写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适合10-15岁孩子阅读

严优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关于中国的神话故事,我们最熟悉的是“盘古开天辟地”与“女娲补天”,但其实这只是中国神话中宇宙最初形成的故事,在这之后,其实还有许多非常传奇的故事,比如关于三皇、五帝、山神、水神与花木神的故事......


这是一本专门为中国小学生创作的故事,作者也是希望孩子在阅读这本书之后能对中国上古的神话故事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认知,以形成中国神话故事的“基本款”。


全书有八十多个故事,每篇故事的篇幅也适应孩子的阅读特点。而且在每一篇故事之后,都配有一副小画,有些是出自当代画家之手,有些是从出土文物中找来的图片,比如你会看见新疆出土的人首蛇身伏義女娲图。这些图的存在,让这些神话故事显得更加传神。


关于神话故事,其实不同国家有着不一样的版本,单是“世界的形成”大概就有几百种不同的版本。而这些故事也都包含着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传统,通过这些古老的故事,孩子们能从中接触到属于自己的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也能感受到文化的浩瀚无垠。



3.《岭南民间故事》

适合6-12岁孩子阅读

一苇 著

广东经济出版社有限公司


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天都盼着奶奶给我讲睡前故事。奶奶的故事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能让躁动了一天的孩子安静下来,最后安然入眠。奶奶总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可这么多的故事都是从哪里来的呢?当时的我并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现在想来,或许奶奶的奶奶也讲过同样的故事吧。




而这本书就是一本民间故事集。作者从许多途径收集来这些故事,加以整理与改编,才有了这么多无比生动的文字。在民间故事讲述者的口中,任何人和事物都能成为故事的素材:渔夫和水鬼,农夫和田螺,老奶奶和燕子……他们的故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而让朴实的语言化为绮丽的想象世界。



从这些独立的短篇故事中,我找到了幼时听过的故事的一点影子。或许它们的情节和背景截然不同,但它们所传达的善良、勇敢、诚实等内涵是大体相似的。民间故事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文明的传承,那些属于中华民族的最真实、最宝贵的东西,就在这些民间故事中闪耀着。


4.《米食乐》

适合3-6岁孩子阅读

郝广才 著

新星出版社


说到中秋节,每个人都会想到月饼,其实不只是中秋节有特定专属的饮食习惯,端午节、元宵节、以及一些特别的日子都有一些特定的饮食习惯。在中国饮食有时也被赋予了很多其他的含义。



这本书就是一个讲述关于食物的绘本,它非常像电影《深夜食堂》,在一个长巷的尽头,最深的地方有间食堂,这里只有用米做的食物,而来这吃饭的人除了能品尝到原汁原味的食物,还能找回许多与食物相关的回忆。



圆滚滚的小汤圆,让老人回忆起白色的山丘、少年、雪球;刚刚出锅的红豆松糕让人仿佛奔跑在草原;不同口味的年糕,都能在内心深处找到不同的感觉,食物找到了内心深处的想念,原来品味食物的老者都变成了儿童。


在书的最后,作者这样写着:心里有个地方,永远存放童年



5.《清明上河图——十三郎》

适合3-6岁孩子阅读

子源 菲菲 编绘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这是一本书的故事构建在《清明上河图》上,十三郎——一个生活在北宋时期的小男孩,这本书就是他在汴京的所发生的故事。


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清明上河图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这张长528.7米的长卷,每次一展出,就有无数人去目睹它的壮观。但到底有谁能读懂这幅画背后的故事。尤其是我们的孩子,应该如何让他们读懂这幅名画呢?



十三郎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机会。这个男孩再一次观看游行队伍的时候被坏人拐跑了,于是一段寻找十三郎的故事穿梭在清明上河图中。你可以看见十三郎被“雕儿手”背着穿过集市,来到虹桥,最终在被神宗皇帝身边御前大人救了的故事。



故事当然不止这些,十三郎是个聪明的孩子,他用自己的智慧最终帮助皇帝破案,抓住了“雕儿手”。但是这所有的经过都发生在这幅名画上。当你看完这个故事,再反过来重读清明上河图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那些被隐藏在画里的细节都被你发现了。


通过一个巧妙的故事,让孩子理解读懂一副这样长篇的巨作,这本书还是非常巧妙的。



6.《五千年良渚王国》

适合6-12岁孩子阅读

刘斌 余靖静 著

曾奇琦 绘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对于良渚文化,我这个80后是陌生的,通过查找资料我才知道,这原来是距今5300-4000年左右,生活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的良渚遗址。


这本书非常有趣,它是以绘本漫画的形式介绍良渚文化的,让我有种在看儿童版《人类简史》的感觉。书从“水”、“城”、“玉”三个角度介绍良渚文化。



最感叹的是作者用的语言非常轻松有趣,通过一些调侃的语气,向孩子说一些看起来很枯燥的问题。比如,在说良渚人饮食这一环节,同为捕猎食材的鹿和牛就质问野猪,为什么人类偏偏要圈养你,有什么诀窍吗?而可怜的野猪说:“可能因为我什么都吃,又能长肉......但我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担心养肥了就被吃掉。


最让我涨知识的是最后一章“玉”。玉在良渚文化中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它不但是装饰品,还是财富的象征。最关键,谁能想象到5000年前,良渚人对于玉的制作与开发已经到了非常极度的境界了呢!各种复杂的雕工,各种造型,各种用途。玉变成良渚人最神圣的代表。



就像书中最后说的那样,虽然最终良渚王国消失了,但我们单从整个良渚王国的建立,就能窥看到许多中华文明的历史及根基。最终在2019年,良渚文化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THE END—


爱阅童书100精选书单(6-12岁)


6-8岁小朋友

8-10岁小小少年

10-12岁小少年

↓↓↓点击原文链接查看《2018年度爱阅童书100》专题页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