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看到的世界,只是万分之一

2016-12-13 Lachel 伯凡时间



这就是圈子的力量,

它让我们紧密聚集在一起的时候,

也会让我们对外界产生误判。

▲ 点击上方绿标可收听音频

语音丨伯凡时间


今天读一位朋友的公众号,看到一句话:“自从取关了所有广告传播类公众号,屏蔽了传播从业人员的朋友圈后的一个多月,我再也看不到所谓的刷爆朋友圈的广告案例了。”

 

这句话很有意思——很多业内所谓“刷爆朋友圈”的“现象级案例”,斩获了什么什么奖项,做到多少PV的作品,真的有那么多人看吗?

 

我回想了一下,每次看到类似这样的东西,其实,源头都是互联网、广告、传播类的朋友。真正“刷爆”朋友圈的,整个2016年大概也超不过10个。这就是圈子的力量,它让我们紧密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却也让我们对外界产生误判。

 

1

 

我们总会认为,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它就是什么样的,但实际上果真如此吗?大概是两个月前,一篇来自GQ中国的文章《追踪三个月,看MC天佑如何统治直播江湖》刷爆网络,将火遍YY生态的“喊麦”文化揭露在大众面前。

 



很多人这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一群MC,这么一群听众,以这样的内容,这样的方式,统治着直播市场。我将几首经典的“喊麦”作品——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人饮酒醉》——发给几位互联网和文化行业的朋友,让他们听听看。很快我就得到了他们的回应,总而言之,大概是下面两种:


  1. 谦虚地表示自己欣赏不来;

  2.  “这种东西都能火?”

 

然而,不管怎么说,不管有多少人觉得这些东西俗、难等大雅之堂,它们就是火了。火的背后是什么?其实是一种圈子的断层。

 

我们总是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去揣度外界的事物,但实际上,我们能看到的世界,只是万分之一。211、985毕业,出入高档写字楼,住着小区房,用着苹果三件套,周末的消遣是逛街、购物、看演唱会——这样的人,非常难以想象,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或许只有初中或小学文化,年龄在16到30岁之间,身份是服务员、街头小贩、车间工人,听不懂我们挂在嘴边的“消费升级”、“互联网+”,看不懂政经、科技新闻,唯一的兴趣爱好就是在休息的时候听听喊麦,给自己一点想象和期盼。这些娱乐作品,或许很俗,文字水准很差,但对于这些人来说,却是他们能够接受、能够理解、能够真正认同的。

 

关键是什么呢?这些人,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娱乐方式,永远不会进入我们的视野里面。但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多数人”,他们构成了市场的主力。

 


真正会火起来的,不是高雅的生活方式,而是最接地气、最贴近人性本质需求的东西。在知乎上,很多人问:为什么网上有那么多粗制滥造的页游广告?有的还能请来明星代言,但无论画面、特效、游戏性,都劣质得难以入目。真的有人会玩这种游戏吗?不但有,而且很多,而且很多人一掷千金。

 

我在一家页游公司的朋友告诉我,他带的项目,每月的流水是八位数。一个项目上线几个月就能回本,赚一阵子钱,等到土豪用户不玩了,再换个外壳,重新上线,又是一个项目。

 

玩这些游戏的是什么人呢?是各种在80、90年代,因为行业红利和个人头脑富起来的老板。他们没有精力去玩复杂的游戏,更不愿意投入过多的时间。他们想要的,就是即时的反馈,威压一方的成就感,在游戏中发泄现实生活的压力和烦闷。

 

很多面向“精英”的游戏,活得苟延残喘。反而是这些简单粗暴、以人性最核心需求(比如成就感、优越感)为吸引力的页游和手游,赚得盆满钵满——这才是我们所生存的世界。

 

2

 

现在的你,大学学历,月薪不错,坐在(或者躺在)舒适的家里,用着不错的手机,读着这篇文章——也许你自己意识不到,但实际上,你已经是中国互联网最顶端的5-10%人群了。真正的“多数人”——他们的生活、喜好、习惯,我们或许根本都接触不到。把我们跟他们隔绝开来的东西,就叫做圈子。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朋友就是什么样的人,你接触的、认识的就是什么样的人,你的圈子就是什么样的人——你接收到的一切信息,分析事物的视角、方法,认知世界的方式,全都是构建在这些基础之上的。

 

当你所在的“圈子”,将信息变成一个内生循环——也就是说,你发出的信息,只有这个圈子里的人能看到;你接收到的信息,也来自同一个圈子里的人。这个时候,会怎么样?

 

举个例子。我在一篇旧文“贫穷的原因是什么?”中提过:贫穷,很多时候是这么一个过程:它诞生于家庭,受环境的滋养成长,又反作用于意识,进一步把这种贫穷遗传下去。

 

简单来说,如果你出生在贫穷的环境中,周围都是相似的环境,那么,你就很难挣脱出来——因为你根本就不会有这个意识。你只会受到这种生活影响,成家,生子,抚养后代,继续贫穷。

 



我见过很多这样的父母:跟他们说“孩子要上学”时,他们反问:为什么要上学?上学花那么多钱,现在出来打工,不是也挺好?

 

为什么他们会这样想呢?因为他们身边的人,他们看到的人,他们知道的人,都是这样。你跟他们说互联网,说机遇,说大城市,说全球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是没有这个意识的。这就是圈子的力量。

 

如果不是从固有的环境中挣脱出来,接触到其他不同的人、不同的圈子,是没有可能改变的。用李普曼的话来说,这就是一个“拟态世界”。这个概念,最早是李普曼用来描述媒介对现实世界的扭曲的,同样很适合这个语境。

 

3

 

我们总会有一种倾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收到某个对象的信息越多,对它越了解,就会更倾向于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



 

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认知中,世界是这样的:最核心是我们自己;最内层是我们的朋友、亲人,身边的人;更外层,是与我们处于同一阶层的人;再往外,是我们向往的上一个阶层。

 

至于那些不被我们了解的、不被我们的“圈子”所接纳的群体,他们要么不存在这个世界里,要么离我们极其遥远。

 

尽管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就在我们的周围,与我们发生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就是“拟态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脱节。

 

这会导致什么后果呢?——大家都很熟悉了,今年震惊全球的两大政治事件: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为什么绝大多数媒体和精英都猜错了?他们愚蠢吗?并不。他们只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太久了,忘了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说了这么多,我们应该怎么做?如果可以,我希望你能跳出来,跳出现在的圈子,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尽可能去接触更广阔、更现实的世界。

 

或许,你可以试试,跟穿梭在我们城市中的“隐形人”聊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研究他们的信息渠道,理解他们的思维和想法,真正去了解他们的诉求。

 

也就是说,想办法,将自己的“拟态世界”,调适到与现实世界尽可能地接近,我想,你的思维,一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作者Lachel,知乎21万赞答主,公众号:L先生的猫(lxianshengmiao)



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订阅相关内容


《伯凡·日知录》试听

——

如果你对吴老师的得到专栏《伯凡·日知录》感兴趣,但还没下决心订阅,伯凡时间现在提供一个免费试听《伯凡·日知录》的机会。我们每天提供10个免费试听当天节目的名额,想要参加活动的朋友请在后台回复关键词【试听】+【个人微信ID】,我们会逐一添加微信,并告知大家具体参与方式。


——

↓↓推荐阅读↓↓


提示


微信公众号可以置顶,

喜欢伯凡时间的朋友记得设置哦!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