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游戏之问丨规则还是自主?放任还是预设?70%以上教师纠结的游戏问题,答案出炉!

人文幼学 人文幼学
2024-08-24


游戏,说明白、写明白,似乎较为容易,但真正做明白,却是一件极难的事情。教师的每个选择,每个行为,似乎都自有道理又没有绝对。

上个月,《人文幼学》推出成都市金牛区游戏辩论赛上,老师们围绕着游戏中的困惑展开的精彩辩论。(详情可戳→游戏之问丨那些游戏中的两难问题,他们一言不合就开始辩论)大家纷纷表示,幼儿园的游戏正是需要这样换位的思考以及思辨的讨论。

本期游戏之问,我们推出读者们在上篇文章末尾投票选出的排名前三的辩题。任何观点都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都需要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势而导,而教师要做的就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也站在对方的立场,多观察、多发现、多思考。一起来看!



 


辨题 1

幼儿园游戏时

规则更重要还是自主更重要

 


正方


成都市第十七幼儿园


规则更重要
 

正方观点先知道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


1 规则是游戏的前提、基础、保障

2 儿童游戏中,规则支撑自主的发生发展

3 规则不断完善正是幼儿游戏高水平体现


规则是自主游戏的基础和保障

规则是人类社会文明与发展的标志,人类社会离不开规则。在幼儿园游戏中,规则是自主游戏的基础和保障。《学前儿童游戏》一书中对游戏做了这样的界定——游戏是儿童在一定时空中,遵从一定规则,伴有愉悦情绪,自发、自愿进行的有序活动。由此说明游戏中规则在前,并支持自主体验的发生、发展。维果斯基也说:“规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规则维系和保障着游戏的存在和秩序。一旦规则(游戏规则)遭到破坏,整个游戏世界便会崩塌。”可见规则在游戏中的重要性。

 
没有规则,自主无从谈起
在幼儿园里,幼儿游戏总是在特定的空间环境展开,在与同伴、环境、材料等相互作用中生发、创造。保障幼儿有“均等的游戏机会”,保护幼儿独立、自由、自主的游戏……这一切都需要规则做保障,若没有规则,自主无从谈起。比如,当区角游戏限制了人数儿童进不去,儿童才有更多选择机会,儿童可能会产生新玩法,也增强了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规则支撑自主的发生、发展。
 
规则不断完善的过程,正是游戏高水平的表现
高质量游戏需要一个安全、稳定、有序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是以儿童能自愿遵守规则,按照规则来调节自己的冲动和矛盾来实现的。幼儿园游戏的社会性背景要求幼儿在游戏中意识并学会尊重他人的存在与权力,学会与同伴分享、协商与合作,并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儿童需要按照规则来调节他当下的冲动或矛盾,实现“去自我中心化”。儿童理解、制定、遵守、内化、优化规则的过程,也是儿童自主意识、自主能力的发展。规则贯穿游戏全过程,规则的不断完善正是幼儿游戏高水平的体现。
 
 

反方


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


主更重要

反方观点先知道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


1 自主是游戏的本质属性2 自主性得到发展,才更有利于规则内化3 将规则凌驾于自主,可能变成控制


游戏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自主的能力
自主是游戏的本质属性。自主性体验是幼儿游戏性体验的基本成分。任何游戏中,只有幼儿享有充分自主权,游戏才能称之为游戏。幼儿“玩什么”、“怎么玩”、“与谁一起玩”,都应该是由幼儿自主选择和决定的。无论是规则的制定,还是教师的支持和引导,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由此看来,幼儿自身自主性、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是幼儿园游戏的重中之重。
 
自主性得到提高和发展,才有利于将规则内化
皮亚杰说:“规则是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即规则的内在自觉性比外部强制性更重要。幼儿只有经常在充分自主的游戏活动中,感受到规则的公正性、秩序性为游戏带来的益处,体验到游戏的成功,才能自觉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逐渐将规则内化于心。规则来源于自主需要,并为自主生活服务,其产生和最终目的都是自主。自主既是前提,又是过程,更是目的,因此,自主比规则更重要。
 
将规则凌驾于自主之上,可能变成对幼儿控制
影响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性体验、自主发展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规则,还有时间和空间、教师介入方式、游戏材料等。如果把规则凌驾在自主之上,势必窄化对自主的认识。这样就很容易丢失对幼儿内在游戏性体验的关注,变成教师控制的幼儿被动游戏,成为幼儿自主、快乐游戏的枷锁。我们要将自由、自主的游戏精神渗透在教育中,激发幼儿自主生长的力量。尊重幼儿自主需要开展游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更需要专业幼教人不懈努力。
 
  

辨题 2

是否支持班级孩子

玩“嬉戏打闹游戏”?
 

正方


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二幼儿园金周分园


支持

正方观点先知道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


1 嬉戏打闹是孩子的天性

2 嬉戏打闹游戏蕴藏许多发展契机

3 看见嬉戏打闹的价值,用专业去支持

嬉戏打闹,是孩子的天性和需要

想象一个场景,餐前活动时,孩子们在玩一个自己发明的游戏,教室里满是欢快的笑声。这样的场景很常见。嬉戏行为是幼儿彼此以对方为娱乐对象,带有幽默、玩笑、逗乐的性质,参与双方都能感受到身心愉悦;打闹游戏是儿童与同伴之间自发产生一些无外在目的、以彼此追逐、突袭等为表现形式的行为;且经常伴有吵闹声和笑声。不难看出,孩子们对于“嬉戏打闹游戏”总能无师自通,即使刚学会走路的婴儿也会在追逐别的孩子的过程中开心不已。嬉戏打闹来自于孩子天性,源于儿童内在需要,是顺应儿童发展规律的游戏形式。
 
嬉戏打闹游戏中,蕴藏许多儿童发展契机
在自发的嬉戏打闹游戏中,孩子们你追我赶、身体碰撞、推挤拉扯、开怀大笑等等,无形中创造了大肌肉动作发展、伙伴关系建立、丰富的情绪情感体验等多种机会,而且由于其开放性、变通性的特点,让孩子们在不经意间获得极大的身心满足,对同伴、对老师、对幼儿园这个社会环境充满亲近感,为融入社会和个体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用教师的专业,支持儿童的嬉戏打闹游戏
支持孩子的嬉戏打闹游戏,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需要内化于心、显现于行。首先,教育者充分认识嬉戏打闹游戏对幼儿成长的价值,给予幼儿理解与支持,从内心认同孩子的嬉戏打闹。其次,为幼儿创造嬉戏打闹的条件,包括时间、地点、环境等多方面的支持。第三,善于捕捉嬉戏打闹游戏中的教育契机,重视并挖掘游戏中幼儿的多方面需要。科学合理地支持儿童的嬉戏打闹游戏,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反方


成都市锦西幼儿园

不支持


反方观点先知道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


幼儿园必须把安全工作放首位

2 尊重游戏天性不等于支持一切游戏行为

3 教师应该引导孩子开展更高质量的游戏


健康安全在首位,之后再来谈价值
2018年8月,小朋友陈某在广东某幼儿园上课期间,与同班同学进行嬉戏打闹游戏,被同学抱起转两圈后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导致左手左肱髁上严重骨折,住院51天后经司法鉴定所鉴定为9级伤残。不管是有关法律法规,还是《纲要》《指南》等都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嬉戏打闹”游戏一般都涉及到互相追逃、拉扯、拳击、功夫、锤打、限制、挣扎等行为,且它是随时的,有时甚至是不可控的。试问如果没有安全,何谈教育?
 
尊重孩子天性,不代表支持幼儿的一切行为
嬉戏打闹游戏或许可以在社区、家庭存在,但在幼儿园里不应该被支持。每一种游戏都是在尊重幼儿的天性,比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我们倡导尊重孩子爱游戏的天性,不代表就要支持孩子一切的游戏行为。从游戏性质出发,“嬉戏打闹”游戏是具有未加驯化的“自然性”和“野性”的,并不适合于在班级大环境里推崇。
 
专业的幼教机构,应该有更多更有价值的游戏
教师应该引导幼儿的游戏走向高质量,使他们超越混乱或简单化的游戏,对自己的世界进行更广阔深入的探索。教师应该引导孩子选择有层次、有结构的游戏,让他们在高质量游戏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习得该年龄段所需的能力。如果发展幼儿园高质量游戏,只能依靠嬉戏打闹这种有危险性且价值平平的游戏,那幼儿教师的专业性何在?
 
  

辨题 3

新游戏开展前有没有必要为幼儿设计

“与之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正方


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


有必要 

正方观点先知道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


1 教育者应该架设桥梁而不是放任自流

2 相关主题活动更有利于新游戏开展

3 来自安吉游戏的启示


在已有经验和未来经验之间架设桥梁

杜威提出,重视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但并不主张教育者对儿童放任自流。也就是说,教师应在儿童已有经验和未来经验之间架设“桥梁”,“桥梁”从何而来,其中之一就是主题教学活动。主题教学活动是从儿童视角出发,以儿童最近发展区或儿童需要、感兴趣的话题为主线的活动总称。它能帮助儿童认识周围世界,梳理游戏经验,为新游戏开展提供经验储备,助力幼儿持续高质量的游戏。
 
相关主题教学活动更有利于新游戏的开展
新游戏是儿童在旧游戏中经验贫乏,新游戏之前意味着旧游戏之后。教师巧妙架设幼儿已有经验与未来经验之间的桥梁,新游戏前鼓励儿童交流想法、选择和决定,提升自信心,使其获得广泛经验,更能专注下一次新游戏;教师智慧捕捉幼儿游戏中的“哇”时刻,预先尝试考虑游戏发展的种种可能,有助于帮助幼儿提升与游戏相关的新的经验积累。
 
不是设计幼儿,而是充满智慧的为幼儿设计
安吉游戏中,每次游戏后,教师都会组织幼儿进行谈话和反思,这是安吉游戏的精彩部分。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活动,才帮助幼儿梳理、提升新的游戏经验。幼儿熟悉了某些材料、掌握了某种规则、获取了主题相关经验,而后创造出更多玩法、玩出更多花样!教师应当在尊重“幼儿游戏兴趣和需要”的前提下为幼儿精心设计“必要的指导活动”,这样的设计不是“设计幼儿”,而是充满智慧的“为幼儿设计”。
 
  

反方


西南交通大学幼儿园

没必要

反方观点先知道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


1 有价值不代表一定有必要

2 不要让幼儿思维局限于老师预设

3 游戏是“自由、自主、自发”的本真


不开展主题活动,新游戏一样能玩得精彩
主题活动有一定的价值,但并不代表一定有必要。新游戏开展前,设不设计主题教学活动,新游戏都一样能玩得精彩有质量。老师设计主题教学活动,就是想帮助幼儿铺垫经验。但是孩子们在游戏中,完全能够自主建构经验,可能通过探索实践,也可能通过同伴互动和师幼互动。专业又有心的老师还会在新游戏生成和发展过程中,追随幼儿实施生成性课程,让游戏玩大,让游戏有质量。何须在新游戏前画蛇添足呢?
 
不要让幼儿思维局限于老师预设
新游戏前的主题教学活动,达成的是教师预设的活动目标,传授的是教师安排的活动内容。这个过程中,很可能孩子们充满童趣童真的奇思妙想就被忽略了。比如十六幼的“瓶盖游戏”,如果在游戏前设计主题教学活动,大家会怎么做呢?老师往往会预设对应、分类、用瓶盖建构和艺术创作等活动,孩子们也会大概率玩这些游戏。那么,精彩绝伦的瓶盖雨,我们就看不到了。
 
小心错过游戏的最佳时机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他们的注意力是短暂易转移的。新游戏萌发时,孩子的有意注意很强,他们带着高能的状态、饱满的热情和渴望投入游戏。但如果我们在孩子们最想玩时,停一停、等一等,开展一段时间的主题教学活动后,孩子的注意很可能已经转移了。游戏不是玩老师编排好的剧本,更不是主题教学活动的延伸,而是“自由、自主、自发”的本真。

文字/鲁阳阳
图片/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
编辑/张小满
设计/朱远海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活动案例丨“老师,我不会画!” 给美术活动加点“料”,来碗红烧肉啥都会了


主编探园丨一所70年历史幼儿园如何永续青春?他们抓住了质量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大家说丨李季湄:《指南》里最重要的一点是抓住儿童发展核心


幼儿园健康提示丨气温骤降!秋冬季高发儿科疾病防护指南请收好!【转给家长】


无玩具日丨当幼儿园里所有玩具都不能玩了,孩子们会是什么反应?


我就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