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之问丨把儿童放在中心位置的课程,到底长什么样?

人文幼学 人文幼学
2024-08-2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推进课程建设是幼儿园提升保育教育质量的重要工作。不同于中小学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每一个幼儿园都有课程建设的任务。在幼儿园阶段,课程建设须基于幼儿园实际情况、儿童实际情况开展。一直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在不断摸索中呈现出多样性特点。因为百花齐放,没有绝对标准,对于课程到底怎么做、老师应该做什么、资源如何挖掘等,每个幼儿园、每个老师都有属于自己的课程之问。2020年9月,成都市印发《成都市幼儿园课程建设与管理指导意见》,着力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建设。11月,成都市新津区根据指导意见,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幼儿园课程建设管理与指导的实施方案。近日,成都市新津区教育局召开“‘集团管理 一体发展’模式下的课程实践——关注儿童发展”学前教育研讨会,研讨会上,教师、园长、教育研究者以及高校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带来分享与思想的碰撞。我们看到,新津区在课程样性实践的同时,也在探索抱团发展的路径。在多元、在地的同时,也有美美与共的样态。本期,我们聚焦幼儿园课程改革,对话专家、学者以及新津区学前教育人。以问题为导向,以实际为蓝本,呈现他们对于课程的问题、实践和经验。




01/

虽无统一标准

仍有基本原则可参考 


一日活动皆课程,这也就意味着幼儿每天的在园生活、各类游戏和学习活动,都可以囊括在课程范畴。不管是百年名园还是新建园,都需要根据园所自身情况,开展适宜的课程建设。因为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在给予幼儿园极大自主度的同时,也让部分幼儿园不知道从何下手。


刘敏


幼儿园的课程建设虽然没有统一标准,但仍然有一些基本原则可供各个幼儿园参考。在《成都市幼儿园课程建设与管理指导意见》中,就提到5点:方向引领性。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学前教育领域深入贯彻,遵循学前教育规律,牢牢把握正确发展方向。全面发展性。课程设置应着眼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课程要适应幼儿的发展水平,其教育要求和内容应以幼儿身心发展程度为基础;要重视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生活统整性。从幼儿生活中发现和寻找课程资源,鼓励师幼共同选定活动主题;将课程落实在一日生活各环节,让教育自然融入生活,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在亲近自然中学会生存、学会劳动、学会思考、学会合作等。游戏渗透性。认可与理解游戏价值,尊重与保障幼儿游戏权利,有效创设游戏环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以游戏的方式学习,把游戏的理念和精神渗透到各类活动中。活动体验性。充分认识并挖掘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教育价值,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多互动、深探究。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探索未知、建构知识、解决问题。

幼儿园的课程建设,需要在这些基本原则之下,结合园所实际情况,分阶段、分维度构建。新津区根据指导意见,制定的《进一步加强幼儿园课程建设管理与指导的实施方案》,很好地体现了整个区域对课程建设质量的重视以及落实。

 

作为一所有着4区9园2000名儿童的集团园,新津花源幼儿园教育集团在课程实践中是如何思考的?

郭燕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质量决定育人质量。它需要科学规划、整体设计、系统推进,而不是无根的野蛮生长。如何实现课程体系化、整合式、智慧型发展,架构符合教育规律的课程?方向是很重要的,有一些基本原则是我们必须要去把握和遵循的。我们始终坚持“三个起点”“三个方向”来把握课程构建要点。三个起点即以国家培养未来人才需要为起点,以幼儿园课程发展要求为起点,以幼儿园师生发展及需求为起点。三个方向即以落地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为方向,以幼儿园《指南》的育人目标为方向,以可持续、可深度发展的课程体系为方向。

在课程实践中,我们认为儿童是最重要的,因此,不管是集团文化、园本课程、班本课程还是生本课程,始终坚持把儿童放在课程中央,把教师发展放在中心,充分集智集力,着力构建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课程样态

 

陈烨



作为花源教育集团的分园之一,我们在集团统一办学理念下,寻找适合自身的课程模式,实践探索出“自主学习、自主游戏、自主活动”三大板块活动内容。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充分尊重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孩子自主学习的权利,帮助孩子在自主探究、自主合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顺应幼儿爱玩的天性,从环境打造、游戏形态等方面满足幼儿对游戏的兴趣,让孩子在游戏中玩出健康、玩出快乐,玩出智慧。“一日生活皆教育”,我们以一日生活活动为载体,以“自主参与”为目标,从小班到大班开展丰富的自主生活活动,培养“勤动手、善动脑、喜询问、乐分享”的儿童。
 
 
02/

课程质量评价的核心

一定是儿童 


幼儿园课程是一个系统,是一个过程,从目标到内容到实施到评价,是一个完整的流程,每个步骤之间都是有逻辑联系的。在开展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如何来进行质量评价是很关键的。因为如何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如何来修改、调整、矫正自己的行为。

彭俊英



在研讨会的分享中,我们听到和看到了新津区各个幼儿园的有益实践和有效尝试。课程评价一定是过程性的,需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回头看”。这样才能不断反馈、调节,最终促进幼儿发展、教师发展和幼儿园发展。
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需要建立课程、教师、幼儿“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通过对课程设计科学性和课程实施有效性的评价,确保课程的方向性和全面性,促进课程不断完善;通过对教师创设教学环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与幼儿互动等方面的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观察、访谈、作品分析等多种方式,全面掌握幼儿发展状况,并注重让幼儿参与评价过程,帮助其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其中,幼儿是最重要的。因为学前教育的核心价值就是满足儿童充分活动和不断成长的需要,促进儿童的发展。
对儿童的评价不能简单依赖外部测评或一些工具,而是更多靠教师在平时、在过程中、在课程脉络里对儿童的观察、分析。当课程推不下去时,多思考为什么推不下去?对孩子有没有意义?课程目标是否实现?要时刻拉紧解读儿童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而去调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时间,但教师可以从一个个小活动、一个个小话题开始改变。当遇到拿不准的情况时,大家可以有更多的讨论和分析。

 


课程审议是当前课程建设中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商议的方式凝聚教师集体智慧,对课程中的重要现象和问题作出分析、判断和决策。它不仅仅发生在课程规划阶段,而且伴随课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在新津区幼儿园集团化管理之下,这种方式是如何实际应用在集团园的课程建设中的呢?

潘俊菊



在新津区五津幼儿园的总园,因为园所规模大,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审议能让问题更集中、研讨更聚焦,也有利于帮助教师在课程实践中把握方向,达成共识。所以,年级审议是我园最常用的审议方式。对于我们来说,年级审议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有话可说、有话敢说的交流平台,在思维的碰撞中理清思路,解决问题。
课程审议的内容不是仅仅局限在主题活动上,幼儿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有教育契机的事件都可以作为审议的内容。所以,年级审议的内容包括主题活动、区域运动、大型活动等。审议的主体是多元的,所以,在开展年级审议时,除了园长、教学主管和年级教师外,我们会根据具体问题让不同的人员参与审议活动,比如,后勤人员、保健医生、社区人员等。课程审议不仅仅针对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幼儿园课程设计、实施、评价中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课程审议加以解决。

 
 
03/

预设还是生成?

并非二元对立 


所谓课程预设,是有计划有准备地教学。所谓课程生成,是课程中出现的计划之外的教学情景。近几年似乎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强调教师要追随儿童兴趣,及时捕捉教育契机,去做生成课程。那么在课程实践中,应该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刘敏

一所幼儿园全是生成课程,不代表一定更好,反之一所幼儿园主要以预设为主,生成偏少,也不代表一定不好,关键是幼儿园当下的园本实际情况更适合哪种。生成还是预设,绝不是一刀切的问题,而是强调以园为本、有机统一、兼顾平衡,需要幼儿园在综合进行科学分析和诊断后,再考虑进行多大比例、哪种程度的创生。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需要有预设,但预设不是一成不变,必须关注活动过程中变化的东西,比如儿童的兴趣、儿童的反应等。课程应该是在计划-执行-反馈-调整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预设中生成,生成后又形成预设,循环反复,不断有生长点。
今天的分享中有许多教师预设与生成的很好的案例。今年是新津幼教人的第四次研讨会,看得出来这些年他们一直把课程建设当做工作重心,越来越关注儿童,有了一些实践的成果。希望他们能够更多梳理出新津经验,带给别人参考和借鉴。

 

彭俊英


预设和生成到底应该在园所课程建设中各占多少比例,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我个人的感觉是,随着幼儿园的不断成熟和发展,随着教师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生成课程的比例会慢慢扩大。此外,更多预设还是更多生成,还受幼儿园课程范式影响,比如安吉游戏,可能就会有更多的生成课程。总体来说,生成课程对教师要求更多,需要教师更全面把握儿童基本发展情况、园所课程整体架构等。大家可以多采用研讨会上有老师分享到的课程审议的方法,集聚大家的智慧,更好地保证生成的质量。

赵丹


春节临近,基于新津的新春民俗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我们预设了《红红的新年》主题活动,在与幼儿一起探寻了解“新年的风俗”活动时,发现孩子们对新津的“舞龙”很有兴趣。餐后活动中,孩子们还在讨论着“舞龙”。通过倾听和思考,我们决定支持孩子们生成活动《舞龙》。为更好地回应孩子们的兴趣,我结合《指南》大班年龄段发展目标和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前梳理制定了《舞龙》活动目标。通过收集活动可能运用到的资源,运用“鱼骨状导图”预设了活动内容,确定了活动的行进脉络。之后,根据孩子的反馈不断调整,在设计龙、制作龙、玩舞龙中,孩子们遇到各种问题,也不断解决问题。

 
 
04/

要扎根中国大地

搞课程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学前教育课程建设也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的历史文化传承和特殊国情。《纲要》指出,幼儿园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在课程资源的挖掘上,新津幼儿园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张苗


生活即教育,我们认为对幼儿的教育应从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入手,从本土资源入手,充分挖掘、有效利用资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我们幼儿园地处农博园核心区域,园所幼儿都是来自农博园涵盖的社区,他们时常在农博园散步、玩耍......基于幼儿的经验、兴趣、年龄特点,我们以本土资源“农博园”为主线,收集、整理、筛选具有价值的教育资源,链接课程。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农博会里有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农博会里的什么,随着农博会主题不断深入,孩子们产生了想在幼儿园办一次属于自己的农博会的想法。于是从玩什么、哪里玩、怎么玩,我们又追随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支持孩子们将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玩到游戏中。

在与资源的互动中,孩子们亲身了解了农博小镇的地域文化、特产与传统美食,萌发了爱家乡的情感。在与同伴的互动中,相互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合作互助与自信表达在他们的身上迸发。

 

何方闻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要让孩子感知、体验传统民俗节日热烈、喜庆、欢快等浓浓的节日氛围。各种节日都有着它特定的教育功能,为此,我园以各种节日为课程资源,挖掘其多元价值,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比如“五一”的爱劳动情感的培养、“十一”的爱祖国情感的培养、“重阳”的敬老精神的培养等。开展节日教育,可以通过幼儿自主活动、环境创设、家园社区互动、主题活动等多个途径来实现。今年元旦节,我们在预设活动时,了解到孩子们对于元旦的认知,最终将元旦活动主题定为圆梦。我们搜集了孩子们的愿望清单,并进行了相关的场景安排和布置。
 

王红丽


本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我们的根,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本土文化熏陶。聚焦“用丰富地域资源拓展课程”,我们尝试整合并利用新津本土文化名片“花漾新津”实施主题活动。在日常谈话、投票调查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花漾新津”全域旅游品牌的重要组成名片“梨花文创”格外感兴趣,由此我们开启了梨花溪探访之旅。围绕“梨花文创”这个兴趣点,通过开展对“梨花文创”作品的欣赏、创造、表现等系列活动有效激发幼儿对“梨花溪”文化的探索和发现,进而逐步萌发对新津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 

 

05/

课程环境的变革

从给儿童更多发言权开始 


环境是课程的重要教育资源,它是不断动态的,更是伴随并支持幼儿经验的发生、发展的;它能激发幼儿掌握方法获取新经验的桥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位孩子和老师。

代敏


如何基于“支持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发展”这一理念,使环境与课程更加切合园本实际,更好支持本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我们一直在思考。幼儿到底需要怎样的环境?环境应该给幼儿带来怎样的体验?怎样的环境对幼儿来说是最有价值的?

“促进师幼共同成长”是保教管理工作的核心与灵魂。我们鼓励幼儿对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提出建议并进行能动改造,让他们在自然的生活中、真实的经验中、多样的探究中成为环境的主人。基于对《指南》的学习和解读,师幼携手开始了对幼儿园环境创意利用的实践。

课程的实施、课程理念的践行,其实都是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空间来支持的,因此支持儿童的学习要从空间变革开始。在幼儿园环境的改造当中,我们让儿童有更多的发言权,喜欢哪里?不喜欢哪里?让儿童自己来进行环境的调整和优化。
2020年我们月花园遭遇了三次洪水,园内很多墙面都是淤泥的痕迹。一天,孩子们发现幼儿园大门的logo更换了,变得很美观,但大门两边的白墙就显得突兀了。收到孩子们的反馈,我们顺势把园门两边墙面美化的任务赋权给了他们,鼓励其进行美化和装饰。让我们的环境为孩子的发展赋能,孩子在这样一个学习历程中,感受到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环境,自己就是环境的主人。我们还拓展了户外场地,巧妙创设每一块空间;有效利用功能室,让空间为课程所用;撤掉区域牌,以提供资源的方式来规划空间。
经过一学期的环境改革和实践,慢慢地,发生了从刻意彰显环境到主动支持儿童的转变。真正变成幼儿优先于环境,环境服务于幼儿。

 
 
06/

抱团发展

形成课程建设合力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幼儿园的数量急剧增加,基本办园设施设备得到很大改善。在这种快速发展之下,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成为了新的命题。2008年,新津区在成都市学前教育整体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开始了幼儿园集团化管理的探索。想了解一下,新津区是怎样通过行政力量,推进区域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发展的?

周永良


新津的集团管理,其特点就是集合,集约和集散,通过集力集智,实现抱团发展。在区内,三个公办园集团和民办园联盟工作推进中,力量很好地聚合在一起。

我们充分发挥这种管理优势,构建“区域统筹+资源整合”的幼儿园课程建设整体联动机制,形成区域课程建设发展共同体,整体推进区域内幼儿园课程建设。我们成立了由教育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幼儿园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建立“教育局—集团(联盟)—幼儿园”课程建设三级管理体系;与高校(教师)、教科院和名优园长、专家合作,成立幼儿园课程建设专家指导组;成立幼儿园课程建设督导考核组,建立课程建设工作推进情况常态化督导机制;坚持全面实施,一体发展,分类别、分层次、分阶段推进课程建设……

未来的新津教育,是指向未来终身发展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是科学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公平均衡发展的教育。面对这样的发展,唯有以集团管理为路径,以课程建设为方法,着力构建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坚定推进课程建设,让课程不仅成为孩子阶段性学习的跑道,也成为支撑孩子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阶梯。

高强


新时代新变化,随之就有新情况新问题,要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就得有敢于面对、敢于创新、敢于尝试的思维。2020年11月,根据《成都市幼儿园课程建设管理与指导意见》,新津区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幼儿园课程建设管理与指导的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我们首先坚持了统整性原则,这和新津幼儿园十多年来集团化管理的探索和积淀是分不开的。区教育局负责统筹规划、调控支持、监管指导全区幼儿园课程建设。各幼儿园教育集团和民办园联盟集聚各方力量与资源,形成课程建设合力,构建“区域统筹、集团(联盟)管理、专家指导、园所实践”的课程建设机制,协同探索、统整推进课程建设工作。

统整的目的,是为了给到幼儿园更多支持的力量,赋予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更多自主空间。因此,在集团文化和课程理念的统领下,幼儿园结合园所实际和镇(街道)历史文化,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园、家庭、社区等资源,改进课程实施,改革课程评价,不断完善课程规划方案,分层分类、稳步推进课程建设,基本建构既符合幼儿园实际、又具有新津地域特点的课程。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实现优质教育的使命,需要我们坚持课程建设方向不动摇,把推进课程建设作为幼儿园提升保育教育质量的重要工作来谋划,打造优秀的园本特色课程。


文字/鲁阳阳

图片/温笑寒(摄于新津区各幼儿园)

编辑/张小满

设计/朱远海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寒假安全提示丨“神兽”回笼,这些问题万万不可大意【转家长】


活动案例 | 腊八节,一起来围观H先生和灵子小姐的零废弃羌族婚礼


娃娃上房揭瓦,吃饭拖拉,儿童精神分析家的答案是......


特别策划丨正在为年终总结抓脑壳?我们火速赶来为大家贡献idea


主编探园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如何搞?这8家幼儿园的实践带来文化自信



我就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