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播回顾丨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哪里都一样

悦享新知 悦享新知
2024-08-23

我们相信很多选择了公益的伙伴都希望可以凭一己之力为社会为人类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从而实现“小我”和“大我”的双重自我满足。


但也有一些跻身公益行业多年的伙伴,在面临行业内种种现实挑战和困境的时候,忍不住羡慕商业领域的高福利高薪酬,以及商业职场人士身上的种种社会光环。


追求自由、公平、成长的李彦霖,就经历了“两次职业转向”。硕士毕业两年后,她接受2/3的降薪幅度加入公益行业,并在公益领域全职工作了5年。在2020年年底,她决定再次换赛道回到商业机构。


彦霖认为,个体在职业发展中,重要的不是“身在哪个领域”,而是能够根据自身的优势和技能去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


也许你我也可以从彦霖的分享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


“可能更重要的不是我怎么想的,而是你做选择的时候,你怎么想你怎么考虑的。”


长按扫码

直播回看



职业转型要看清现实,有应对“阵痛”的忍耐力


1

//

投递简历是漫长的过程


很多伙伴会问我,如果想要做职业转型,需要怎么准备?其实,真正的转变其实是来自你的内心。


这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在做职业选择的时候,会有比较长时期的“阵痛”。


决定换工作,粗粗看了下,投递了200+份简历,其中78份被企业HR查看。面对这样的数字,我内心很是难熬的,心里出现了很多怀疑的声音:“我只是想要找一份工作,需要准备这么多吗?是我不OK吗?是公益的经历不被接受吗?”


这就是职业转变中需要看清的其中一个现实。


2

//

刚转型到商业机构不一定有高薪,但工作更追求效率和产出


虽然很多公益机构也会以结果为导向,但从本质上看,这两个行业还是有差异的。


商业机构目标性更强,资源利用最大化的需求比公益机构要强很多。每一年会有KPI和OKR,年底有不同的指标的考核,销售额、阅读量、曝光率、ROI等等。商场如战场,商业公司投入了资源招聘一名员工,是希望有所回报并创造价值的。


企业微信上显示,在我入职的第一周(今年2月),我处理了660次会话,在最近一周里,我处理了1000多次会话,所以不到10个月的时间,我处理的会话量翻倍了。


这个量的变化说明我工作投入的时间增多了,另一方面也说明工作职责范围变广了,参与到了不同的项目。回顾我的工作对话,最晚的回复时间都是在晚上10点以后。


这份工作对我来说,离家也比较远,单程需要1小时40分钟,薪水也并没有大家对商业机构所期望的那样高。因为公益机构本身的薪资是比较低的,大部分商业机构在洽谈薪水的时候,会参考你上一份的薪资水平。所以我当时决定先转换赛道,接受一份我能接受的薪水。


公益人转型后,如何在商业机构创造价值


可能大家会有一个疑问,在商业机构眼中,公益机构的人会不会“不够专业”?怎么能根据你以前的经历说服商业机构聘用你,而且认为你有潜力能够在商业机构做得很好?


我没有技术背景,但我有我的长处。


作为文科生,并没有技术相关的背景。刚进公司跟老板开会时,他们讲到很多技术术语我都听不懂。但我是怎么样在机构里找到一片天地的?我总结了两点。


第一点是用自己的长处去“发电”经常听到有人说公益人是用爱在发电。如果你要转到商业机构,或者你想在公益机构有更好的发展,一定要用你的长处去发电。



这里有一张截图是3月18号,大概是我入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做了一个小小的记录。那一天是我们小组和外部公司的工作人开会。


在会议过程中,实操同事讨论了很多技术操作层面的策略,成本控制。当时入职不久,对这部分工作只了解一点皮毛,但我当天作为部门负责人参与对外沟通。


会议进展到一半,外部机构的两个人有些抗拒跟我们实操的同事沟通。也许是我的同事非常关注技术细节,外部公司的人(负责商务和前期技术)有些难以招架。此时,我们在一些宏观数据和策略上也需要对方的支持。


发现双方沟通“卡住”之后,就开始在中间充当“翻译”角色,缓和双方情绪。


当我找准两边的沟通点之后,对方立刻就转变了,他们受到了肯定,也知道我们真正想要的不是局限于技术层面,可能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案,这个时候气氛明显转变了。


在这一次对话当中,我发挥了我的长项,让会议进程变得高效起来。


我相信你也有你的长处,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有没有把这点长处挖掘出来,作为你的一个突破口,给自己增加信心?


第二点,无论我们在哪一个行业,都是要解决问题,也要不断学习并增长自己的能力。这些能力不仅仅适用于某一个行业某一个项目,它们是可以迁移的。


让我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情是我在公益领域中学到了怎么跟人共情,怎么鼓励团队同事发挥更大的价值,怎么把同事推上舞台。


做公益的人都知道,一家公益机构的全职数量是很少的,更多时候要靠激发志愿者的热情,给他们创造一个舞台让他们去展现。在商业机构里,虽然资源竞争很激烈,但归根结底员工也是个人,他也需要被看见,也需要有展现的机会。


比如,我知道自己不能很快在技术层面给予同事深入的支持,但是可以把沟通当做突破点,提前跟同事一起优化汇报结构、演练要点、捋顺语言,帮助他们提高汇报时沟通表达能力,有位入职3年的同事也首次因为汇报得到了老板的表扬。


当团队的同事被认可的时候,我也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价值。无论前面提到对外沟通小例子,还是内部给同事创造舞台,这都是我在公益领域里面积累的经验,换一个环境也能适用。


所以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处于哪一个职场阶段,我们都需要自己成为一个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人,无论你在哪里都会被需要,是你职场变化路上不变的希望。


职业转变不只是身份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当我们听到别人年薪百万、月入十万的时候,会心潮澎湃,会想我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再比如,可能听完我的分享之后,你又会想,我是不是也要到商业机构去大展身手?


但实际上,职业转变是外在的,我们要有一个思维上的转变。对于我来说,这能帮助我回答很多重要的问题:



  • 我长远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 当下这个阶段我最想要的是什么?

  • 我为了实现我的人生目标,我拥有了什么资源?

  • 我当下的哪一个选择是有助于我去实现我的人生目标的?


如果你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这几个问题,并且能够通过一些专业的方法找到答案,那么无论你做任何选择,都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自己该选择哪一个,选完之后也能更坦然地对待。


现在我的工作,通勤时间比较长,每天也要加班,但为什么我还在继续呢?


我知道这一份职业当下对我来讲只是我实现人生目标的一个途径,在这个阶段,这份工作可以成为帮我实现人生目标的一个方式。




有个小练习,当你对自己说“不要去想红色小球”此刻脑子里想的是什么?就是红色小球!


这对我们的职业发展有什么启示?



我们的大脑会更清晰接收到“我要什么”!你越说不要的东西,可能越会出现

因此这一页大部分绿色问题都是从我自己出发:“我要什么”“我有什么”“我想要什么”……



分享一个真实的例子:2019年3月25号,我梦见了观音菩萨,我问菩萨我怎么可以帮助10个孩子上大学,醒来后,那个画面依然很清晰。


做了这样一个神奇的梦,有可能这是我心中的一个愿望,其实就是“我要什么”,我听到了这个声音。


在今年11月1号,我找到了一个适合的公益机构,完成了1个孩子的资助。


这是今年我在公司内部发起的活动

(这是我们公司的企业微信群)


今年,我也在公司内部发起公益体验活动,推动公司向NGO捐助了一笔款项用于支持视障群体的发展,未来公司也将发挥技术专长,做更多针对视障群体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如果你们身边有助盲机构,也欢迎推荐给我。


此前我肯定没想到过,有一天会在商业机构引入员工公益活动,甚至推动商业机构去长期规划社会责任。


但公益机构这几年经历,让我也逐渐在中心种下了一些“愿望”的种子——我也希望将公益的美好带给身边的人。


我非常喜欢王菲,最后,用她的歌词作为结束:祝我们每一个公益伙伴和有助人之心的伙伴,但愿你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也但愿你以后每一个梦不会一场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悦享新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