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伙伴来支招:项目回款延迟,我们可以怎么做

悦享新知 悦享新知
2024-08-24


到第三、四季度,会进入项目评估-结项-收尾款,以及明年项目合作沟通的阶段,很多伙伴发现,项目执行了,成本垫付了,但项目款收不回来;或本来已经签订好协议的项目,但款项迟迟未拨,问了购买方,购买方说:服务可以先做,但资金要等等。

 

这是最近很多公益伙伴碰到的“难事”。

 

第76期启发时刻直播中,两位在政府合作上拥有丰富经验的伙伴:西安联众力创办人张丽宏都博方社创中心创始人邓富友,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对过往经验的梳理总结,从策略/规划,到具体“追款”技巧,都一一为伙伴们带来了丰富的“行动参考建议”。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回看此次直播完整版。


 

我们也特别将要点内容做了文字整理,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组织从策略层面可以如何思考和规划,应对当下具体挑战和实际生存,也要考虑未来发展。

 

第二部分:具体问题的快速答疑,如项目回款延迟问题普遍么,影响如何,怎么进行风险分析判断,有合适的催款方法么,如何开源节流等。

 

方便伙伴快速参考。

 

(1)对于“机构当下实际的生存需求,和接下来的发展问题”,我们可以怎么做?


首先,有信心:“政府合作的项目资金早晚都会回来,只是时间问题”。

这主要源于政府自身的组织属性。政府部门属于国家权力架构的一部分,只要经过了正规政府采购流程,通过讨论与集体决策,签订了正规的书面合同,我们的服务就有合理合法的保障。加之国家对政府部门严格的监管体系,对于政府部门的恶意赖账行为,公益组织可通过曝光或投诉等方式处理。这些都是政府部门十分顾虑的,可能导致对方接受纪检委的相关调查,甚至牵连出其他的问题。

 

然后,要重视:组织需对项目回款延迟进行风险分析和判断,重视已经发生的延迟事实。

项目回款延迟的事实,传递了政府财政缩紧的信号。我们组织可着手将政府采购项目的业务比例降低,加强并突破基金会合作、拓展收费服务。对于拥有主动权的专业能力服务或者收费业务,我们社会组织可以要求先签约付费,后提供服务。通过对业务的变革,明晰业务的现金流回的快慢程度,掌握拨款的节奏,对此进行有效搭配、灵活调整,确保日常所需的现金流。再加上基金会合作的首款支持、互联网自筹项目等资金支持,逐渐降低政府采购项目的滞后风险。

 

另外,做好预判和确认:面对项目资金不到位,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继续开展。

首先我们从整体上预判风险,这笔资金需要垫付多长时间、预估拿回成本的可能性、预判大概多长时间可以收回款项,确保不会成为“烂账”。结合机构自身当前的垫付能力,团队共享共担的意愿水平,判断机构自身的承担水平。

 

然后,外部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政府单位领导人的可信程度,我们需要确定其是否故意为难延迟,还是确实难以协调。实际上我们和政府部门的合作,真正合作的是某个局某个科室里面的某两三个人,他们也是政府体系里面“弱势群体”,其本身就受到政府体系的监管。很多时候资金能否拨付,不是由其能做主的。

 

再者,做好催款规划和管理跟进动作:对于回款慢或拖欠时间久的项目,应制定合适的催款计划并确保执行。

这其实是内部管理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重视回款问题,将应收账款纳入到日常管理行为中,明确项目数量,项目拨款时间及关键时间节点、负责人,制作形成监测表单,以颜色表明其紧急程度,例如超过两个月到三个月的选用黄色标注,超过6个月的选用红色,代表已经非常的严重,必须要采取相应行动。

 

然后,形成沟通汇报的工作机制,明确机构负责人、主管、一线社工的沟通频率,分别与哪级领导进行沟通汇报。开展定期沟通汇报时,让资方了解项目的执行情况,用相对委婉的方式表明工作困难,缺乏资金难以将服务落地。在必要情况下可使用“文字工具”--恳请函,写明当前的项目进展、机构已经垫付的资金额度等信息,若不拨款对项目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小提示:注意恳请函最好能当面交到和我们对接的主要领导手上,若是和局里合作,可给到其分管的副局长及以上职称的人)。

 

最后,现金流的管理很重要:初创期的社会组织注意积累现金流,逐步实现现金流的健康有序发展。

初创期的社会组织,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存活,拉到业务。建议抓住市场的契机,如针对政府部门大力发展的事务,全市所有的部门、街道乡镇社区都要搞,这个时候政府部门需要有合作伙伴,就看我们社会组织能否胜任,成为这个合作伙伴。

 

同时敢于开拓市场,具备垫付的资本并培养优秀的人才:例如社工站的投入,组织业务骨干外出学习,开发内容体系。重点在于创造引流产品,提高自身的话语权。除了主动拜访、引荐资方外,通过一定的服务形式将资方聚拢起来,如提升街道社区领导者的领导力创学计划,公益组织以培训导师或分享嘉宾参与,让对方认识到“这是一个专业的人,可平等合作”,后续对方也将更加主动,从而降低了前期的服务成本。

 

总结来看,公益组织需重点把握住以下三个方向:


  1. 对于公益组织,切记按照合同约定的有效落实,并具备书面佐证和凭证材料,履行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不要被资方抓到把柄或借口,避免被扣款或拒绝拨款。只要做好了服务,这个经费就是事实,可以相信政府部门没有任何的借口或理由来恶意拖欠。

  2. 公益组织注意眼观全局,拿出部分精力关注行业、地域、议题的发展,政策的变化,资方是谁。当我们想尝试的时候,脑子里面能够浮现这些基本信息,为业务开拓打下基础。

  3. 每一个员工都是精挑细选,每一个都是特别宝贵。面对项目风险,团队成员同甘共苦,共担风险,珍惜每一个项目,才更珍惜每一个合作,更珍惜我们交付的服务质量。



(2)这些具体的实际难题,你们都如何回答?


Q1

-项目回款延迟的现象普遍吗?

-是的!我们都遇到过!


张丽宏:

以前很少遇到资方不给钱,或者项目结项后出现押款的行为,但这两年普遍出现,如“本来欠你20万,但没办法只能给17万,要是同意这钱就付了,如果不同意那就只能继续拖着。根据我们单位的情况,2021年业务量约300万,其中政府合作约200万,但实际从去年到目前,我们仍有30万的项目款待收回。加上疫情影响,原本承诺的的员工工资上涨也成了不切实际,对员工工资发放的焦虑感,到今年9月才稍微缓解些。

 

邓富友:

以我自身所在的成都博方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为例,我们也遇到过结项后拿不到钱的情况,如2019年6月签订合同,到2019年12月项目结束并验收评估优秀,距离2年零8个月的时间了,我们一直没能拿到钱,对方也没说不给,但就是一直“走流程处理中”,到后面领导更换了,从合作政府部门的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到下面的科长和科员全都换完了。我们也只能尽力,最近终于得到了明确回复,说“你们的诉求已经收到,新领导正在加紧处理,应该最迟10月就能给到”。

 

除了这种结项后的项目未收到款项,还有正在执行中的项目,也出现回款延迟的现象。例如我们在宜宾的社区机构,与当地区县民政局合作的社工总站运营服务项目,费用约30万,安排了2名专职人员驻点运营,合同签约时间为2022年1月1日。到目前9个多月过去了,人员保持到位,服务持续开展中,但项目经费还没进账。项目员工的工资社保发放、宿舍租金、交通费用、服务费用、办公经费只能由机构垫付。不过,我们和这个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比较愉快,对方的态度一直很友好,说“不是不给你们钱,确实是我们现在财政没钱,一旦有钱了,马上就会帮你们解决”。后来我们想了一些办法,资方迫于压力,但实在没钱,鉴于专款专用的原则,最后只能让我们打个借条,领导从某个地方支了5万块垫付给我们开展服务。



Q2

-从你们的观察来看,回款延迟现象对公益伙伴的影响大吗?

-很大很大很大(重要事情说三遍),甚至都倒闭了……


邓富友:

从去年开始,我发现身边的社工机构或者社会组织,特别是主要依靠政府购买的,这两年都过得不太好。自我感觉身边大约有20%的组织倒闭了,或者濒临倒闭的边缘,他们只能把机构让渡出去,或者创始人不干了,团队解散。对于规模大的组织,只能进行组织规模削减,以前可能有六七十个专职员工,现在就剩下十几个了。政府购买资金不到位,机构现金流断了,导致拖欠员工的工资,员工没办法只能离开,机构也就慢慢萎缩了。



Q3

-既然资金不到位,那为什么还要继续开展项目呢?

-这就取决于决策行为的考虑因素了。


邓富友:

1.机构具备垫付的能力:机构账上有余款、有积累,能够支撑起给员工发工资、开展服务;

2.项目不会成为烂账,在未来能够拿回来垫付的成本:需要预估拿回成本的可能性;

3.政府部门的公信力:相信国家政府;

4.资方对接人/领导人的信赖程度:是否故意为难,还是确实无法协调。


张丽宏:

1.预判风险:是否只是需要垫付一段不会特别长的时间;预判大概在什么时候,机构能够拿到回款;这个风险是否会导致机构现金流失控或者严重到影响根基;

2.给予员工的安全感,珍惜羽毛:每一个员工都是愿意加入到我们机构,每一个都是精挑细选的,每一个都是特别宝贵的,不能因为现阶段项目缺钱,或者业务受到影响,就简单粗暴的调离或开除。




Q4

-如何对回款延迟进行风险分析判断呢?

-认清已经发生的延迟事实,对业务进行变革调整。


张丽宏:

1.通过业务变革,将政府采购项目的业务比例降低,加强并突破基金会合作、拓展收费服务。对于拥有主动权的专业能力服务或者收费业务,可以要求先签约付费,后提供服务;

2.通过对业务的变革,明晰业务的现金流回的快慢程度,掌握拨款的节奏,对此进行有效搭配、灵活调整,确保日常所需的现金留。

3.基金会合作的首款支持:对于大型基金会的合作,在协议签订完后会获得首笔款项,这就是稳定的现金流,属于单位可掌握的预期;

4.互联网自筹项目的拓展:通过互联网自筹项目的探索,增加了收入来源的渠道和维度,降低政府采购项目的滞后风险及压力。




Q5

-你们相信政府项目资金“早晚都会回来”吗?

-这属于经验性的判断。


邓富友:

1.组织属性:政府部门属于国家权力架构的一部分,只要经过正规的政府采购的流程,签订了正规的书面合同,就有保障的依据;

2.集体决策:政府合同的签订有一定的固定流程,需要通过讨论或会议进行集体决策,项目合作拥有合理、合规、合法性的保障;

3.政府内部的监管体系:政府部门的恶意赖账行为,可通过曝光或投诉等方式处理,这些是政府部门比较顾虑的,可能受到纪检委的调查,甚至牵连出其他问题。



Q6

-面对回款慢或拖欠时间长的项目,有合适的催款方法吗?

-软硬兼施!


邓富友:

1.重视回款问题:要把应收账款纳入到我们日常的管理行为,明确多少个项目,每一个项目该什么时候拨款,分几次拨款,每一笔款该什么时间节点;每一笔款由谁负责,形成类似的监测表单,以颜色来表明其紧急程度,如超过两个月到三个月的选用黄色标注,超过6个月的选用红色,代表已经非常的严重,必须要采取相应行动;

2.定期沟通:坚持汇报工作,让对方了解项目的执行情况。在安排下月计划的同时,用相对委婉的方式表明工作困难,没有收到项目资金,难以将服务落地,并出具恳请函,写明当前的项目进展,机构已经垫付的资金额度,如果再不拨钱,对项目成效的负面影响。这个恳请函最好能当面交到跟你对接的主要的领导,比如是和局里合作,需要给到其分管的副局长及以上职称的人。


张丽宏:

1.形成沟通汇报的机制,明确分工及边界:尤其是财务人员的加入,把项目财务的跟进管理,与项目的跟进汇报沟通挂钩;

2.沟通频率:明确机构负责人、主管、一线社工的沟通频率,分别与哪级领导进行沟通汇报;形成内部考核的监督反馈机制。

 


Q7

-对于初创期社会组织,如何积累现金流?

-开源节流。


邓富友:

1.开源节流。开源指如何赚取更多的收入,节流指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对于初创型的组织,建议抓住市场契机,如政府部门大力发展的事务,若我们社会组织具备胜任能力则成为合作伙伴。在节流方面,创始团队一方面可利用业余时间创造更多的价值,与原始资金挂钩;另一方面则是“多付出一点,少拿一点”,团队同甘共苦,积累原始资金。

2.勇于开拓市场,机构需具备垫付的资本并培养优秀的人才:例如社工站的投入,组织业务骨干外出学习,开发内容体系。

3.找到价值、资源、能力这三个圈之间相互契合、重叠的部分。做了既有价值又有资源潜力的选择,再加上组织的“勤奋”,就形成了我们奋斗的方向。

4.创造引流产品,提高自身的话语权。除了主动拜访政府部门、引荐资方外,可通过一定的服务形式将资方聚拢起来,如提升街道社区领导者的领导力创学计划,公益组织以培训导师或分享嘉宾参与,让对方认识到这是一个专业的人,可平等合作,对方也会更加主动,从而降低了拜访成本。



文字编辑、整理:杨凡 

排版:蔡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悦享新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