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德国】比一味让孩子分享更重要的,是尊重ta们和学习规则

柔妈 布莱特幼教 2021-05-26

这是一位旅居德国的华人妈妈写的一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比一味让孩子分享更重要的,是尊重ta们和学习规则”。

此篇应该也属于之前的“自由与规则”系列,但题目太长,小布就任性一下,省略不写了。😄

女儿两岁多一点的时候,我们一家还住在德国。有一天,我带着她在游乐场玩,黄昏时分,女儿有点厌了,我们准备收拾玩具打道回府。

这时,一个妈妈牵着一个四五岁的女孩过来了,而我的女儿,就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她们。

原来,小姑娘胳膊里,夹着一只毛绒小熊,本来已经困倦的女儿突然眼神充满了渴望。

小女孩走过来后,就把小熊给了妈妈,她自己去玩沙子、滑滑梯了。女儿拉着我往那个妈妈的身边走,眼巴巴的看着她。

那个妈妈看看我女儿,对我们报以微笑,然后说出了下面的话。

“不好意思,这个不能给你玩,这是我女儿非常珍惜的玩具,对她很重要,她到哪里都带着,每天都要搂着它睡觉。”

我表示非常理解,然后蹲下来跟我女儿解释:“这是那个小姐姐的东西,她很喜欢很珍惜,没法给你玩。”

我女儿似懂非懂,有点不高兴,但还是撇着嘴去玩了。

其实在女儿拉着我走向那位妈妈时,我心里是有点期望她可以把玩具熊给我女儿玩的:孔融让梨吗!让了梨,梨就被别人吃了;可把玩具熊让给别人玩,还是可以要回来的啊。而且我确信她当时也看到了我女儿眼巴巴的神情。

但是,当她很温和地说出拒绝的原因之后,我突然意识到,她其实做了一件再恰当不过的事情,委婉地拒绝了我和女儿,同时也坚定地维护了她女儿内心的珍爱。

这样的拒绝,既没有影响我女儿什么,也没有影响到我这样一个陌生人对这位妈妈的评价。

我不会认为她吝啬、不大方,也不会觉得她太宠女儿,反而觉得她处理得很好,尤其是温和而坚定的态度拿捏得很好。

最重要的是,她的女儿受到了来自妈妈的很好的尊重和保护,而不是维护大人的面子和保持高贵的社交礼仪,而不顾自己孩子的感受。

试想一下,如果那位妈妈当时自作主张把小熊给了我女儿玩,我女儿自然会很高兴,还有可能会产生一种认识:如果我想要别人的东西,我只要流露出想要的感觉,别人就会满足我——这并不是一个好的认知连接。

而那个小女孩,本来很信任地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交给了妈妈保管,而妈妈却自作主张给了别的孩子玩,她会有什么感觉呢?

失望,不信任、无力、生气、愤怒的感觉都很有可能产生。还有可能会当场大哭大闹起来,要求要回小熊。

然后,我女儿肯定也会跟着哭起来,最后,两个大人面面相觑,手足无措……

我们长大的过程中,从刚能听懂成人说话开始就被告知要学习孔融让梨。

有时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大人会苦口婆心的一遍遍讲述孔融的故事,要不然直接替孩子做主,非要让孩子把玩具让给小伙伴玩。

结果就是两边的小孩和大人都弄得鸡飞狗跳,本来想要一团和谐,结果变成了一地鸡毛。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由着孩子,老让ta“吃独食”,什么都不和小朋友分享,对不对?孩子毕竟还是需要社交,需要学会和别的小朋友打交道的。

和单纯的教孩子要学习“孔融让梨”让梨相比,更重要的是让ta学会规则和尊重,从内心深处认可“分享”这个举动,而不是出于对大人权威的敬畏或为了“做个好孩子”而强迫自己去分享。

在我女儿一岁多的时候,我经常带她去“妈妈咖啡”——那是一个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办的面向学龄前父母的免费互动场所。。

一开始,她需要我陪着,和她一起玩玩具。过了几个月,她可以一个人了,我就中途悄悄溜出去。

有时我不放心,会在玻璃门边偷偷看看。偶尔听到里面她的或别的孩子哭声,这种时候,育儿员就会安慰和引导孩子。

我曾跟一个五十多岁、养育了三个孩子、从事幼儿教育多年的育儿员有下面的交流:

“孩子们抢玩具时,怎么办?

“孩子们抢玩具很正常啊,告诉他们规则就好了”。

“可是,有时侯他们根本不听你的。”

“每次都重复一遍规则,并且帮助他认识规则。比如谁先拿到玩具,谁就玩;如果你想玩别人手里的玩具,就拿自己的玩具去和他交换;如果他不同意交换,你就只能自己另外找别的玩具玩……等孩子大一点时,可以学习怎么去说服别人。”


后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在那个环境里,小朋友间尤其一些经常去玩的小朋友之间,确实比较少发生抢玩具的事情。

而我女儿也显然掌握了这一规则:如果有人抢她玩具,她会说:“me first (我先玩)”,然后玩过以后,她还会再找到那个小朋友,把玩具给他玩。

我觉得好奇怪,她怎么会这么“懂事”?于是,我又问那个育儿员。

她说,“因为别的孩子和他们的爸妈曾经那样对你女儿做过,你女儿感受过”。所以,你看,我女儿其实也不是自己就变得那么“懂事”,她只是被环境影响,学习了规则,运用了规则而已。
孔融让梨确实不错,值得提倡。可是,除了引经据典之外,我们是不是也要适当放手,让孩子尝试符合自己的“让梨“路线?

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做主,摸索符合自己和小伙伴的交往规则,并且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尊重孩子的意愿 ——这样孩子才能在离开我们的羽翼之后,能自由高飞。


相关阅读(点击进入):

【看德国】德国如何培养孩子的逆商 ?6岁以前家长该怎么做?

【看德国】自由与规则(2):关于德国幼儿园小朋友“玩耍”这件事

【看德国】自由与规则(3):德国工匠精神第一步从让孩子学习收纳整理开始

【看德国】自由与规则(1):关于德国幼儿园小朋友“吃喝”这件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