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想会|一名西部山区幼教干部的看见:真正的幼儿园是和大千世界融为一体的

人文幼学 人文幼学
2024-08-24


川东门户广安市邻水县,既有川东的高山峻岭,也有川西坝子的丘陵风光。在这座西部山区的小县城,对于教育,却常常能见变革向上的决心和人文的脉脉温情。


去年12月,邻水县召开主题为“品格、品行、创新、创变”的学前教育大会,这场凝聚全县24所幼儿园,以片区为整体合力开展的品格教育实践,在四川乃至全国尚属首次。


县域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教育,而幼教则是教育之基石。


对于张大斌来说,他常常忘记自己作为行政人员的身份,而是在这些命题中寻觅,他需要做什么?在他看来,要实现真正的优质教育均衡,则需要教育行政力量的支持与服务,而不单是管理。


多年来,在不断与幼教专家、老师交流中,他还意识到,最核心的,是教育工作者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对儿童、对教育的看见和发现。


 “幼儿园再小,也是大千世界的一部分,幼儿园再大,也装不下整个大千世界……真正的幼儿园是和大千世界融为一体的。”本期“思想会”栏目推出张大斌先生的教育随笔,与读者们共同看见。


张大斌

邻水县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干部


           


文_张大斌
 

儿童教育的金科玉律是儿童儿童儿童!

——李季湄

教育像空气,须臾不可或缺。正是这个世界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使教育有了不能承受之重。而教育,人们往往注重其最终结果,比如考上什么大学?获得什么学位?取得多少成就?地位有多高?至于过程,不是被忽略,就是被一个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诗句忽悠。这就是教育本末倒置的现象。在从小学到大学的班级化教育模式已经成熟到过季之时,人们才开始关注研究反思学前教育,发现儿童的成长对后期发展潜藏着巨大的影响,而幼教长期被轻视被误解甚至错误地开展,小学化倾向愈演愈烈,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警醒。2012年教育部出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领域教育上有了指导性操作方向,而要将指南落地落实,又是多么任重而道远。 

01


自然本真的环境才是最好的环境 我们总是按成人的思维来对儿童实施教育,从这个角度说,对于教育对象,我们的教育始终是滞后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改变路径,开一扇门,留一扇窗,让孩子的教育朝着明亮那方。校园无小事,事事皆育人。这一点在幼儿园体现得尤为突出。一所好的幼儿园,首先就看你给幼儿提供什么样的环境。一个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就是好环境,并且是作为一个合格幼儿园的基础和前提。而当今大多数幼儿园都逃不脱学校教育的窠臼,即使有些变化也都是基于成人对幼儿生活环境的理解,而不是真正儿童自己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幼儿园的环境有硬软之分。我们都主张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观。那么,幼儿园本身就应该是生活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把它从生活中剥离出来的其它地方。幼儿园的园舍长什么样?很多的民办幼儿园将闲置的门市厂房甚至住房直接用于举办幼儿园,以为挂上一块幼儿园牌子就是幼儿园了。有些破土兴建的幼儿园,要么脱不了学校班级化教学楼的模式,要么就把幼儿园涂得花里胡哨,这样的硬件环境幼儿只是被动接受,对幼儿的成长,要么成为障碍,要么限制发展。幼儿园和学校之间是有区别的,不然就不必要将幼儿园称为学前教育。要把幼儿园还原成生活的常态,无论大门、教室、活动场地,都不能让幼儿和真实的生活背道而驰。大家都知道《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巴学园。那是二战时期,到处兵荒马乱,校门用树枝做成,教室是一辆废弃的电车,场地是一片山林,甚至还有坟地。这样的园舍全部是身边生活真实的场景,孩子不会觉得到巴学园是进入了另一个天地。真实的世界什么都有,城市田野乡村,高山湖泊森林,田园阡陌,等等。所以,芬兰有著名的森林幼儿园,德国有华德福品牌。省级示范园邻水县机关幼儿园之所以好,好就好在它没有改变原有的家庭院落的格局,建设随坡就坎,错落有致,园舍设计也是走马转角,给人一种安静祥和温馨的感觉,真的是一个流淌着童年味道的老院子。

我们现在修建幼儿园,在设计上需要完全从如何实施幼儿教育的角度来思考,一墙一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要思考是否符合幼儿发展。园舍的活动空间,应该尽量保持原貌,不要通通铲平铺上塑胶甚至黑化。很多幼儿园,不得不敲掉硬化的地板,重新打造一个沙区、水区、石区、种植区、养殖区、探索区,真是不得已而为之。邻水县机关幼儿园有一个《搭建幼儿园》的案例获教育部优秀游戏案例,就是抓住了幼儿园应该是儿童自己想要的幼儿园而不是成人杜撰的这一核心理念。幼儿园的软环境更多的体现了这个幼儿园的办学思想。很多幼儿园都在教室的墙壁上贴满了幼儿的作品(当然更多的不是幼儿的作品),时间一长,就变成了飞蛾一般,很煞风景。我觉得幼儿教育重在过程而不是预设一个高大上的办学理念。那些占据了园舍醒目位置的办学理念,于孩子没有直接关系。幼儿园的办学理念,重在以儿童为中心,重在以生活为教育。绿化是幼儿园软环境的关键,没有绿植的幼儿园就是没有生命的幼儿园。但幼儿园绿化也是有讲究的。现在的幼儿园一说到绿化就公园化,修各种花台,种各种花木,而这一切,都看不到幼儿,它们没有和幼儿生活生命组合在一起。幼儿园的一草一木都是教育孩子的资源,要思考怎样才能让它成为幼儿的教育资源,而不是为了好看。

▲广安市邻水县机关幼儿园幼儿园再小,也是大千世界的一部分。幼儿园再大,也不能装下整个大千世界。所以,无论幼儿园大小,走出幼儿园去看大千世界,是幼儿园的一个基本要求。就像太阳,看上去细如铜钱,却照亮整个地球。真正的幼儿园是和大千世界融为一体的。 

02


教师的存在是幼儿能看到

却不显眼的地方 

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天使。儿童一尘不染地降临人间,他们的世界是异想天开的,无所不能的。成人的世界则是不断地丧失儿童的天性而变得世俗平庸自私甚至丑恶。教育在儿童成长中是进步的阶梯,也是不断用成人已经建立起来的规则去束缚儿童思维空间的过程。所以,有人告诫教育者,要保护好孩子的天性。在幼儿教育阶段,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是亲身体验式的,他要通过眼耳鼻舌身去接触才能获取生活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唐诗《小儿垂钓》曰:“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儿童诗大家从小都会背,想没想过诗人无意中道出了儿童学习的真谛呢?这个孩子不过四五岁吧,中班的孩子,常常跟着爸爸去钓鱼,趁爸爸不在,便拿了渔杆,在池塘边钓鱼,这就是耳濡目染的学习行为。这要是发生在当今社会,是绝对要被禁止的,因为池塘边的安全得不到保证。

幼儿园的一切都是学习,儿童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和中心,别人不能代替他去体验季节的变化和食物的甘苦。孩子不仅要体验成功,更重要的是要体验失败,经得起挫折和打击。真实的世界不仅有阳光雨露,更有坎坷泥泞。我们有的家长,对孩子视若珍宝,在幼儿园有点磕磕跘跘,便大惊小怪,人们称为溺爱,其实是对孩子成长的伤害。就像一团火,如果靠得太近,就要被火烧伤。在幼儿园,老师是幼儿学习的伙伴,地位是平等的,而不是权威和规则的制定者。仓桥惣三指出:“幼儿园本该是这样的,教师千方百计地非常努力地工作,但幼儿全然感觉不到自己在被诱导着、被指导着,其生活完全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如流水一般一天天度过。”“教师的存在应该是,幼儿能够看到的,却是在并不显眼的地方的人。” 

03


儿童游戏,还是游戏儿童 儿童世界是童话故事组成的。但儿童自己是没有能力来表达自己的儿童世界的。儿童作家的创作不过是以成年人的视觉来追忆自己童年的似水年华,所以,世界上儿童文学经典十分稀缺。邻水县机关幼儿园大班小朋友彭泓景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天上的乌云,说了一席话,被妈妈记录下来,成为一首小诗: 

童诗作者的妈妈是个优秀的幼儿教师,懂得如何跟随孩子的智慧,陪伴孩子成长,原滋原味记录孩子的话,就是一首真正的儿童视觉的好诗。像这样的童话世界,成人是写不出的。儿童的世界就是一个游戏世界。游戏是儿童的全部生活和内心世界。在成人眼里,了无生趣的日常,儿童都是用游戏的方式而表达。我的外孙每次回家,都要敲门,然后躲在门后等你去找他。如果你配合他,假装不知道他藏在哪里,让他获得游戏的快感,他就会非常开心,游戏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如果你一把把他抓出来,那就不好玩了,儿童世界被破坏,儿童会哭鼻子的。材料是游戏的素材。几乎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材料,都可以成为游戏的素材。一个幼儿园,儿童游戏活动的开展,与游戏材料的丰富程度是息息相关的。儿童游戏往往是由简单的生活游戏开始的。传统的幼儿园往往除了滑滑板秋千架几乎就没有其它了。这样的幼儿园不仅不能适应孩子的身体运动,孩子很快会丧失兴趣,从而耽误儿童的发展。所有简单生活游戏都不简单,要不断地追随孩子的兴趣点。很多幼儿园有了区角游戏,将游戏同生活完美结合,无缝衔接,简单游戏不简单。

当孩子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要开始智力游戏。他们要探讨一个物件的内部结构,他们要把小汽车拆开找出藏在里面的小精灵,他们开始观察鸡蛋是如何变成小鸡的,蚕是怎样吐丝的……孩子的兴趣开始产生,而且开始自己的发现,进而开始探索,形成自己的知识积累,激活自己的兴趣特长。值得注意的是,游戏在儿童那里是非常认真的玩耍,可到了成人那里,就成了戏谑,轻蔑调侃,变成了贬义词,儿童游戏在成人那里,一不小心可能变成了游戏儿童,儿童成了喜剧演员。还有,就是假游戏的问题。儿童游戏要向深度发展,首先就要做真游戏,要让幼儿自己真正地进入游戏,扮演好游戏中的角色。否则,游戏作为幼教的基本形态,就会变成假游戏,孩子是游戏中的木偶,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04


幼儿园、家庭、社会,解不开的结 幼儿教育是最需要家庭和社会合力打造的一段教育之旅,任何一方缺失都会使幼教失去平衡,给幼儿成长带来不良影响。正是因为入园的幼儿太小,家庭的介入程度非常高。但这种高介入集中在对幼儿园里孩子是否受到一点小小的伤害,比如摔倒,和小朋友发生摩擦,等等。他们并不从幼儿成长的角度来看待,动不动就要向幼儿园老师追责,从而产生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裂痕。我国的家庭教育往往是家长式的作风,并不讲教育的循循善诱。好动是幼儿的基本行为特征之一,他们的手脚总是会不停地触摸身边的事物,随意去拿别人的东西是每一个幼儿都会发生的事情。我们的家长往往把它看成没有礼貌的不文明行为,从而对孩子进行武断地呵斥甚至体罚。其实,孩子并没有家长想的那么罪不可赦,他只是觉得好玩,而没有是非对错观念。正确的教育法应该是问孩子是不是喜欢,然后告诉他别人的东西未经允许不能拿的道理。而社会对幼儿的关爱程度,体现在是否愿意为幼儿园提供宽松的办园环境,社会资源是不是随时都充分地向幼儿园开放。关于幼儿教育,我们的认识还有待深入。我认为,面对儿童,我们要做的,就是拜儿童为师,让天使飞翔。

 


编辑/汤成米

/网络

设计/朱远海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主编探园丨如何对待生命早期最重要的1000天?不要再空了吹了!


对话|老师在活动中什么也不干,也算专业化地支持了儿童吗?


书影鉴丨当由衷热爱儿童、愿意和儿童一起生活,教育才能真正地发生


活动案例丨从一个鸟窝引发的游戏故事看教师的有效支持


大家说丨侯莉敏:以大自然为尺度的教育,才能许儿童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如果喜欢,欢迎“赞”“在看”“分享”三连击哟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