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儿童最佳代言人,他说教育很简单,只要教他永远做孩子

人文幼学 人文幼学
2024-08-24


 “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这句话出自大师丰子恺。


提到丰子恺,很多人都不陌生,在幼教圈,丰子恺先生更是拥有一大批的“粉丝”。他不仅是著名漫画家、散文家,也是“儿童的崇拜者”,他用他的画和文字,描绘着一个真、善、美的纯净世界。他说,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则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定温暖、和平而幸福。


今天,我们时常强调要有“儿童视角”,要“以儿童为本”,其实早在很多年前,丰子恺就已经在这样说、这样做了,他早早地成为儿童们的代言人。他时时倡导:要设身处地想象孩子们的生活。如果成人能从儿童视角思考,便可以理解他们,少一些荒诞之举。他的教育理念,即便是今天看来,仍使人回味无穷,醍醐灌顶。




 

01/

丰子恺漫画:这些教育乱象要不得


×千人一面的教育


(丰子恺漫画:某种教育)


解读:

“流水线”教学,千篇一律,抑制了孩子的个性成长。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关键,尤其是针对学龄前幼儿,要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而教育方法,不应该是信手拈来的已成之物,而是教师和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创造生成的,适合每个孩子的方法,是量身定做的。这样的教育才是适合孩子的教育,才能让孩子在走出学校后,按照自己的天赋、兴趣、需要和能力,找到自己的位置。





×教育内容枯燥且一成不变

(丰子恺漫画:某种教师)


解读:

有的教师讲课内容永远不变,就像唱片机。不是讲课,更似背书,学生是否听懂并不在意。这不仅是在幼儿阶段万万不行,在整个教育中,都应该避免。老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认识。上课时,还要根据不同的课堂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教育不应该是死板的、照本宣科的、缺少创意的,而应该是自由活动的、开放的,且教师身体力行的。





×用“模子”塑造孩子

(丰子恺漫画:教育)


解读:

有一些教育者是预先做好一个模子,然后把孩子一个个往模子里按,只要符合标准,就是完成了任务。至于孩子的感受,却缺少关心。但是生理、心理发育水平决定了孩子的学习能力。能力发育有早晚、有快慢,不可能适用于同一标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优劣,何必强求千篇一律呢。





×希望教育一劳永逸


(丰子恺漫画:教师之梦)



解读:

老师总希望学生掌握知识能又快又多,恨不得把各门知识制成针剂,给学生一针针地注射到体内,数学一针、历史一针、地理一针、音乐一针。教育是长期的过程,从孩子出生起就开始了,不仅在学校,也在家里、在社会,不仅是老师教,父母也很重要。没有任何教育是可以一劳永逸的。





×所有人都是同一个标准

(丰子恺漫画:程度)


解读: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家庭环境、学习风格、发展状况都有差异,因此,没办法用同样的标准来评价。教育者尤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也许现在这个小孩发展水平不如另一个小孩,但他兴趣广泛,做事很有条理性、计划性,也许你可以预计发展到后面他可能会不一样。教师的目光要长远一点。



 


×不爱学习,就强制要求


(丰子恺漫画:用功)


解读:

孩子“不爱学习”依靠说教和强压并不能解决问题。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不爱学某样东西,也许是缺乏自信,也许是缺乏适合的环境,也许只是缺少小伙伴。他们适合的不是填鸭式的教育,他们更适合在真实的情境中、在亲身的体验中、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成人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责罚、强制要求,或者盲目比较,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解决表象的问题。





×把孩子间的冲突太当真


(丰子恺漫画: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


解读:

两个孩子发生了矛盾,家长立刻介入,翻脸,甚至差点打起来,但与此同时,孩子却已经和好了。冲突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契机,这意味着孩子长大了,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当动作发展先于语言时,他们用动手来表达。孩子的冲突和成人的冲突在本质上就不同,成人往往替代孩子去感受,比如孩子吃亏了、孩子受到了侮辱、谁对谁错等,这其实用的是成人的标准,而不是孩子的眼光。如果大人不加以分析就直接制止,甚至是暴力救火,可能因此让孩子失去和别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机会。




 

×按照成人的步伐要求孩子


(丰子恺漫画:我们设身处地,想象孩子们的生活)

解读:

当孩子在路上慢悠悠走路时,有的人会觉得孩子是在浪费时间,一着急就拉着孩子往前走,这其实是出于成人自身的“最大效益法则”,他们害怕浪费自己的时间,希望孩子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做事情,这其实是在打乱孩子的生长节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发展自我,他们有自己成长的规律和节奏,也许是静静地蹲在地上看蚂蚁,也许是小心翼翼地端着一杯水,也许是把门关上又打开如此重复……这些都是孩子在构建自己的认知和内心的过程,成人不妨慢一点,不要让孩子吃不消。




 

02/

丰子恺眼中的儿童:比成人更加“健全”

 

丰子恺育有7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为此还专门创作了一幅讽刺漫画《小大人》。缘起是他曾看见:男孩被父母穿上小长袍马褂,戴上小铜盆帽,教他学父亲走路;女孩被父母带到理发店里去烫头发,在脸上涂脂抹粉,教她学母亲一样。在丰子恺眼中,这样的“小大人”简直是“畸形发育的怪人”。


在陪伴子女成长过程中,丰子恺认为自己才是那个受到启发的人。他经常感叹孩子的世界纯真美好,折服于孩子的惊人创作力与全情投入,关心子女却努力不充当评判者。


他曾说:“教养孩子的方法很简便。教养孩子,只要教他永远做孩子,即永远不使失却其孩子之心。”因为,只有孩子最能完全见到事物真相。

 

瞻瞻!你尤其可佩服。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你什么事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外婆普陀去烧香买回来给你的泥人,你何等鞠躬尽瘁地抱他,喂他;有一天你自己失手把他打破了,你的号哭的悲哀,比大人们的破产,失恋,brokenheart(心碎),丧考妣,全军覆没的悲哀都要真切两把芭蕉扇做的脚踏车,麻雀牌堆成的火车、汽车,你何等认真地看待,挺直了嗓子叫“咕咕咕……”,来代替汽油。

——《给我的孩子们》

 

你们每天做火车,做汽车,办酒,请菩萨,堆六面画,唱歌,全是自动的,创造创作的生活大人们的呼号“归自然!”“生活的艺术化!”“劳动的艺术化!”在你们面前真是出丑得很了!依样画几笔画、写几篇文的人,称为艺术家、创作家,对你们更要愧死!阿宝!有一晚你拿软软的新鞋子,和自己脚上脱下来的鞋子,给凳子的脚穿了,刬袜立在地上,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的时候,你母亲喊着“龌龊了袜子!”立刻擒你到藤榻上,动手毁坏你的创作。当你蹲在榻上注视你母亲动手毁坏的时候,你的小心里一定感到“母亲这种人,何等杀风景而野蛮”罢!

——《给我的孩子们》

 

由于“热爱”和“亲近”,我发现了一个和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儿童世界。在这里可以随心所欲地提出一切愿望和要求:房子的屋顶可以要求拆去,以便看飞机;眠床里可以要求生花草,飞蝴蝶,以便游玩;凳子的脚可以给穿鞋子;房间里可以筑铁路和火车站;亲兄妹可以做新官人和新娘子;天上的月亮可以要它下来……我深深地理解他们的心理,兴奋而认真地作这些画。

——《子恺漫画选》自序


(丰子恺漫画:破碎的心)


儿童比成人更“健全”

丰子恺在形容儿童时,用的最多的是“健全”。在身体上,大人很聪明,他们会思考、会取舍、会用巧劲,明知事情毫无完成的可能便会放弃或转变方向,智慧可以习得,但勇气和执着却一去不复返。而儿童认定一件事,便拿出自己全部的力气和气势,尽可能伸展躯干竭尽全力地达成目标。这也是人类的原力,只毫无保留地保存在儿童身上,所以儿童便比成人更加“健全”。丰子恺认为成人举止谨慎,是因为“身体手足的筋觉已经受了种种现实的压迫”而变得穷屈,而孩子们的身手是健全而充满活力的。

 

儿童不是“小大人”

丰子恺认为儿童是儿童,儿童不是小大人。成人不能将儿童看做是准备成人的小大人,并以成人的标准和意愿对待儿童。针对当时社会将儿童成人化的现象,丰子恺曾予以严重的批判。丰子恺在1927年所写的《儿童的年龄性质与玩具》一文中这样说:“我近来深感于世间为儿童者的苦痛。椅子都是小孩子们所坐不着的,桌子都比小孩子的头高,门都是小孩子开不着的,谈的话与做的事都是小孩子所听不懂又感不到兴味的。”尤为甚者,小孩子的主张、意见与大人冲突时,大人不讲理地拒绝、斥骂,甚至吸打。”

 

儿童期是黄金时代

儿童与成人完全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成人的世界由于受实际的生活和世间的习惯的限制,所以显得非常狭小苦闷,而孩子们的世界则不受这种限制,非常广大自由。年纪愈小,其所见的世界愈大。丰子恺认为,儿童时代是人一生中唯一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儿童的种种行为都是“惟我独尊”式的,全然没有成人的“遏制”“忍耐”“牺牲”等。然而,儿童这种健全的天赋会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失去,以致儿童长大后就离开了他们的黄金时代,成长为可悲的成人。

 




 

03/

儿童艺术教育:到寻常生活去发现

 

丰子恺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他穷其一生都在赞美儿童,他的美育观念也与儿童息息相关。他说:“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我们的黄金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可以因了艺术的修养而重新面见这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丰老用自己的一幅幅画,践行着把艺术融入到寻常生活的美育思想。他说:“人要像小孩一样,怀有一颗善良纯真之心,看待世间万物,才会懂得那些小事的真正趣味,才能看到更多生活的美。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

一个孩子把自己的小鞋脱下给凳子“穿”上,正在得意地欣赏并歌唱自己的杰作时,却遭到妈妈的呵斥与干涉,丰子恺看了很不忍心,忙把孩子抱过来百般抚慰,埋怨妈妈不该粗鲁地摧毁孩子的创作。他曾写道:有时他们要把一杯茶横过来放进抽斗里去,要月亮下来。有时他们把牙膏挤出来尝试,把小手伸进痰盂里研究。一般人会笑孩子“傻”,骂他们“淘气”,进而禁止甚至打骂,但在漫画家的心中,唯有孩子才是不受大自然支配、不受社会约束的创造者。孩子们的世界何等广大!

 

(丰子恺漫画:阿宝两双脚凳子四双脚)

 

解读:

幼儿世界是相信万物有灵的,大约从两岁开始,孩子们认为所有的物体都有生命,比如椅子也需要穿鞋、茶杯会生气。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才慢慢意识到其中很小一部分拥有意识。这也是为什么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心的,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鸟蝶、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和花接吻、和玩具玩耍,他们往往能注意大人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所不能发现的点。



艺术不只有技巧

健全的艺术教育不仅注重描画唱歌的技巧,而必须注重其在生活上的活用,譬如儿童无故在白色的粉墙上乱涂、在美丽的雪地里小便,这都是图画、音乐教育不健全之故。不然,儿童应有爱美心,不忍无端破坏世间一切美景。有的儿童,无故毁坏自然,无故残杀生命,以破坏为乐,就是不艺术的。

 

(丰子恺漫画:吹拉弹唱)

 

解读: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因此针对幼儿的艺术教育,不在技巧,而在熏陶。他们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不适合过早地过多地接触太多技巧性的东西,关注点应多放在艺术兴趣、艺术环境、艺术礼仪上。相比技巧性的练习,这些东西更能伴随孩子一生,且为孩子日后的艺术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基。




喜欢胡乱涂鸦

“爸爸不在的时候,这里,便是你的天地。爬上椅子,干脆站在上面,拿起笔,便要进行创作。纸上会有一圈、一圈的墨迹,还会有大小不一的墨点——至少桌子不会干净了。此时,你身后就是你未来的财富,墨香会将你引入一个未知的美妙世界。回过头,你要继续创造、创新出属于你自己的一片蓝天白云。

 

(丰子恺漫画:爸爸不在的时候)

 

解读:

画画,是表达的另外一种方式。孩子天生喜欢胡乱涂鸦,他们对绘画天然不排斥。最开始,他们拿着画笔,不受限制地涂鸦表达。渐渐地,他们开始画一些线条,三四岁后,他们才开始慢慢画出人物的手,因为这标志着他们在慢慢确定自我。绘画是孩子的表达方式之一,透过这面镜子,成人可以窥探到孩子内心的风景,体会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更好地爱孩子。


编辑/鲁阳阳
图片/来自网络
设计/林惠卿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聚焦《评估指南》,我们要做的改变——来自杭州西湖区的21条思与行


冯晓霞:《评估指南》强调以评促建,而不仅是给幼儿园打个等级


又是一年两会时,有哪些内容与你相关?


《评估指南》背景下,如何真正做到全面、客观、真实的观察与记录?


女神节拒绝emo:没事儿,过完今天就好了




我就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