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编探园丨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学前仅八项!本期我们去探它!

李晗 人文幼学
2024-08-24



青岛是个好地方。西海岸区是典型的北国风光。山下有一所城堡外观的幼儿园,门口花树笼罩的长方形石幕上写着“青岛西海岸第一幼儿园”。最近教育部公示了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名单和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名单,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幼儿园的《自然天放·尽性成德:幼儿园绿色课程25年创生实践》斩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这是青岛市唯一一个一等奖,也是山东省唯一获一等奖的幼儿园。


探访这所幼儿园,不是因其光辉履历。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幼儿园创建于1990年,拥有香江路园、怡和嘉园园、盛世江山园、长白山路园、石雀滩园,实验园。2018年,第一幼儿园成立西海岸新区首个教育集团,实行集团化办学。


在全国范围兴起的集团化办学热潮,是为解决区域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与效率双赢。如何在最短时间,以最快速度,高起点地推行,这是所有集团化办学所面临的难题。管理难度加大,优质资源被稀释,教师凝聚力缺乏,控制与被控制的边界,专业与优质如何保证,自主办学的空间如何设置等等问题都是每个集团化必须解决的问题。


今天,我们走进青岛市西海岸区第一幼儿园,试图寻求答案。





01/

23岁新入职教师

能写出2000余字的专业观察是常态



诺诺来到“沉与浮”区,将叉子、纸壳扔进水中,转头跑到搭建区拿来一块小积木放在纸壳上端,用小手压了一下积木,纸壳沉了下去。诺诺又拿小积木放在叉子上,拿着木块一直往下按,叉子浮在水面。诺诺说:“这块积木不太重,叉子下不去。”

(诺诺进行尝试和猜想,认为叉子下不去的原因是积木不够重,达到评价系统中“实验、预测并得出结论”维度水平4: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经验和认知做出预测。)

诺诺找来一块大积木,将小积木放在大积木的上面,两块积木放在叉子上面,叉子又浮上来。诺诺说:“为什么叉子不能沉下去?我觉得积木有点重啊。”(积木叠加是诺诺对猜想的验证,她认为:积木是重的,重的东西可以将叉子沉下去,小积木不行,两块一定可以,达到评价系统中“比较与测量”维度水平4:儿童会用有比较性的测量用语,对人、物或事件进行比较或排序。)

这一次,诺诺把叉子放进带有洞洞的绿色塑料盒,又放进了几块石头,投入水中后,石头和塑料盒子沉下去,叉子又浮起来。(诺诺想到叉子上浮原因,所以借助石头和塑料盒两个物体的力量让叉子沉下去。)……



这是23岁新教师臧晓宇的观察记录。原文两千多字,详细记录科学区里诺诺的探索。可以看到这位刚入职的老师,对儿童的活动有细致的观察,思考,解读(对标读懂儿童系统),分析。在最后的整体解读中,老师思考接下来将从“鼓励大胆猜想,鼓励持续性验证和调整,记录实验过程”  等方面为诺诺提供个性化支持。



02/

给我们一个拐棍儿

就可以撑起幼儿园大半个天


臧老师记录中所对标的“读懂儿童”,是一套观察评价体系。儿童一日生活皆是课程,但需在看得见儿童,看得懂儿童的基础上,教师才可做有针对性的支持。基于《指南》,收集200所幼儿园案例以及1000个教学实践,集合国际先进观察评价教学理念,读懂儿童研究院研发的这套 COA观察评价法,正是为解决新教师专业成长问题而来。

园长邵瑜是偶然在网络上看到“读懂儿童”的信息,她感到这是很科学,很速成的法子。当机立断,引进来。她看重的并非读懂儿童所宣传的评价,而仅仅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就是一个拐杖!邵瑜说,我们总强调老师观察和解读儿童,可具体怎么做,你得给她一个拐棍儿。《指南》里有一些指标,落到实际,依然令老师头晕。读懂儿童介于《指南》和落地之间,老师可以参考读懂儿童的指标来行事,当他看到孩子达到了某个指标,他就知道下一个成长点在哪里,接下来可以有怎样的准备和策略。

<<向右滑动<<


山东人骨子里有一种豪气,认准了就干。邵瑜是婉约而简静的女子,却也是理性果断,直达目标。2017年,读懂儿童在幼儿园里全面铺开,观察和解读儿童成为老师们最重要的话题。每一个事件有依据,每一个发展有参照,每一个行为背后有策略。在很多资深幼教人士看来,这样的一一对应一板一眼恐怕偏离真实生活,禁锢思考。但邵瑜不这样看,她说,过去老师解读儿童是泛泛的谈,流于感觉。而现在,有理有据。尤其是在跟家长沟通中,老师自然而然会用到其中内容,慢慢地有了自信,展示出专业的形象。

从2017到2019年,第一幼儿园的老师们撰写出读懂儿童记录共计35986篇。这是邵瑜希望的,先按部就班,依葫芦画瓢。大量积累,大量实证,从量变到质变,实现超越之后, 拐棍儿自然就可功成身退。

这样的拐棍儿还有来自新西兰的学习故事,同样是一套评价系统,同样是帮助教师观察、理解并支持儿童的持续学习。邵瑜在“拐棍儿”这件事上是有些拿来主义的,凡是利于教师提升专业化水平,利于师幼互动,都是她拿来的内容。“你要借力,不要自个儿孤独地捣鼓。”




03/

一种叫文化的东西

说不清道不明但摸起来一定很温暖



8-9点20之间,是自选或户外活动,各班在时间和安排上有不同。比如吃早餐,大班半小时,中班40分钟,小班则又多5分钟。一点小差异,让人感到某种叫做文化的东西。

“绿色教育,自然天放。”在大厅里,迎面墙壁浮雕镶嵌着幼儿园所倡导的这八字教育理念。


<<向右滑动<<


大厅左侧是“绿色家园”诞生记。幼儿园是什么时候诞生,一开始的工地是什么样子,挖挖机在工作,房子慢慢盖起来了,工人们在装修……一系列图片,记录和反应着幼儿园从无到有的过程。右侧是整整29届孩子们的毕业照片墙,这当中很多孩子长大成为现在的家长,再一次出现在照片墙上,让人不禁感叹于岁月如水。

当幼儿园还只是一块地皮时,邵瑜就开始介入幼儿园设计规划,使每个空间的设计都蕴含教育理念。从图纸的设计到细节的设置,从户外到室内,从环境创设到投置的每一个材料,都基于一种理念:以儿童为中心,遵循课程观。于是,冰冷的建筑,被赋予了灵性和教育的温度。这种灵动,体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美术室。材料之多,之繁杂。孩子们都在“潜心创作”,捏泥巴的,画树根的,画沙画的,画悟空的,做服装道具的。他们是在为月底即将要呈现的戏剧做准备。

木工坊。个个儿都是能动手,能坚持,不怕麻烦,心思缜密,能干大事的小鲁班。钻孔,钉钉子,锯木头,他们忙活的,也是为月底即将呈现的戏剧做道具。

 

<<向右滑动<<


生活小厨房。物品摆放十分有序。从墙上张贴的图片可以一窥孩子们学习过程与成果。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做过典型和非典型美食了。蛋挞,寿司,棉花糖,月饼,姜枣茶,山楂罐头,地瓜干!

 
<<向右滑动<<


种种迹象表明,这绝非新园应有的样子。它是一所经历了岁月,积累了经验,管理精细,运作流畅,处处充满教育痕迹的老园。然而它却又实在地是一所新园。对于我提出的这个问题,保教主任蒲倩倩,88年生,可以在几百人讲堂镇定自若发言的她表示很意外。她说,我们一开始就是这样,虽然是新园,可一直传承者老园的文化和内涵,延续优秀的管理以及一直追求专业化的道路,虽新,却又成熟。




04/

若仅有技术的专业化

你一定得不到教育本身带来的报酬


这是园长邵瑜希望达成的效果。

西海岸新区第一幼儿园自1990年建园以来,已先后建分园6所,2020年还有一所在筹备。在她看来,所有新园都带着老园的传承,所以不是纯粹的新,不需要经历新园的摸索期和成长期,一开始就是比较高的水平。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公办园的背后,优质资源被稀释是必然的发生。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邵瑜园长笑了一下,说,我也很头疼。不断开分园,骨干老师就不断分流。再加之它是西海岸新区龙头园,各方面需要人才,都从第一幼儿园出。如此一来,被分化的情况更频繁。再加之老师非常新,平均年龄23.7岁,要肩负起时代之重任,呵护祖国之未来,的确太重了。



但必须做。邵瑜的第一杀手锏是,重点抓教师专业化成长。

何为专业化,在她看来,不是专业技术的专业化,而是面对教育事业的初心和坚持,也就是所谓德的部分。自然,质朴,纯粹等成为园所文化中的标签,在它里面的老师并不太注重外在和利益,颇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之风。

有多能战呢?2016年5月底,第一幼儿园承接了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启动仪式,观摩在怡和嘉园进行,由于地方太小,会议则在长白山分园进行。“那时长白山还没开园,几乎是个大工地。”事情来了,就要完成,这一众女将,硬是在20多天的时间里,把现场给打造出来。老师们的能付出甘奉献,强大的执行力正是园所文化所孕育的结果。

然后是教育专业的专业化发展。对于几乎是2-3年新老师的局面,每年要进30多个新老师,并承担全区招聘新老师培养工作的局面,第一幼儿园的做法跟大多集团园没区别。



那就是,培训!新教师一来,先封闭式学习一周。有的老师培训两天就撤了,太难了,干不了。邵瑜说,我就是要先逼迫他们,让他们一来就感到巨大压力,能承受住第一周压力,以后就会觉得,呀,还挺轻松。培训之后,是标准化操作,帮扶,结对,师带徒,上模仿课等。当然,有很多走出去的学习机会。仅2019年一年时间,第一幼儿园教师培训费已高达七十多万。

不觉得苦,不觉得累吗?在邵瑜看来,工作不仅是养家糊口的职业,也是事业,更是完善自我成长自我的途径。当岁月流逝,回顾过往,不曾奋斗过,拼搏过,痛哭过,大笑过,那才叫真正的苦。你是专业的老师,你不是普通的老师。当老师进入专业的层次,行走在专业当中,他才会感到自我价值的意义。

教育本身就是报酬。杜威这话一点没错。




05/
不是北京上海深圳的
而是从你站立的这片土里面长出来

在实验园区,全系统的菜园子,分为种植区和养殖区。鸭、鹅、兔、羊,还有专门供它们戏水的池塘。

横贯东西的山丘,是孩子们登高望远以及滑草的好去处。从山坡上滑下,吹着青草味儿的风,大地迎面扑来,身心何等快意。




还有一条资格的渔船。是实验园刚开园时,老师们顶着40度高温,走访小渔村收购的废旧渔船,运回幼儿园后,经过细细打磨、喷绘,如今也是孩子们最爱的“打卡地”。



一条小河贯穿于整个户外区域的南部,穿过小桥,绕过小山,沿着围墙一直延伸到菜园子中,勾连着农场中的水塘。水塘中会有睡莲摇曳生姿,水岸边会有芦苇和蒲草随风飘摆。构成一个小型的自然界,尽显绿色教育的生态。

邵瑜说,所谓绿色教育,并不是特指表面看上去的生态或森林。绿色,它的核心意思是自然,是来源于生活,是与我们的日常息息相关,与脚下的这块土地紧密相连,是和孩子的生活没有距离。这样一些内容和课程,遵循儿童成长规律,遵循游戏的精神。



她非常看重“土生土长,从地里自然长出来的”这样一种概念。我想大概就是本地化。你这个土壤就只适合你这种课程,你这里的孩子就是过这样的生活。不是单独给立一个东西,不是上海也不是北京的,甚至都不是山东,而是青岛,西海岸,这个区,这条路,这块土坡下,属于孩子自己的东西。

土生土长的课程,就是孩子自己的课程。




06/
为啥一定要固有课程照着做
是为老师和孩子的成长保个底啊

所以有神通广大美猴王。年年做,每个班都做。


神通广大美猴王


所以柿子熟了,我们每个园区都摘柿子。


柿子熟啦


所以下雪这件事也是课程资源。


下雪啦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在第一幼儿园,你能很轻易地发现,全园,大中小班,分别都在做同样的事,而且做得热火朝天,仿佛个个都在搞大事,这是幼儿园的园级课程。相同年龄,不同的班级的孩子,进行相同的主题活动。这在当前盛行生成课程,班级课程,个性化课程,微小课程的今天,显得十分保守和落后。

预设,固定,计划,这些字眼统统与当前所倡导的差异化,个性化相去甚远。难道不应该追随儿童,解放天性吗?大势所趋,第一幼儿园为何还在原地?

邵瑜有自己的考虑。一方面是基于现实,一方面是辩证思考。园本课程,顾名思义即指以幼儿园之“本”为基础的课程,是在幼儿园现实的根基上生长起来的与幼儿园的资源、师资等条件相一致的课程,是本园的文化下,由本园的老师进行,针对本园孩子成长,解决本园实际问题的课程。



这个本,一个是“本地的,在地的”,它与环境,环境中的人和事息息相关。比如柿子熟了。原本是厨房师傅摘,后来,在2011年老师们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让孩子来摘?交给孩子,问题就来了,树那么高,怎么才够得到?什么工具更好用?一共有多少柿子?怎么捂柿子,怎样熟得快等等。后来,摘柿子被选入园本课程,这是环境带来的本。还有小河结冰这件事,孩子们天天探索它,没准哪天也成了园本课程。

另外一个本。是本园现状。老师们太年轻,大部分是三年以内的新老师,没有能力去驾驭主题,生成活动。园本课程就是新教师又一个拐杖,拿着一套成熟的主题课程,学习和模仿的绝佳范本,他的成长速度一定不会慢。

而辩证的思考结果,是第一幼儿园实证来的。2000年,第一幼儿园做过一段时间生成课程,很快就发现问题:为了找兴奋点,老师本能地关注班级内比较聪明灵活的小朋友,因为这样最容易生成课程,好的案例源源不断。可是其他孩子呢?发展相对慢或滞后的,显然就被忽视掉了。“你不能批评老师说,他们这是带了偏见和功利性。应从从管理机制上去调整,不要为了追求不一样而不一样。”

于是回到原点。园本课程就是为了保底,让所有孩子都可以有发展。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但问题又来了。原先老师一脑子热情,现在有预设,今天干啥,明天干啥,下一个主题是啥,完全可以不过脑子。于是又调整:把做课程变成玩活动。课程是活动的,按部就班就没法做。在原有的基础和观察之上,你还是要去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每学期有两周时间给老师们自由发挥,每一年的计划和主题,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于是同样的主题,同样的年级,便有了不同的做法。




07/
理想主义者的现实是
放长线钓大鱼和一把好牌

我觉得邵瑜是一个现实主义。可她偏偏说自己是理想主义者。

她拿来主义,凡是能促进专业发展的工具也好,体系也好,迅速拿来就用。她特别现实,知道自家的天花板在哪里,不搞花哨与意识流,专心解决常规和日常的问题。可是她却说自己是理想的。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的内心一直怀着某种初心和良善。

在微信朋友圈见有人发金伯利.克里斯普的一段话说:“我相信,对早期教育工作者来说,善良远比其他素质都重要。孩子们也许会忘记他们做了什么,但是他们从来不会忘记他们是如何被对待的。”不知这金伯利是谁,但却极其赞同这段话,这大概也是邵瑜和她的团队的追求了。

相信也只有真正的强者,才可以怀着最崇高的理想,做最现实的事。也许这些事情在滚滚的历史洪流中算不得什么,但却真实影响一个孩子,影响他们将来的幸福人生。



这个理想的现实主义者或者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她觉得自己手里真是一把好牌啊!而且还要做长线钓大鱼,潜力无限呢!

其中一张好牌,是以孙虹钰为代表的硕士研究生。孙虹钰,一开始是不稳定的。一进幼儿园,就从天上摔到了地下,拿笔杆子做研究的转眼就要给娃们擦屎洗裤子,换谁也受不了。后来,她花了一学期时间观察一个特殊儿童,因着自身特长把建构区活动琢磨得透透彻彻,又当主班老师,如是两年,到底在一线安下心来。

对于较高学历的老师,邵瑜一开始的计划是:跟较弱老师搭班,取长补短。后来发现不成!必须一来就跟着优秀老师,而且最好是硕士搭硕士,有共同语言,强强联手,干劲就出来了。一开始,她的计划是:让硕士们带一阵子班,然后转到教研管理等岗位,不但发挥其长处,也是园所现实需要。后来发现,真的不成!


“因为那样太对不起他们了,对他们个人发展太不利了!”邵瑜说,我是咬紧牙关放他们继续在班里,一定要呆够时间(小中大班轮一遍),一线磨练切身体验,将来才有信心有底气。否则就是无根之木,未来的发展会很受制约。

她的做法很有前瞻性,而且老谋深算。她算了算,如今教师学历水平不断提高, 园所吸引不少研究生,再加之60%以上是本科,我慢慢等他成长,过个三五年, 等他们成长起来,会有很大的超越。“所以我很有信心。我们一直用专业手段去引领教师,一直不放弃专业价值和理想,必然成为专业的高地。”




集团化办学的故事就讲完了。这个故事只是中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缩影,一个小分子。2020年18个班规模的新园建设,注定又是一场硬仗。后续,还有四所分园从集团脱离,独立财务和法人,从集中走向松散。在邵瑜看来,这是集团化办学的最好归宿。如同孩子长大必须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一样,集团也仅仅如同一个母亲,看顾分园,然后任它展翅高飞。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幼儿园集团办学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这艘航母上搭载的多个战斗机是:优秀文化的继承,一以贯之的绿色理念,园本课程的模仿实践,以及数个拿来可用的拐杖支撑……

一句话,关乎人,关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尊崇教育,尊崇专业。专业是什么?邵瑜有阐述。不仅仅是技术的专业化,更有教育理想与情怀。须知,教育是生命的一场遇见,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持久的奋斗和探索的过程。不仅要求有职业资格的认证等外在的条件和保障制度,更是一个从业者群体和教师个体的内在的自觉追求,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

愿每一个领航者,都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句话实在太红太正,但却再恰当不过了。





文字/张小满
编辑/陈梓汇
图片/部分由受访幼儿园提供
设计/赖丹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毕业季倒计时,这个班的孩子准备记录100件小事


大家说丨鄢超云:幼儿园品格启蒙如何落地,从这12个活动入手


听说最近“倾听儿童”很火?这7条倾听箴言赶紧码住!


品德启蒙丨幼儿阶段“诚实”品格的内涵与养成路径


在小小的花园里挖呀挖呀挖,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




我就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