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一节过后,还需要劳动吗?

人文幼学 人文幼学
2024-08-24


五一期间,不少幼儿园和小学都布置了扫地、擦桌、丢垃圾、整理衣服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甚至还需要在群里拍照打卡。那打完卡,还需要劳动吗?对于一些幼儿和成人来说,劳动教育往往被误解为仅限于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的特定活动。实际上,劳动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节日的象征性庆祝,它应该是一种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持续过程,体现在每日点滴的生活实践中。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性格和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日常的劳动实践,孩子们可以学习到责任感、合作精神和自理能力。无论是整理玩具、帮助打扫教室,还是在园内的小型菜园里帮忙浇水、除草,这些简单的劳动活动都能够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对劳动的基本认识和尊重。


动教育不仅仅是关于培养孩子的实践技能,更是关于培养他们的品格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应该将劳动教育融入孩子们的日常活动中,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本期,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劳动的那些事儿。





01/

自主劳动的人

是自由而快乐的


现在,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劳动教育,会围绕劳动教育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但也许我们缺少了一种发问:被提高到了国家层面来重视的劳动教育,究竟对人、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怎样重大的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因为在漫长的进化中,劳动使人类解放双手,学会使用工具,演化出直立行走,又在劳动中创造出了交流需要的语言。简单而言,就是劳动使我们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成为食物链顶端那个王者。

其次,人天生有对劳动的渴望和追求,当然也必然包括儿童。在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中,将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3—6岁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主动感与内疚感的冲突。他的研究表明,儿童常常会要求自己独立完成一些任务,如吃饭、穿衣等,如果成人支持了这样的自主行为,那么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就会得到发展。如果成人事事包办,不相信儿童能够完成这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儿童就会对自己的活动产生内疚感。

在这里,劳动远远超出了仅仅锻炼身体动作和自我照料的范畴,它深刻地塑造了孩子的个性成长、智力提升和人际交往……作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如同游戏和品德教育一样,渗透在日常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并伴随儿童一生。

延伸阅读:● 被称为“辛者库”的幼儿园,给“劳动教育”带来什么思考



02/

专注于当下生活


劳动让人专注于当下生活。列夫·托尔斯泰这样说过:“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孩子们随口就能唱出《野摩托》《孤勇者》这样的网络神曲,谈起各类网红更是滔滔不绝。儿童和青少年越来越多地沉迷于网络,3-5岁儿童心理行为异常发生率比十年前明显增加,对于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儿童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学习的。生活就是幼儿劳动的真实场域,幼儿的生活离不开吃、喝、拉、撒、睡,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都是劳动教育的生动实践,经由这些日常生活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成人也是如此,当我们放下手机,专注家务劳动,或是炒菜、洗碗,或是打理花园、浇水、松土。夕阳西下,你也能有一种岁月静止、岁月美好的感觉。

或许,成人可以与孩子一起,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家园合力。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自己能做的事情,回到家里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依赖”心理。对于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的薄弱环节,老师需要和家长沟通,让家长充分信任孩子,大胆、放心地让孩子去做,做不好也没有关系,不要过度苛责,放下手机、亲身示范是最有效的途径。

延伸阅读:● 寒假在家只会玩?一日生活十步曲帮你抓住教育契机



03/

凡是儿童能够做的

应当让他自己去做


对于幼儿园来说,实践劳动教育就是在新时代背景之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基本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幼儿园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是几乎所有幼儿园的命题。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教育实践中也存在诸多误区和脱节。

幼儿园老师经常带领孩子一起参与“种植园浇水”“菜地拔草”等劳动,幼儿象征性地拿着小水壶喷洒几下,在菜地里随意拔几株草,随机的劳动时间加碎片化的劳动任务导致了幼儿为劳动而劳动。为鼓励幼儿劳动,有的幼儿园会下发任务清单,比如在家完成扫地、倒垃圾等任务后,可以在家园联系册“做家务”一栏盖一个小印章。这样的活动,让幼儿越来越重视在任务驱动下完成劳动行为,从而忽视了劳动过程与生活的链接。

为了让动作慢的幼儿能跟上其他幼儿的节奏,有的老师直接喂饭;不会挽袖子又赶时间,三下五除二给挽上……这当中当然不乏可能是个别化儿童的对待方式。但同时,透露出的正是老师的儿童观、儿童立场。《评估指南》里说要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这是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态度。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中提出了两个“凡是”: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去想。也就是说要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不要剥夺孩子劳动的权利。

我们的的劳动教育当然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擦桌子、扫地,更为重要的是孩子通过劳动形成的认知、习惯、态度以及品格。不是简单的为了劳动而劳动,而是通过劳动,孩子成为一个有着健康身体、健全人格的独立自主的现代人。也是在通过劳动,回应国家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延伸阅读:● 听说你们中小学才开始学煮饭?我们幼儿园早就开干了!




04/

关注儿童自我服务意识的启蒙


正确认识劳动教育,找到问题所在,解决办法自然而然也就明了了。相信孩子是一个有能力的学习者,把劳动教育融入到一日生活之中、融入到课程之中,在劳动教育中关注儿童认知习惯与品格态度的发展。但具体应该怎么落实呢?我们从幼儿的年龄发展的特征出发,基于《指南》,结合一些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实践,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劳动教育操作指南。

我们要着重关注孩子自我服务意识的启蒙,比如可以通过示范、图示、儿歌的形式,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喝水;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特性,在“娃娃家”投放简单实用的材料,幼儿可以通过给娃娃搭配不同的衣服、鞋子和帽子,对穿脱衣服产生兴趣;在种植活动方面,可以请孩子带一些植物到幼儿园,然后由他们自己来照顾。进入语言敏感期的他们,很乐意接受新鲜词汇,我们借助“把积木收好,就有更大的地方玩其他游戏了”“老师需要你帮忙拿一下绘本”,等等这样的语言,引导孩子们积极做事。

我们不用过于介意孩子的“不听话”“执拗”,重要的是这阶段的孩子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便不断产生对人和环境的信任和依赖,并因此心满意足,变得安静、专注。




05/

使其成为大人的“小帮手”


中大班的孩子们正处于一个充满好奇心和学习欲望的年龄,他们渴望参与各种活动,尤其是那些能够让他们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劳动实践。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鼓励和引导孩子们参与到适宜的劳动活动中来。

中班孩子能分清衣服正反面,且喜欢自己穿衣服,并且为此自豪。如果成人懂得放手,让孩子尝试和感受的话,你会发现多了一个“小帮手”。老师可以让孩子自己尝试叠被、穿衣;关于洗澡,可以请孩子们自己讨论怎样才能洗得干净而且不着凉,洗澡有哪些步骤,在讨论之中寻找答案;让孩子们参加班务劳动,如自己取餐、收碗筷、洗水杯等。

大班孩子对时间的概念也有了基本了解,初步建立了时间意识。老师可以把劳动教育与幼小衔接结合起来,要求孩子自己整理书包里的物品;通过在游戏或一日生活中使用小闹钟、小沙漏帮助孩子们建立时间意识。

此外,老师也可以让已掌握某些技能的孩子当小老师,一对一地帮助个别暂时不会的孩子,有时遇到总也教不会的情况时,鼓励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更多内容大家可以参考图文中的表格。

延伸阅读:● 这里有一份幼儿园劳动教育全指南,请查收!



编辑/陈梓汇
图片/人文幼学
设计/陈相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劳动节特辑③丨五一出门赏花、谁来照顾你家?劳动教育如何实践?


劳动节特辑②丨劳有所获、心有所居,劳动教育存在哪些误区?


劳动节特辑①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劳动的意义是什么?


在“数学单科为王”的背景下,幼小衔接中的数学活动可以怎么设计?


全人教育理念之下的品德启蒙是何样态?




我就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