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

小王随笔 小王随笔 2023-01-13
上周读了一本文采斐然的小书:《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作者是俄国哲学家赫尔岑(1812-1870)。这本小书是赫尔岑在1840年代初写的四篇论文的合集。

书名原文为 <Дилетантизм в науке>,用罗马字母直接转写为<Dilettantism in science>,而 dilettantism 的意思是:对文艺和知识有肤浅表面兴趣。汉语语境里,可能“叶公好龙”是比较接近的类比,指不求甚解、浮夸肤浅的人。

【图】青年赫尔岑 & 书封面 & 中年赫尔岑。

尽管这是一本很薄的哲学论文集,我也当然不能假装读懂了。我只想摘录一些印象深刻的句子,与大家分享,疑义相与析。

根据书末的注解,作者讨论了什么是“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强烈地批判唯心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与科学和理性的不可调和,竭力证明人不可能从根植于旧的历史时代的世界观获得满足,必须要探索和钻研属于新的历史时代的、服务于当代社会的科学。

科学与自我和解

作者甫一开篇便刻画了处于处于两个新旧交替世界的人们的精神面貌:一部分人抱残守缺,奉陈腐为瑰宝,却对即将到来的崭新世界视而不见。这些人既不能区分过去,也不能感知现在,更无法迎接将来。对于有思想的人们来说,这种生活格外艰辛和痛苦。

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人内心纷扰不安,无法自我和解。

既然自诩为学者、书生、思想家、文化人、知识分子,自认为能够敏感地察晓时代的变化,那么应对旧思想与新理念之间的冲突,这些人自然分外纠结。

作者将那些渴望和解的人分为两类:

  1. 一种人不相信科学,畏惧科学探索中的艰辛。
  2. 另一种人表面上懂科学,但认为他们能解决任何问题。

对前者,作者这样形容:

他们说:我们痛苦的心灵所需要的是慰借,而科学却对苦苦哀求面包的人报以石块,对破碎的心灵的哀号和呻吟,对祈求同情的涕泣,则报以冷冰冰的理智和一般的公式;以它那高不可攀的逻辑,无论对实际的人们,无论对神秘主义者,它都同样无法满足。……”【注:本文所有蓝色文字都是书中原文。】

说得多好!

祈福祷祝请往他处,贪易畏难勿入斯门。

科学不给予怜悯和同情;牧师、阿訇、和尚、拉比、巫婆、神汉可以做心理疏导,而他们属于旧世界。

对表面懂科学的后者,作者认为他们名为科学之友,实则科学大敌,伤害科学极深。不无幽默地,作者引述了亨利四世的话,但愿上天保佑我不受友人的伤害,至于敌人则让我自己去对付。扛着红旗反红旗的人才招致最多的反对。

科学是思想领域的和解,然而这份和解却只能通过理性地真诚求索获得。

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人

华而不实的作风乃是对科学的一种爱,但这种爱与对科学完全缺乏了解联系在一起。

华而不实的人依靠内心,而不是理性。

真理的裁决人是理性,而理性的裁决人就是理性自己,不是心,不是信仰,更不是某个高高在上的、平等地俯视众生的神秘主义的存在。

华而不实的人一着手研究科学就到科学之外去寻找衡量科学的尺度;理性的人不这么做。

科学与神秘主义


作者辛辣地嘲讽、犀利地批判神秘主义。

作者将这些似友实敌的人比喻为科学的伊斯兰教徒,又干脆以《科学中的佛教》作为第四篇论文的篇名,讽刺手持经典、自以为从无限空虚寂灭中知晓一切的人。

天主教的仪式把天国带引到地上,而新教的空洞的礼拜堂却只指向天空。…… 使人脱离一切现实主义的烦琐哲学神秘主义,—— 以几十种不同含意的对经文的真正曲解为基础的神秘主义,这里面,有一些是以骇人听闻的彻底性形成冷酷的荒谬绝伦,另一些则是狂信者的荒谬而艰涩的谵(zhān)语。

—— 作者将各大宗教打了个遍。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文章,用惊喜而无可置疑的傲娇口吻,在标题中宣传某大科学家是某教徒,某教已经提前一千年解决了量子物理难题,科学最终途径是通往某教的途径,等等。

这些是什么?

客气一点说,这是对于工作了约三千年才达到目前发展的人类的劳动毫无敬意。

不客气地讲,是一看到无法解释、难以名状的东西,不去格物致知,探查一个究竟,而是扑通,跪下了。——  其中有一些人是不可靠的,一听见枪声就会放下武器,以接近绝望的舍己精神,以令人起疑的毫不反抗的精神,来接受一切条件。

臣服于一个更高的存在,屈膝于一个神圣的召唤,心甘情愿地放弃对理性逻辑的辩难和对万千世界的探究,仅仅因为放弃绞尽脑汁的思考和穷心竭力的实验更简单一些,沉湎于暧昧不清的混乱无序的逻辑更容易一些。

总之,卑屈地在他人权威的桎梏下俯首听命。

科学需要行动


作者是坚定的实干家,鄙弃形而上的玄谈和空无一物的抽象 ——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无知之下自我沉溺的胡话,一点用都没有。

科学里没有柏拉图式的爱情——只想不做,因为这样的爱情无法孕育,新知识无法诞生。必须要行动,要实践,要把物理和化学变化的每一步都弄清。

科学是平等的


刘慈欣在《赡养人类》虚构了一个情节:一个星球上的人可以花钱“提升”自己的智力,而这种提升术由于价格昂贵,事实上仅仅服务于富人阶层。经过提升的富人,能掌握上百种语言,会几十种乐器,精通几十个学科知识,他们的精神思想境界远远超过普通的未经提升的人。渐渐地,提升了的富人们就不再视未提升的人为人。人分裂为两种人。

石黑一雄在《克拉拉与太阳》中也虚构了类似的情节:人们可以花钱“提升”新生的孩子,在一代人的时间里,社会的所有阶层都面临选择 —— 接受具有一定风险和巨大收益的提升术或拒绝提升。渐渐地,经过提升的新一代孩子有了自己的学习模式,大学开始拒绝未提升的学生。阶层划分泾渭分明。

赫尔岑认为:哲学和文明的全部事业就是在一切人的头脑里揭示同样的头脑。人道的全部建筑物就建立在智力一致这个基础之上;只是低级、微末,以及纯动物性的欲望上人们才是不同的。

在一切人的头脑里揭示同样的头脑 —— 从科学角度揭示真理的普遍性:人都是一样的人,没有超人或劣人(underman)。

推荐阅读

>> 参观国家基因库
>> 湖南桃源:维吾尔族的第二故乡
>> 《十亿美元分子》福泰制药初创的失败故事
>> 时隔14年芝大枪声再起,英才罹难
>> AlphaFold2领队Jumper奇人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复合型人才
>> 专访 | AlphaFold2是一艘曲率飞船
>> 【科大往事】潘建伟:科学是大众的
>> 天花往事:詹纳与牛痘接种术
>> 我仅做真理的党人:哈维与血液循环论
>> 有感于近日中科大芝加哥校友群的争吵、分裂与丑态
>> 《华罗庚》:影响了最多人类的数学家

公众号说明

“小王随笔” @xiaowang_essay 是小王叨叨唠唠的个人号,内容不垂直,目标不明确。本号的宗旨截取自小王的本科和博士母校的校训:理实交融,益智厚生

大多时间,这是一个关于科学科普和读书的公众号。原因无他,小王,书生耳。

出于小王的专业背景,本号的内容主要是:科学、科学史、科幻文学、工业党等,特别地,劝退专业化学、生物方面的可能会多一点。

鉴于小王的价值观:“天不生教员,万古长如夜”,viva la commune,也可能会随性地写一些激昂文字。

因为小王出生成长于东部地区的一个世俗而传统的老回回家族,本号也会关注历史、社会学、民族史、民族学等。

当然,公众号是“随笔”嘛,大好河山的游记、馆展寺园的观感也会有。

本号的发文频率取决于小王的工作生活状态,尽可能地,希望一周一文,如果无法做到,请见谅。

干货私货皆有,凭君自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