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终结左右还是终结欧洲 马克龙与勒庞的分歧所在

2017-04-25 张伦 有狐

文丨张伦(法国赛尔齐·蓬多瓦兹大学副教授)

4月23日星期日,法国总统大选第一轮选举结果揭晓。马克龙 (E. Marcon),这位39岁的年轻政治家成功出线。造成不蒂于一场革命性的震撼,一场不同于传统形式、将极大地改变法国政治面貌、运作方式、政治文化的“革命”。

1 拿破仑般的崛起 

仅仅两年多前,这位两周后有可能会成为法国总统的人物还不为人所知晓。他从未参加过任何选举,且只有被奥朗德以非社会党人士延揽进总统府做副秘书长的短暂从政经历,后因意见分歧挂冠而去;后又再次被召回出任经济部长,却再次辞职,创立政治组织“法国前行”(En Marche) 运动,仅一年,这组织已有 25万成员。今天,经此一战,马克龙已站在爱丽舍宫的大门,如无意外,将拿到钥匙,成为法国历史上自拿破仑以来最年轻的国家领导人。这在有着深厚的传统、政治关系与传承复杂的法国,不可谓不是一个奇迹。

那些各种有关其崛起的阴谋论的传言,在经过选战的各种揭传攻讦已被证明是虚构。如果说马克龙令人眩目的崛起是什么人设计的结果,倒不如说正如历史上所有类似的政治人物一如当年那年轻的军官拿破仑的浮现一样,是他自己的才华,更是历史的机缘、社会渴望改变的心理、政治力量失衡、沉滞共同造就的现象。

一个政治天才最重要的体现,首先在其对政治态势和社会潮流的洞察,其次就是其敢于行动的勇气及其在政治操作上的智慧。就这些来讲,此次选战已充分展示马克龙的政治天才:仅就这一两年来的行动包括此次竞选,基本上可以说没有什么大失误,且成功地利用了左右两大政党的内部分裂和政治失误,迅速壮大发展了自身。

此外,或许是上天的意旨,要法国来一次彻底的政治更新。马克龙的崛起不能不说有幸运之神的眷顾。此次大选,先有现任总统奥朗德因民意支持不高宣布放弃争取连任,后有法国的传统的左右两大党的初选,都将初选中相对温和的候选人右派的前总理朱佩(A. Jupé)和左派的前总理瓦尔兹 (M. Valls) 淘汰出局,左右两大党出马竞选的候选人阿蒙 ( B. Hamon)菲永(F. Fillon)都是双方阵营中相对激进向更左或更右立场偏移的代表,由此为试图在传统左右阵营中打开新中间路线的马克龙开辟了广阔的中间地带。

而随着一月底二月初右派候选人菲永因“空饷门”,声望急剧下跌,两个月来一直徘徊在17%到20% 的支持度之间,尽管保持了些右派基本盘,但一部分与朱佩立场相近的右派温和选民已转而支持马克龙,菲永最终无力回天。

同样,在左派阵营中瓦尔兹出局后,阿蒙固执其初选时的立场,没能很好地及时调整其路线向中间靠拢,加之在两次大选候选人辩论中都并不出色,给代表更加左派激进立场的梅朗松(J.-L. Mélenchon)以趁势而起的机会。而且,阿蒙和梅朗松这两位左派候选人各执立场,互不相让,最终彻底堵塞了左派进入二轮的可能。让马克龙坐收成利。此外在几次电视辩论中马克龙出色的政策说明和才华的展示,也相当程度上帮助人们增加了对他的了解,消除了对其经验不足的疑虑,这一点一直是右派攻击的一个重要依据。

2 传统左右政党的终结

不过,马克龙及其力量的崛起,说到底是有政治、社会和经济等更深层的原因的。就政治来讲,众所周知,法国的左右派政治传统由来已久,其在维系了传统的民主运作的活力的同时,也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逐渐呈现一些新的问题。如因党派立场延缓政治效率和共识形成,使得改革无法有效展开等等。因此。马克龙以打破左右传统界限,再造法国政治结构和运作方式为诉求,成功地赢得政界和社会相当一部分选民的认可。须知,对法国左右政党过度对峙带来的一些问题,过去也多有人提及,此次中间力量在法国政治上获取前所未有的地位,说到底是历史的条件发生了变化。

马克龙的出线,不仅彻底打破法国传统的左右两大政党垄断政治资源,在两者间进行权力更迭的传统,也造成右派“共和党”和左派”社会党”前所未有的危机。——菲永只获得20% 的选票,在第五共和的历史上第一次未能进入二轮角逐;而自社会党1969年改创以来,除创党之初得过5% 左右的选票,再没有阿蒙此次获得的选票6.4%如此低程度的败绩,一下子将社会党打回近半个世纪前,“坠入地狱”(法国一些评论员的话语)。左右两大党长期以来内部存续的分裂、路线和派系之争,既是这次双方失败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因挫败而进一步公开化,白热化。两党因此都面临大的洗牌、一些旧人更迭淘汰的命运,一代活跃于法国政治舞台上的人们熟悉的左右政治人物将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至于社会党是否会像有些人分析的那样分崩离析也尚未可知,但力量的重组已经是注定不可避免。

当然,因政治立场的差异,左右政治界限不会就此消失,但肯定会重新界定,此次大选第一轮投票将成为法国政治的一个重大分水岭。一个政治历史的周期宣告终结,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启。最近几年,法国的社会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已经发生所谓社会价值再右倾化的现象,最近几次选举右派选民的比例大体在60% 上下。而在奥朗德五年执政政绩并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情况下,本来右派以为总统大位势在必夺,却因菲永与其再度失之交臂。

3更新、分裂与再造的时代

菲永的失败看上去有些偶然,但事实上却是某种大的潮流使然。在此次选举中 le renouvellement (更新)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词汇。长久以来,人们已经对那些政治上的老旧面孔发生厌烦,对他们的怀疑也日深,加之一些被揭露出的腐败,社会面临的某些经济和社会危机,人们的不满加剧,希望有些更深层的改革,更换一些政治人物。在这种背景下,菲永的丑闻被揭,自然加剧了许多选民的反感。

事实上,因工作的方便,许多法国议员常常雇佣自己的家人作为其助手,已成某种不成文的惯例。只是有些人严格履行了正当程序,作为家人的助手也确实从事了该做的工作,而菲永的问题在怀疑他为妻子开空饷,且有与其他商界人物利益输送的嫌疑。这些或许过去不是什么大问题,而1981年27岁就当选最年轻议员、已从政36年的菲永可能没意识到:时代已变。人们已经不会再象以往那样宽容这些行为旧例,人们对终身从事政治的人物也越来越难以接受。即使没有丑闻,他所属的那一代也已经发生政治上的折旧,渐渐失去人们的青睐和信任,我们所处的时代要求变革的诉求强大而且深刻,所有对此没有察觉和敏感的政治人物终将被历史席卷而去。只有那些能不断回应这种变革要求的政治家才会有未来。

马克龙在政治上的跃起,说到底就是感受到了这种历史的脉动,回应了社会变革的诉求。从世界范围看,从加拿大到前一段的意大利,都出现四十岁上下一代新政治家执掌最高权力的现象。或许这都不是偶然。不过,假如他当选法国下一届总统,未来执政之路却也决不会那么平坦。正是这种变革的诉求,以及各种危机的挑战,失业、安全、国家发展、移民、环境、欧洲、法国在急剧变动的世界中所处的位置,……都将是考验这位未来可能的年轻总统的智慧和决断力、眼界和心胸的课题。

其中,最艰难的或许就是如何重新整合一个显而易见具有深深裂痕的法国社会。社会的分裂,一个国家几乎一分为二,这几乎成为某种世界性的现象,从脱欧的英伦三岛,到美国川普当选后的社会,再到最近土耳其的修宪公投,一个又一个国家陷入此种困境。显然,这与每个国家的内部的问题有关,却同时具有这时代的某些共性,具有一些与全球化过程相关联的共同特征。此次法国的大选也不例外。一个主张开放、对未来具有信心、都市性的法国,一个沿海的法国,与一个保守退缩、高举保守主义旗帜、怀疑的、乡村与地方、内陆的法国,一个赞同欧洲建设和一个反对甚至是敌视欧洲的法国,立场泾渭分明——第一轮投票的政治版图最明显地展示了这一点:法国东部的省份基本上是法国极右派玛丽·勒庞领先,而在西部沿海以及大都市,皆是马克龙领先。这种社会的分裂也表现在四位领先的候选人彼此得票率上,法国不幸地分裂成四大政治板块是不争的事实。这些政治板块今后如何移动,两周后的第二轮投票便可见些端倪。

极右派玛丽·勒庞在其父2002年出人意料偶然进入二轮后,15年后再次进入二轮,尽管没有像一年多来民调显示的那样第一高票进入二轮,但传递的信息已非同小可。当年按戴高乐量体裁衣制定的法国第五共和制度,在某些方面也越来越受到批评。此次大选中两位左派候选人都提出第六共和的问题。如何重建社会共识,弥合社会分歧,不仅需要制度的某些更新,也需要某些政治文化的再造。

作为一种中道哲学的主张与践行者,马克龙试图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纳入新的内容,如在削减现有议员的人数基础上导入议会的比例代表制,给与各种非大党能够进入议会的机会。不过,这种更符合民主原则和诉求的体制,也一定会增加议会在寻找共识、通过法案上的某种程度的难度。

4以改革达成革命性的成果

在选战中,马克龙多次重申其在坚持法国的一些基本价值和理念下采取灵活和实用的政治策略的哲学,以更好的应付法国现在面临的种种挑战。这种跳出左右、重视实效的新思维的提出,对习惯了左右意识形态立场的人们来讲也不蒂是场政治思维和政治文化上的“革命”。这位给已故举世闻名的哲学家保罗·利科(Paul Ricœur)做过助手,出身医生家庭,获取过家乡Amiens市钢琴比赛第三名的钢琴爱好者,法国最精英的国家高级公务员、政治家摇篮的国家行政学院毕业生马克龙,在罗斯柴尔德银行工作三、四年已赚取两百万欧元,主持过90亿欧元的业务,却对钱财不感兴趣,志在从政报国36岁做了经济部长,不到40岁的生涯已是充满传奇。现在他以这种非传统政治运作方式将自己送进爱丽舍,某种意义上讲有与川普“革命”类似的地方。在主张给企业更多的自主空间、“松绑”上两人也有类似的思路。

但不同的是,他更具文化、思想修养,坚持欧洲建设的理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和旧生产方式的转型、信息经济的发展,提倡公民社会在政治更新再造中的决定性作用,强调人权传统的传承与发扬;捍卫共和传统,政教分离原则,不认同一些左派青睐的文化多元主义和社群主义,却主张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认为全球化既是人类发展的机遇,同时对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弊端也直言抨击。与娶了比他小几十岁的模特莫尼卡相反,马克龙因爱与比他大20岁的中学文学老师成婚。从中透露出的某种个性和抗拒他人社会压力特立独行的性格自非常人。显然他又是与川普属于不同背景尤其是不同代际的政治人物。他们都在以各自的“革命”性方式,改变着各自国家政治的传统运作方式,传递着有关我们时代美法这两个西方民主发展史上重要的范式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在发生某些重大变动的信息。

//往期回顾//

· 骗子是如何“占领”北京西站的?

· 两倍利润的高铁盒饭到底是不是暴利?

· 国家安全从来不是腐败分子危害人民安全的理由

· 农民采兰花遭重判,不尊重民意的法治大坑还有多少?

· 缅怀导演杨洁:怀念那个没有小鲜肉霸屏的时代


关键词

高铁盒饭马建 | 法治大坑 | 公积金 | 缅怀杨洁 | 牟翠翠 | 美联航 | 人民的名义 | 泸县事件 | 强制结扎 | 金正男 | 艾滋病医疗事故 | 川普 | 凤姐 | 雾霾 | 曹德旺 | 中关村二小 | 贾敬龙 | 常熟童工 | 日企撤离中国 | 罗一笑 | 电信诈骗 | 

微信ID:youfox-sohu

搜狐评论官方公众号


有狐、有趣、有深度!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