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享直播】园本课程孵化系列丛书分享会回顾——留下幼儿园专场

留幼叶舟莱 西湖儿童研究
2024-08-24


沈颖洁

系列丛书主编

西湖区幼儿园园本课程孵化系列丛书是一套继2018年西湖区“发现儿童区域研修行动”以来的又一项区域性研究成果。此套丛书分为《发现课程——基于课程建设的课程孵化行动》和五本幼儿园园本课程的专题书。它们较为全面地展现了西湖幼教近五年来在课程改革上的行动历程和所思所想。

12月的每周二、周四中午,西湖幼教特别安排了共六场网络共享直播活动。期待能引发共鸣,触发思考,让我们共同为幼教改革贡献实践智慧。


       今天的直播大家看了吗?

接下来就让西宝带着大家

一起回顾一下这场直播吧~




2021年12月14日,杭州市西湖区幼儿园园本课程孵化系列丛书分享会第三场——留下幼儿园专场圆满结束啦!


↓↓本次直播活动隆重推出的是↓↓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01

 观点分享 

没有屋顶的也是教室

郑秀凤

杭州市西湖区留下幼儿园书记、园长

▲留下幼儿园的野趣构想

杭州市西湖区留下幼儿园地处于千年古镇——留下。幼儿园内外自然资源丰富,为孩子们开展亲近自然的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场所,也为幼儿园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我们的孩子被保护得越来越好,由此也越来越缺乏亲近自然的机会,我们的幼儿教育越来越少了点“野味儿”。

从幼儿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我们的幼儿教育不仅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要求,同时也不能忘记儿童作为人的本真增加点“野味儿”。

因此,2017年初,留下幼儿园开始酝酿野趣课程的实践设想。并提出了“没有屋顶的也是教室”的口号。

▲留下幼儿园的野趣课程

野趣课程是基于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提出,是一种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采用让幼儿走进“现场”亲身体验和感知,在快乐的情感中获得学习与成长的课程。

“野趣”蕴涵两层意思:

野趣课程的目标:

悦自然:快乐悦纳生活环境、身心健康快乐的儿童。

觅自然:乐于探究周边环境、利用自然环境愉快游戏的儿童。

品自然:品味自然变化、分享自然所得、热爱自然的儿童。

野趣课程的三大实施载体:

▲野趣课程实施感悟

拓宽边界收获一个教育大世界

野趣课程关注幼儿“在现场”的体验,要求老师带孩子进入真实、自然的环境空间里展开活动。边界一方面是指物理意义上的边界,即幼儿园教室墙面边界或幼儿园围墙边界。另一方面指的是心理意义上的边界,即老师在实施野趣课程过程中的教育环境边界意识。

四步行动赋权给孩子

第一步:走出去(带孩子去户外)

第二步:玩起来(放手让孩子玩)

第三步:发现问题(发现孩子的提升点)

第四步:解决问题(一起探讨、实践助推成长)






02

 教研圈谈 

教研支持下的野趣课程实践

柴溪楠

杭州市西湖区留下幼儿园业务负责人

叶舟莱

俞璐

王海霞

野趣课程实践中场域的边界拓展


柴:野趣课程实践过程中的最大冲击是?


王:从教室里走出来,去自然真实去触摸各种动植物,真正让孩子们去真实的去感受生活。我们的课堂变大了。


叶:我们现在不仅仅是走出教室,还常常走出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只要老师有这个课程意识,可以说没有围墙的也是学校。


俞:还有时间上的拓展,比如节庆活动从热热闹闹的一天变成了深入体验的一段时间。


柴:我们从原来的只能坐在教室,到没有屋顶的也是教室,不断地扩展着孩子们的学习场地,只有嵌入到孩子的生活链之中他们的经验才会不断生长和延续。

野趣课程实践中教师的有效支持


柴:教研智囊团在研修的过程中,为你们带来了怎样的实践新思路?


叶:备课形式的转变,预设了留白的板块,老师们根据孩子当下的反馈,整理接下去的驱动性问题,支持孩子的深入探究。


俞璐:我们项目《问题树》正是因为有了教研组的这个备课留白弹性支持,才能够一步步支持孩子的深入学习。

柴:这些追随幼儿兴趣所生成的驱动问题贴合了幼儿的学习方式及路径,使我们看到了这群热情而投入的学习者。

野趣项目中集体教学活动的把握


柴:在野趣项目活动中是如何组织集体教学活动的?


叶:在项目活动中观察幼儿的典型行为,结合班本化特点,紧紧围绕幼儿真实需求的项目背景,设计相关的集体教学环节。


王:当时我们做的一个《野炊》项目我就有这样的困惑。在我们的教研组助推之下,我们思考项目活动中的集体教学活动如何设计和实施,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集体教学活动。

柴:集体教学活动跟非集体的、生活中、区域中的活动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这也让我们更坚定了集体教学的特质和独特的价值。

野趣项目中教师理性思维的蜕变


柴:我们期待老师能够从感性回归到理性,冷静地去思考课程于幼儿发展的意义。


俞:节气课程《小满》中,教研组通过辨析幼儿的语言表达,了解孩子对小满节气的经验需求。以《指南》等书籍为理论依据,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及下一步计划。


叶:我们的教研开始关注我们在项目中的教育行为,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否是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






03

 专家点评 

小野蛮的力量

孙莉莉

百千幼儿阅读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学前教育研学中心专家组成员

▲从“野”字入手的教育立场

1.“小野蛮”的意味

幼儿有一种原始的需求,一种生命力磅礴的、对于世界渴望的需求,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要认识到孩子是有这种原始需求的。这种需求体现为孩子的活力和好奇心。小野蛮也意味着孩子们对规则的陌生和习得的过程。还有就是书面文化之外的“口语遗民”。因为成年人都是书面文化的人,我们用概念来思维、用文字来思维,但是孩子们是通过实物、通过现象、通过感官来思维,而且孩子们是快乐优先的,为了快乐,一切都可以。对于“小野蛮”的态度,也是我们如何去看待学龄前儿童他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基础。无论是哪一种课程,都是基于对于孩子的这样一个最基本的了解,就是:他们是“小野蛮”,他不是为了成年而准备,它本身就有自己的价值。2.礼失而求诸“野”的联想

所谓“礼失”,就是在一个非常单一刻板的环境下缺乏活力的现象。我们用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内容提供教育资源的时候,难免会进入到呆板的状态当中,那也就失去了活力。那怎样恢复活力呢?就要去中心化,去权威化。

3.野——空间的多层意涵

在幼儿园教育当中,也会有一个空间转向的问题。比如我们的周计划表从时间线索越来越关注空间线索,越来越关注空间在幼儿课程当中的价值。以往我们备空间备的是我们班里的小空间,比如各种区角。现在我们的整个园所都是孩子们生长的大空间,包括园所之外的环境也是我们课程资源的来源。


▲从特色课程到课程特色

当我们根据幼儿园本身自有的传统文化、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孩子特点、家长特点、老师特点来创建自己原本课程的时候,自然就有特色了。我又看到了西湖幼教把课程特色写进了园所文化的主旋律,课程特色不是自己编出来的,而是这么多年,慢慢做出来的,它可以说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但这个“自然而然”却是要进行精心设计和颇多周折,艰苦努力而获得。


▲课程改革是一场内省革命

在和西湖幼教同行交流的过程当中,我觉得他们是一群特别有活力的幼教团体,他们一直在追问:为什么这么做?凭什么这么做?我们应该怎么办?不断地在发现困境、分析原因、罗列障碍、打破藩篱。在整个西湖区幼教教研团队的带领下,老师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一次次地讨论、审议,通过《西湖儿童研究》的公众号不断地分享他们的成就或者是困惑,慢慢地形成了这样的区域课程文化——所有人都积极参与的课程文化。“教育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但是在我看来,西湖区的幼教是一场“叽叽喳喳”的革命——每个人都参与其中,都有权力、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中国幼教的自然教育传统和再生

最后向留下幼儿园野趣课程《没有屋顶也是教室》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我觉得,它在实践和理论上都有了相当的高度,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思考、借鉴。但我还是有一些想法,值得我们去探讨。张雪门先生曾提到了自然界和人事界的关联,他的课程思路就是一年四季自然界发生了什么事情,与之相应的人事界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的课程要按这个思路来探讨自然界、人世界的关系。现如今人事界和自然界都已面目全非,关联也日渐隐秘。科技时代的人事界与自然教育,需要我们做什么?同时,在原有的“屋顶下”,教室里面的伦理关系,也随着我们走向野外,发生了一些变化。我相信,随着我们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我们留下幼儿园以及西湖区、乃至全国的幼教会越来越深入地去考虑:在时代变化下,整个幼教的总体目标和对于孩子发展关系处理的更深入的讨论。


最后,非常感谢大家

对本场直播的关注!

《没有屋顶也是教室》全体编写人员




http://live.yanxiu.com/lv/page/program/5adc53f17ea14bd5/view

本场直播回放二维码及链接

回放有时效,且看且珍惜


让我们共同期待

本周四的

政苑幼儿园专场吧





记得定好闹钟

关注我们的

《西湖儿童研究》

版权说明

      本文系西湖儿童研究原创作品,版权归《西湖儿童研究》公众号所有,转载需授权,如有抄袭、照搬等侵权行为,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往期链接

1.【共享直播】园本课程孵化系列丛书分享会回顾——文一街幼儿园专场2.【共享直播】园本课程孵化系列丛书分享会回顾——闻裕顺幼儿园专场3.【项目制工作室】我们是热情投入的学习共同体4.【共享直播】西湖区幼儿园园本课程孵化丛书直播预告

XIHUERTONG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一个爱分享有态度的公众号



点一下阅读原文了解购书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西湖儿童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