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修现场】你好!每一个特别的自己

留幼俞璐 西湖儿童研究
2024-08-24


在西湖区课改实践推动的进程中,作为第一批课程孵化园的留下幼儿园在实践中不断省思、优化课程与幼儿园、教师、幼儿之间的关系,也再次肯定幼儿经验发展对课程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

上学期在留幼“圆桌会”研讨中,教师们聚焦个体幼儿,共同感受课程中种种“闪光时刻”;在个体经验复盘中,惊叹教师冷思考后的支持行为,所为幼儿带去的经验成长变化......虎年伊始,新学期即将到来,期望各位教师在细读深思中开启新学期课程审议的“添翼行动”!


Training site

你好!每一个特别的自己


课改背景之下,我园一直积极探索提升园本“野趣”课程实践质量的新路径。在前期嵌入课程观察评价研修的基础之上,本学期我园缩小研修取景器,试图帮助教师“看见”课程中的儿童.......


      

      在留幼“圆桌会”研讨中, 老师们为“看见”课程中的“每一个”不断交流、反思,为成为专业陪伴者而努力迭进!





圆桌话题1:“看见每一个”的意义是什么?

     在不断实践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提升课程质量是我们越来越重视的话题。而课程中幼儿的发展则是课程是否有质量实施的显性指标。

    虽然现阶段大部分课程面对的是一个班级的幼儿,但仍会有个性需求的呈现,希望教师的努力“看见”,能在共性提升中去有个性支持的意识。

圆桌话题2:如何关注到课程中的“每一个”?

/

 弹性课程 个体需求 特殊需求  

 叶舟莱:虽然我们发现幼儿在课程中对学习发展需求不尽相同。但在共性发展中兼顾个体需求,我认为课程就像积木块一样,应是具有多样组合性的。这种弹性不应是放任,而是在充分对幼儿需求进行评估过后的动态调整。

余翠翠:是的,当你关注到“每一个”时,你就会发现每个幼儿需求指向不同,就要动态式调整驱动问题。比如在课程《透明人爸爸》项目开启中,图中有的孩子不喜欢爸爸,他需求是希望爸爸成为心目中爸爸,有的需求是想了解爸爸等,所以驱动问题应该匹配不同需求的幼儿,满足到个体需求。

俞璐:在课程内容中我们努力匹配个体,但有时会忽略特别需求的指导与评价,教师要停留关注。就如这个孩子需求是想要了解爸爸,但他不敢和爸爸交流,怕爸爸打,所以教师对此特殊需求个体进行停留,单独沟通了解背后原因。


详细内容滑动照片即可了解

分析:

项目活动与幼儿个别化学习之间的关系

·开启项目需考量对个别幼儿学习支持的行径过程。

·项目活动的内容需要通过个别化评价进行层次铺设。

·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幼儿,给予个体学习放慢的机会。

圆桌话题3:课程推进中如何建立“看”与“见”之间的关系?

/

关键事件  安全环境   发展区间

郑靓:在项目中我们能够“看”到儿童,但怎么把“看”变成“看见”,就需要我们智慧的策略,比如选取其中一个点的关键事件就能“看”每个孩子的不同发展节奏,从而进行个别化评价来“看见”。

李静:是的,当我们会“看见”时候就要分析要“看见”的更深。就如项目《捉迷藏》中根据一件关键事件“看见”某些孩子游戏行为,在我们分析中更深的“看见”的是孩子们的心理安全环境发展节奏。

 刘苓:在课程推进中,当我们更深“见”到他们的内心安全环境后,再返回“看”我们课程设计,调整相应个别化发展区间的游戏内容,去助推我们的“看见”。

 郑娟:就是因为我们在研讨中建立“看”与“见”关系,才让个别幼儿浸润式的在项目游戏体验中主动地与幼儿园环境做联结,建立一份良性的基于自身节奏的社会关系!

详细内容滑动照片即可了解

分析:

“看见”个别化评价教师智慧支持

·项目开展中利用关键事件进行个别化评价建立“看见”。

  ·小步递进的“看见”每位幼儿心理安全建设的发展区。

·关注幼儿显著与内在表现,通过评价给予最大支持。

圆桌话题4:课程实践中,除了教师看见,还有......

/

自我评价  发展水平   私人订制

汪苏兰:当然还有幼儿自我的“看见”,一份自我评价表,能清晰的“看见”自己。在项目活动《消防员》“一分钟活动”每个孩子都有自我看法,这时候提供自评表,就能让孩子“看见”自己一分钟的成长。

 王晓平是的,有了这份评价表让我们“看见”孩子们的自我角度,让我们站在儿童视角更好的关注这个课程中每个幼儿自我发展水平。

李慧萍:孩子们的发展水平是动态的,所以自评表不能一成不变。当孩子们“看见”自己进步的时候,就要自身调整内容难度,让“看见”发展自我。

邵利琴:对,就是这份“看见”发现同一个评价任务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都不一样。所以通过关注到每个孩子对自己个体能力的自评与实际能力的差距,每个孩子都会私人订制属于它自己的进一步的项目活动方案评价表。

详细内容滑动照片即可了解

分析:

项目活动自评中关注个别化幼儿

·根据项目需求设计相应自评表关注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

·调整评价表,不一成不变,私人订制投放。

·个体的评价巧妙推进幼儿在项目中的个性化发展。

圆桌话题5:课程中,如何支持幼儿间的互助学习?

/

同伴互助  个别转变 立体思维

 马永琴:我们在课程中常会有小组讨论、开展辩论等活动,在他们相互交流中,会发现孩子们自我观念在不断变化,其实这就是同伴互助学习,来更新观念,拓宽思维。

章倩茹: 对,我在项目《残奥会》中孩子们对于“残疾人需不需要参加运动会”这个话题意见有分歧,于是就开展了一个小辩论,在互动辩论中我关注到同伴个别化的评价影响。

 丁阴芳:辩论就是同伴间观点碰撞,在碰撞中其实就是在互助学习,比如他由原先认为的残疾人不需要参加运动到后来的认可,他观点思维角度通过对方一辩又一辩,从单一转变成了立体,他更能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

详细内容滑动照片即可了解

分析:

项目活动中同伴互促来提升幼儿个别化学习

·给予同伴间相互交流机会来促进个别化思考。

·个体思维的发展需多方刺激。

·增加更多刺激的可能性,让孩子的思维能多角度、多维度地立体建构起来。

圆桌话题6:为何要做课程后的幼儿经验的个体复盘?

/

个体复盘 成长曲线 质量负责

陈兰兰: 课程后,我们就会想这课程对于孩子的意义是什么?带给孩子怎么样的成长,光看项目整体发展,很难发现个体,所以通过项目复盘去“看见”个体发展。我们就会发现每个个体在项目中的一个成长变化。


 葛萍萍:我们也会困惑,在复盘中要“看见”个体的什么来评价。在我们研讨下,根据孩子的成长曲线去“看见”,比如项目《冬日里,我们的大树“活了”》结束后,我就针对某一个孩子做了项目整体的成长曲线复盘评价。


张惠娴:是的,在你的曲线复盘下我们看到他一开始画树皮,明明看见的是白色的但是还是用咖色涂满,发现他有定势思维,所以你对他“艺术感受和艺术表征的衔接”制作成长曲线图。让我们发现他对艺术核心经验中的创造美有了更高的一个需求了。也让我们在复盘下看到课程为每个孩子学习质量负责。

详细内容滑动照片即可了解


分析:

项目活动复盘中关注个别幼儿生长点

·在项目的复盘中关注每个孩子的某一个经验生长点。

·教师关注个别幼儿成长曲线图回顾项目过程质量。

·对每位幼儿在项目中学习质量负责。

      在项目个别化评价过程中,让我们看到每个幼儿都是课程的建设者,也都是课程的受益者。

最后我们想说:

       “在这次关注个体幼儿发展的研修中,我在遭遇实践瓶颈时,研修团队的伙伴帮我一起分析幼儿的真实需求指向,让我感受到研修团队的专业力量。观察不仅仅是看,而是“看见”。”                                                                                                                                                                         —— 孙益菲

 

    “ 在研修团队的帮助下我能更全面的去观察、了解自己面前的儿童他在项目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看到他内在需求,让“看见”看的更深。

                                                                                                 —— 沈云峰

  

      “有评价表的辅助从而使得评价看的更明显,才能发现每个儿童成长的情况,让教师去思考适合每个幼儿的教育策略,协助幼儿继续成长。

                                                                                                  ——王海霞

    

      “在项目中幼儿之间的学习契机、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要对比分析,发挥评价的作用,而不是舍本逐末地追求形式上的花哨。”

                                                                                                    —— 姚晟


     “教师要做的不是操作一台评价机器,而是感知一个个有生命力的孩子,关注每个孩子的高质量生长。”

                                                                                                    —— 俞岚

我想是孩子点亮了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留心于生活,才会有所发现;

关注于日常,才能有所感悟。

愿我们中的“每一个”都能如孩子般

“闪闪发光”

......



版权说明

      本文系杭州市西湖区留下幼儿园原创作品,版权归杭州市西湖区留下幼儿园和《西湖儿童研究》公众号所有,转载需授权,如有抄袭、照搬等侵权行为,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往期链接

1.【研修现场】西湖区学术节暨幼儿园第21届“我是儿童研究者”研讨会2.【研修现场】触及艺术之光,圈谈艺术思考3.【研修现场】儿童发现世界  教师发现儿童4.【研修现场】主题审议背景下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展评分享

XIHUERTONG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一个爱分享有态度的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西湖儿童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