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本科中南财,一战考研上岸人大民商法:兴趣使然的考研人

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
2024-09-06
前言

文中写道:“我高估了这些大而空的口号,事实证明单凭初心不足以支撑一个人完成一件贯穿一整年的人生大事。我在三到五月份陷入了持久的迷茫期,陷入了晚起→摸鱼→试图熬夜补进度→继续摸鱼→一无所获焦虑入眠→再晚起的恶性循环,期间学习进度止步于略读讲义,以至于六月份才正式开始法理学和宪法学的学习。”,应该给大家警示,无论看多少经验贴,搞多少次心理建设,说多少次大话,最后一定要认真看书,这是王道中的王道。




笔者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民商法方向),自大一起对人民大学心驰神往。大三下学期全力投入备考,经历一年的努力,以初试399分一战顺利上岸人大民商。一年的学习、总结与反思,有许多经验想要与各位备考2025人大法学的考生分享。本文意在讲述我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心态调整方法等,以可操作性为目标,冀可裨益后来人。


一、学习方法概谈


在三月份与研友一同备考的过程中,我得出一个结论:我的毅力显著低于同辈,每天保持一定的学习时间已经十分困难,无法坚持长时间听课、梳理笔记和集中背诵。因此在保证学习质量的前提下,我倾向于以较长的时间周期进行相对无痛的知识吸收、梳理与记忆。


(一)知识库的建立:以知行法学讲义为骨

笔者认为,若要获得完整、丰富、足以应对人大法学考研的知识储备与思维,则必须将学习的内容统一为知识库,确保体系完整,并以体系来统合拔高的内容。具体而言,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1、记录知识点,形成体系

知识库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纸质笔记、电子文档或者干脆直接使用讲义,都是可以的。但作为知识库,最重要的是把考研中学习的可能有帮助的一个学科的全部知识记录其中,避免基础知识点的遗漏,并予以适当拔高。

(1)知识库的形成阶段

主要任务是记录基础知识点,应当达到成体系的程度,便于后续补充其他拔高内容。此阶段笔者推荐阅读知行法学讲义,并辅以相对充实的法考课程。其中一定以讲义或教材为主,梳理人大考研基础的知识谱系。法考课程作辅助理解之用,双考同学也可以倾注更多精力。

以民法为例,从阅读知行讲义入手,忽略其中拔高的部分,结合刘家安老师的法考课程,搭建电子版的基础知识骨架,方便后续补充。笔者在六月底左右完成了这一阶段。

(2)知识库的充实阶段

本阶段基础知识的学习已经结束,对学科应当有一概观体系,主要任务是及时向其中补充学习到的新知识,在已建立的知识体系基础上,补充读书、听课获得的更为深入或与既有知识相异的观点与论证方式。观察人大真题可发现,人大会让考生提出不同的论证与解决方案,所以掌握多种观点是有必要的。

我在此阶段主要使用了知行法学的强化课程与专题课程,以及因兴趣所在而阅读的一些教材,如刘家安老师的《民法物权》(本人获得了首印版的To签,望周知)。知行大师兄曾表明知行的每种资料都会有一定的不同,课程、讲义、热点等各种资料其实起到了互相补充、拓宽边界的作用。在补充的过程中,对学术性较强的知识点适当简化,并注明出处,以供后来查找。最终笔者在10月份达到的效果是,在重点问题上掌握主流的几种说法,并可简要说明论证。

图1代理人能力的两种模式

(3)知识库的利用

在心中存在基本的知识体系的前提下,我主要将知识库作为统摄碎片知识的手段,当作索引来使用。阅读书籍与论文时,对于主观上过于艰深的知识,若不属于知行法学讲义范围则一概舍弃,仅以图片等形式堆在相应部分末尾。对于可能有用的观点或材料,我将之作为待办事件来标识,以理解为完成标准。由于本人无力集中背诵,因此更加注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提示卡片进行回想来加固记忆。卡片可以是anki等app,但我倾向于简化流程,所以仅在每日复盘时把需要回想的知识点名字写在手机备忘录里,重点知识用手机拍照,如果发现自己忘了就马上翻出来看。理解知识点后,我的复习回归到知识库本身,按照专题进行。概言之,我的复习是由面(基础知识体系)到点(补充知识点)再到面(知识专题)的复习。这个过程确保了我知识的完整度与思维的连贯性,感谢当时努力的自己。


(二)知识的专题梳理:思维的具象呈现

进入专题复习阶段之后,我仍然无法集中注意力背诵,因此只能以闭卷键入或书写思维导图的方式强化记忆与体系思维。关于书写的内容,理论法为知识点按逻辑的简要罗列,应用法则专注于重点知识与实证法。这是考虑到理论法与应用法的不同考查方式:理论法需要迅速检索知识,而应用法案例则需要按照鉴定式的分析方式检查构成要件与法律效果。这个方法尤其在应用法部分取得了好的效果,帮助我建立了良好的思维路径。具体操作方面,主要是合上书进行默写,忘了的部分空着,然后拍照,对照书看一下忘了的部分,之后随时拿出来看,第二天再把空补上。

图2保证期间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

图3判断相对人何时可随时了解内容



二、心路历程与心态问题


笔者在2023年春节期间决定考研人民大学,当时的理由是:其一,中国人民大学拥有名义上全国最好的法学院;其二,弥补高考时的缺憾;其三,与曾经喜欢的人再相聚首。我当时认为高尚的目的必使我在接下来一年里克服一些心魔,专注于此项事业。我高估了这些大而空的口号,事实证明单凭初心不足以支撑一个人完成一件贯穿一整年的人生大事。我在三到五月份陷入了持久的迷茫期,陷入了晚起→摸鱼→试图熬夜补进度→继续摸鱼→一无所获焦虑入眠→再晚起的恶性循环,期间学习进度止步于略读讲义,以至于六月份才正式开始法理学和宪法学的学习。七月份居家备考,又因家庭琐事延误至八月。可以说我去年真正全情投入的时间只有六月上中旬和九月份之后,我至今认为自己没有完成知识库的充实阶段,仍在努力弥补这怠惰引发的遗憾。为帮助后来者调适心态,以下讲述我后期心态调整过程中做对了的几件事。


(一)屏蔽负罪感

本部分的知识来源于B站up主小波心理。脑科学博大精深,我只能基于经验,表达一些浅显的见解。

多巴胺是预期性的神经递质。我曾在食用零食的时候获得了无穷的快乐,因此我想到零食便会愉悦,进而前往购买,如狼似虎开袋而食。若在学习这件事上也有相同的态度,那么就可以显著增加有效学习时间。但学习不会是快乐的。尤其是在考研这种应试教育中,每个人都不会感到学习是快乐的,除非嘴硬。就我个人而言,我难以在学习这件事上获得多巴胺的驱动,因此不会把希望寄托在“快乐学习”上。而是降低其他时候的多巴胺刺激,以期降低被诱惑的可能性。

尽管无法达到好的极端,但我们可以尽量避免滑向坏的极端,即缰核驱动的学习。缰核是爬虫脑中掌管恐惧的部分,基于过去的恐惧经验来发出特定的指令。我相信高考大省的同学在高中阶段都经历过恐惧驱使的学习,无论这恐惧因何而起——远视的人害怕暗淡的前途,短视的人害怕窗外的老师。这些恐惧导致缰核的异常活跃,使学习变成一种潜意识的自我惩罚,阻止我们从学习中得到快感。

我早期陷入的正是这样的泥潭:因期待而纵乐,因恐惧而学习。对此我做出两点改变:其一是避免无意义的多巴胺高峰。我曾有一种误区,认为学不进去就要放松,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然而这种无意义的多巴胺刺激并不会让我恢复对学习的热情,只会让我更容易产生从学习中跳出来的念头。因此我将学习场所搬到视野开阔且风景较好的文泰楼五楼,学不下去的时候去大连廊上走一走或干脆坐着吹风,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休息。其二是避免刺激缰核,不苛责自己,十一点准时睡觉(晚睡使缰核活跃),无论是否完成任务,都将目光放在明天。我睡觉是天经地义的事,就算一天十个小时也没有关系。第二天早上起来先做容易的事,避免一大早产生畏难情绪。

图4文泰五楼视野真的很好


(二)调整对自己的要求

我时常反思焦虑的来源。我的父母并没有给我太多压力,我的朋辈以互相吹捧为主,我的老师几乎没有批评过我,但我的焦虑感是身边人中最强的。焦虑是自己对自己的审判,原因往往是认为自己没有达到特定的标准。我对自己的标准是持续的高功率努力,那么我要做的是重新审视这个标准:这个标准是否是我想要的?是否是合理可行的?是否有利于我达成目标?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这个标准是我长期耳濡目染的结果,并不是我实践得来的。这是老师和家长长久以来对我的要求,但在以往的经历中,我常常因此陷入迷茫而非取得进步。第二,这个标准至少对我而言并不合理。我对休息的要求极高,如果不能得到充足的休息,就完全无法投入。第三,这个标准并非达到目标所必须。我的目标是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是尽可能掌握知识,而连轴转的努力不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所以最终的结论是我在以一个外源的、不合理的、并非达成目的所必要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并否定自己的努力与价值。我的焦虑正来源于此。我最终选择以是否掌握个别的知识点来作为评价标准,掌握了就是大大的好,没掌握就是有进步空间。这与我的学习方法也是匹配的。

图5埼玉至理名言


三、时间安排与精力管理


(一)宽松的日计划

我在开始考研之前对自己的时间安排有诸多期待,规划了年月日三个周期的时间安排。我预想三到六月份阅读民法经典教材,完成理论法学习;七到九月份背诵理论法,进行应用法的体系整合与拔高;十月份及以后疯狂反复背诵并进行模拟。然而就如前文所讲,迷茫期和家庭琐事占据了我的大部分时间,年规划完全崩坏,月计划的执行也因而陷入困难。大概从五月份开始,我选择抓住当下,从执行相对宽松的日规划开始,逐步找回自己的节奏。这个过程也是我逐渐调适心态的过程,因为宽松规划的前提就是降低负罪感并避免自我攻击。

宽松计划的问题在于无法完成太多的任务,因此需要区分各项任务的优先级。我最初无法执行日规划的原因就是错误估计了不同任务的重要性。我的最终目标是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所以自然而然地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任务;为了赶上自己最初规划的月进度,我又认为学习新知识是最重要的任务。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我在五月上中旬惊异地发掘自己脑中空空,仅对读过的讲义有了基础印象,对强化课中补充的点或忘记或压根不理解。

我后来接触了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方法,认识到在重要性标准之外,还有紧急性的标准。紧急性的定义类似法条中的经典表述, “若不立即执行将使学习生活遭受严重损害者”。学习新知识固然具有至高的重要性,但在紧急性方面实际上是劣后的。保持心态与身体健康是高效学习的前提,对我而言具有最高的紧急性。而相比于学习新知识,若不复习旧知识则导致自己最终忘记前日的学习。单纯学习新知识的收益接近于0,认真复习旧知识的收益总体为正。所以我最终决定按照保持心态→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优先级顺序安排我的日计划,并将英语之类较为简单的内容(后期把理论法的重复背诵也纳入这一版块)单列为日常任务,择闲时学习。在具体的执行上也没有太过严格,早上六点到九点之间抽出半个小时跑步或散步,睡觉则采疲劳主义,学不进去就睡。除锻炼与睡觉外,读小说、听音乐或单纯坐着吹风(不刷手机,想刷的话把淘宝打开挑一些必需品之类的东西,当作代餐)也消耗了相当多的时间。我认识到这些时间并非浪费,所以不再因此质疑自己。余下的时间中全心全意投入学习,优先复习。实际上,基于考研的要求,就理论法的学习而言,一个月的时间足够打好一门学科的基础;就应用法而言,由于从三月份到十月份都在准备,所以时间也并不会特别紧张。即使推进速度没那么快也不要紧,何况十月份到十二月份三个月左右的背诵时间本就完全足够。

图6复习与放松为主


(二)严格的月计划与周计划

正如前文心态部分所讲,我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苛责自己,所以此处的严格并非指自我制定的kpi,也不是需要熬夜赶的ddl。我对自己的严格体现在复习上,并且允许自己停下来补充前边的不足。

实际上我的所有计划都不能称为计划,因为并没有预先确定其内容,最后呈现的日程表是对每天完成的事件的记录。我每天都会写学习日记,分为复习和新学习两部分,罗列知识点的名称(后期加上了模拟题,但最终落脚于知识点)。在每周的结尾和每月的结尾,我会回头看之前的学习日记,看是否有回忆不起来的复习不充分的地方,并在周日或月末的几天停下进度,把这些东西搞定。

我从不担心进度落后。在把复习作为重中之重的前提下,学习、记忆的效率会达到很高的水平。室友总觉得我懒懒散散,但我的进度有时领先预期很多。当进度超前太多时,我宁愿给自己放假,延缓一下进度,也不想持续推进。我在高中时期选择了文科,并且有几个热衷于推进度的老师。每个学期,我们都早早进入背书复习状态,一天天单调重复。须知学习的有趣之处在于探索,单纯重复会迅速消磨人的热情。我不希望自己留下太长时间的重复背诵时间,进入一种麻木状态。因此宁可给自己放几天假,仅保留复习的日程,期间可以针对之前的重点知识阅读一些书籍或论文,研究新的观点。


(三)总结

持续一年的考研学习中,那个宏大的目标山一样立在眼前,如同北京的高楼大厦一样让人喘不过来气。我们渴望实现梦想,但梦想本身又带来巨大的压力。压抑与渴望一定不能带入日常的学习中,否则累积的情绪终有一天会爆发。专注于脚下,平和心态,宽松计划,允许自己细水长流地努力,是为健康的学习状态。在此感谢我的父母、老师与知行的师兄师姐,他们是我的重要助力。



四、各科复习经历


(一)专业课

我在2月底报名了知行的全程班。在知行的引导下,专业课的复习是逻辑清楚、目标明确的。理论法是知行的招牌,无需过多操心。应用法部分则需要权衡本科基础与出题难易程度等,我最终选择了民法、刑法和国际法。

(1)法理学

我使用的资料包括知行的讲义和课程、蓝皮书和《法理学关键问题》。我的法理知识库即知行的讲义本身。由于知行开课时我还在犹豫阶段,所以没有开始阅读蓝皮书。我当时是先对讲义简单预习,然后听强化课简单补充。大概在第二周,由于对知行的课程有了信心,也坚定了考研人大的决心,所以开始阅读蓝皮书。知行讲义的逻辑与蓝皮书基本是一致的,因此阅读并不会遇到太多障碍。但讲义追求详略得当,更多起到骨架作用,因此我把蓝皮书上的内容简单补充到讲义上。后来由于心态问题耽搁了一段时间,并且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转变了策略:晚上读书、勾画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并尽量理解记忆;第二天早上起来对昨晚的内容进行回忆,之后翻开书回顾一遍,再合上书凭记忆把内容补充到讲义上。之后再次复习时,把主干知识默写在电脑里。这个方法对我非常有效,我在五月底六月初做到了对知识体系有概念,并可就单个知识点适当延伸。

图7最初默写的知识

六月投入宪法和法律史的学习,七月家庭琐事有所耽误,我在八月提升应用法的同时,琢磨着开始专题复习。其实大师兄讲的一句话很对,法理重点在于有理论性的知识点,例如今年考的公法私法化,在课本上表现为有一定难度、分几个大点、自成体系的小版块,是典型的考试重点。但我当时的想法是进行全面的复习,即使不会直接考到,也可积累一些语料,或者在考到不会的知识点时增强胡诌能力,所以还是画了思维导图。这个决定是正确的,我检索知识的能力显著得到了提升。十月份时,我意识到自己很久没有接触过新的法理知识了,于是买了《法理学关键问题》一书。这本书同样是人大编的,其中的观点与蓝皮书相同,以专题问题的形式展现,非常适合专题复习中使用。

(2)宪法学

本科宪法学差点挂科,我对这个学科有心理阴影,最初不敢考人大也是因为人大宪法难度大。后来遍查各高校招生简章,宪法似乎是必考科目,即使是我财专也不例外。并且其他高校的宪法学需要记忆名词解释等内容,综合难度对我来说与人大难分高下。于是下定决心。

由于基础薄弱,我在三月就开始学习宪法。首先阅读讲义,然后通读蓝皮书,得出两个判断:蓝皮书难度不高,难以应付考试;讲义已经覆盖蓝皮书主要内容。因此我后续的复习重点放在讲义与黄皮书上,具体方法与法理学类似。但由于人大前几年有回归基础知识的趋势,所以我对宪法的整理更偏向于精准记忆而非逻辑。知行法学提供的基本权利、国家机构等框架足够统合所有知识,因此我主要是用这些框架整理输入。

人大宪法十分重视法条。据说有本科生在课堂上一字不差背诵部分法条,获赠各国宪法汇编。宪法本身文本量不大,考研也不要求全部掌握。我采取的方式是专题整理(知行讲义中也有),例如讲到平等权既是权利又是原则,在宪法中多有体现,那么就需要整理宪法的哪些条文中体现了平等的理念。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知行法学的专题课程,我认为这是对我提升最大的部分。专题课讲师的水准非常之高,其中基本权利部分着重讲述的分析框架、国家制度部分的“政、治、民”框架对我有巨大的启发,正是学习基础知识之后拔高与整合所需要的。我在完成宪法知识库之后,由于《宪法学关键问题》涵盖不够全面且内容与课本相差无几,就使用这个课程进行专题复习。

(3)法律史

法律史是人大法学考研中最为简单的部分,属于背诵+一定的体系思维就有分。我本科阶段基础较好,本来想只用讲义,但后来发现有一年一道关于杜预的真题材料来源于书本,于是还是认真阅读了蓝皮书。法律史的题目大多是用书本中的内容论证既有的观点,需要牢固的基础知识和体系思维。体系思维是我的弱项,后来专题课程中,大师兄提到要从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其例外的角度来把握每个朝代之间制度的变迁,例如监察制度一定体现出集权的趋势,由分散在外到集中于皇权,从御史到给事中、厂卫。掌握基本趋势之后,重点关注例外即可。

由于知行已经很好地梳理了法律史的知识体系,我对法律史的学习十分简单粗暴。六月对照讲义看书,把讲义标识的重点内容在书上勾画出来。从九月中旬开始,对着蓝皮书直接背诵。仍然无法坚持开口背和长时间背,一天只能背十页左右,背诵方法是看完之后合上书回忆,然后第二天早上再回忆,无法回忆起的地方折书角明天再看。最后冲刺阶段,我同样就纵向和横向知识体系进行了默写。

(4)民法学

我认为民法学是最能体现思维导图价值的学科。思维导图的作用是把思维的过程书面化——我因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样的结论需要什么条件?之后反复演练思维,在案例题中才能迅速寻找突破口。

民法学习中,常常需要思考何种法律事实将导致何种法效果。而由于民法对应着无限广阔的社会中无限繁复的现实,这些法律事实与法效果又常常是交叠重复的。此时运用思维导图将思维过程具象化,并不断重复演练,就能更好地审视现实、运用规范,从而胜任案例题的分析作答。例如我曾遇到的一道案例题,首先需要判断旧保证是否延伸到新贷款上,再判断保证人承担担保责任与否及其范围,再判断先诉抗辩权是否消失、诉讼时效何时起算、是否发生履行抗辩等。其中涉及的知识较多,如果能把几处的思维导图结合起来,则能形成完整的解题链条。

图8手绘思维导图,其他大部分都不在手边了

民法是否需要阅读经典教科书?我认为初试阶段不必。民法重点突出,非重点一般不会考。即使考了,用法考的知识也足以解答。比如今年的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结合法考内容言之成理即可。我阅读一些教科书完全是兴趣所致,比如刘家安老师To签的民法物权,很难忍住不读。

图9首印版,望周知

(5)刑法

我的刑法学习是从分论开始的。因为本科期间总论逃了16节课中的14节,基础较差,罪数和共犯之类的知识对我而言难度较大。所以我选择从分论入手,结合分论的知识来理解总论。

我在五月份看了一遍柏浪涛的刑法课程,并认为法考课程完全不足以应对考研,仅仅可以用来恢复一下本科学习的记忆。我将重点放在知行课程和本科笔记上。知行七月份会开总论课程,所以我六月中旬翻出了本科期间的刑法分论笔记,先复习一遍。本科期间不学经济犯罪,所以我在七月份总论课程开始前只看完了除经济犯罪以外的重点罪名,判断这些已经足够辅助总论学习,就进入强化课程阶段。知行的强化课程在总论部分难度已经很高,在讲义之外补充了一些理论性很强的知识,但体系比较明晰,讲师的水平也很高。我当时跟得很吃力,没有时间另外构建知识库,所以总论部分直接使用讲义来汇编各处的知识。后来试图阅读楷六,但被其中难以理解的论证劝退,最终只大致浏览,了解两阶层的分析框架。

此后跟随知行的课程,又到了分论阶段。经过总论的拷打,我对本科期间的分论学习开始自我怀疑,因此采取几乎推倒重来的策略。分论的重点当然在于各种构成要件。以构成要件为基础,才能探讨各罪的区分等更为深入的话题。我对每个比较重要的构成要件单独整理,例如抢劫结果加重犯中的杀害、盗窃的秘密性等,准备了两个相反的观点及论证,以应对要求提供多种方案的题目。

九月份之后,我不再追求学习新知识,而是选择复习+案例分析练习的方式,不停查漏补缺。就案例而言,主要是思考有没有多种论证方向、如何论证的问题。如果出现论证中无法打通的逻辑点,就回归基础知识,看能否解决。

(6)国际法

国际法以蓝皮书为主,知行讲义可以放在靠后的位置。这个判断有以下三点原因:首先,由于国际法内容比较明确,重点突出,直接看蓝皮书不会导致事倍功半;其二,国际法出题内容虽然呈现重者恒重的特点,但对大的知识版块内部细节要求较高,且有时题出偏门,需要了解相对偏僻的知识;其三,国际法题目有时要求结合具体案例,而知行讲义中没有提供相关内容。因此,我主要将讲义作为判断重点、搭建体系的工具书。

我对国际法的学习方法类似法律史,背诵蓝皮书,折书角复习。国际法虽然也考察案例分析,但并非如民法那样高难度,更多的还是落脚于基础知识,论述题如今年的领土取得一题更是知识大默写。因此,国际法以基础知识为主,背熟即可。在基础知识之外积累一些经典案例,以应对举例类题目,这类案例可以在蓝皮书中找到。我建议选择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的经典案例,例如洛克比空难案,可用于回答航空法、联合国作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国际司法合作、禁止使用武力与武力威胁等多个方向的举例问题。

图10最初想到的角度,后来纸质的详细整理已佚


(二)公共课

我的公共课成绩还是不错的,英语84分,政治78分,符合我的预期。公共课备考是一个飞速进步的过程。

(1)英语

我早在三月份就开始复习英语,首先进行的是单词背诵。由于考研英语完全是读写,所以我不打算在发音上花费时间,只在每个list开始背诵前通读一遍了事。我使用的单词书是红宝书,采用的策略是读与写。考研英语中有大量已经背过的单词,略过这些,只看不会的,并在书页顶端把不会的单词抄写3遍。复习的时候只看书页顶端的单词,若第二次复习仍然不认识,就把那个单词抄写在小本本上,随时看。单词记忆中的难点在用法部分,我的方法是用手机上的欧陆词典app,导入一个全英的词典文件,遇到不太理解的单词就去查英文释义,大致有个印象,也有助于记忆单词的含义。

图11小本本总是丢,后来改为记在平板上

阅读的学习是在五月份开始的,我当时遇到了棘手的难题:读得太慢。我的室友可以七分钟完成一篇阅读,正确率在95%以上,而我若要确保相同的正确率则需要二十五分钟。在六月份我想出了解决之道:既然汉字的顺序不影响阅读,那么英语的语序应该影响也没有那么大,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单词上。因此我一方面加强背单词,另一方面使用真题进行速读训练,具体就是迅速读完一句话,然后立刻闭上眼睛回忆其中的单词,并根据单词拼凑出整句话的意思。这个方法帮助我在八月份把做一篇阅读的时间缩减到15分钟,后来达到了与我室友相同的水准。

写作方面,我怕模板过于千篇一律,所以从日常背的单词和看的电影电视剧里搜集单词组成模板。例如《闻香识女人》里阿尔帕西诺的陈词中,有一句“there is nothing like a sight of an amputated spirit,there is no prosthetic for it”,我把这句话变成了“figuratively speaking,the lack of …… forms an amputated spirit,for which there is no prosthetic”(形象地说,……的缺失导致灵魂的残疾,没有任何假肢可予补全)。恰巧今年的英语作文主题与健康有关,能用得上这个模板。

图12柯里昂:我会给你一个无法拒绝的模板

(2)政治

我在暑假就开始看徐涛的强化课,考完之后觉得看强化课的时间完全是浪费了,因为没有及时复习和刷一千题。政治的特点一是碎片化,二是追逐热点。我在九月份意识到强化课并没有在我脑中留下痕迹,所以转变了复习策略。首先,在九月份,我找了强化课的笔记,看其中的知识点,碎片化地看,看完之后刷一下一千题中的客观题,错题圈出留待查看。最终达到的效果是对马原的知识框架有概念,对其他基本的帽子题有印象。十月份开始,客观题带背的博主开始出视频,我选择的是B站的“吃了这口橙子焦糖”,语音相对清晰,带背重点突出,有一定的逻辑。我每天跑完步之后去教室的路上会听她的音频。11月按刷1000题的方式刷完了肖八,之后客观题就暂时搁置了,留在最后两周又复习了一遍。主观题部分参考肖四即可,但由于我前期基础不扎实,所以熟读了肖八的主观题,后来在考场上也派上用场。

图13来源B站:吃了这口橙子焦糖

我使用的资料还包括腿姐的技巧班,但其中的技巧部分对我帮助并不是很大。我认为“点默析”本就是文科答题的基本逻辑,如果想要了解的话可以看看别人的笔记,对最后肖四的灵活运用有帮助,但不建议花几十个小时听技巧班。腿姐技巧班对我的帮助主要在重点知识梳理部分。



五、答题技巧与模拟


鉴于我的专业成绩并不突出,答题技巧方面我是没有发言权的。本章放在这里起到提示作用。在开始真题模拟之前就要重视输出的训练。输出本质上是反哺输入的,是一种查漏补缺的手段。因为后期时间越来越紧,即使发现基础知识疏漏也难以弥补了。我在前文中提到的默写思维导图和知识体系的手段无意中起到了这样的作用。除此之外,我日常会写一些小随笔,复述一些基础知识以及难以理解或认为精妙的论述,加深记忆。

知行群里有很多大佬7月份甚至更早就在发真题请求批改,我最初没有当回事。在十一月模拟了一次,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输出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我建议在前期就对一些生活小案例进行文字化的解析,至少训练一下组织语言的能力。

图14原博文已经删除

图15发现问题的那次模拟


六、总结


我上岸了,但我不认为我是什么人大考研的专家。前文中的学习方法等都是经验之谈,是我为达成目标而做过的、我认为有用的事。我考研的前期曾模仿数个经验贴中的学习方法,最终都流于形式。归根结底,学习方法是个人心境的外化。人有进取之心并投入行动,就自然会形成自己的套路。抛却由社会锁定的价值观念,做想做的事,一切都会成为兴趣使然。



2025人大法学考研必读系列

2024人大法学考研初试成绩分析、知行军团战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非官方统计)

人大法学考研初试参考书目及内容解读(2024.3.11)丨初试一本通

2025年人大法学考研早鸟班重磅发布:千锤百炼,终见成果

2025年人大法学考研私塾班重磅发布:细心倾听,温暖引领

2025年人大法学考研全程班重磅发布:少年英勇心无畏

二战考研401分上岸人大知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另辟蹊径,先加后减:二战考研403分上岸人大刑法学

一战法大失利,二战人大上岸:曾经在后疫情时代徘徊的少年,鲜花会挂满枝头

一战双考初试总分均第一408分,上岸人大知识产权法:不必飞太高,做一只笨鸟

本科法大,二战考研上岸人大民商法——享受过程,取悦自己

本科中南财,二战考研400分上岸人大法理学: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二战考研400分上岸人大经济法:“三无学生”的逆袭,也谈备考中的“讲义一本主义”

本科中国政法大学,二战上岸人大国际法丨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新版发布|第六版法律史讲义修订说明:注重体系,培养思维

法考经验|“轻舟将过万重山”——从海本法学到回国一年双考

新版发布|第六版宪法学讲义修订说明:坚持体系,跟踪热点

新版发布|第六版民法学讲义修订说明:增补全面,讲懂难点

法考经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法考经验|人生是旷野,抬头即是豁然开朗

关于我们

知行法学

微博/知乎/豆瓣:知行法学

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

更多详情请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END —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知行法学关注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不是法学研习者或者考研的同学,为避免观点发生误导或者偏差,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者适用本订阅号的任何信息。本号所发布内容均为公开信息加工、整理后的专业解读,任何观点不代表任何官方机构或者主管部门的立场和观点,仅供本号粉丝和考研的同学学习、交流之用,请大家不要误读。此外,知行法学团队的其他重要信息将通过内部多元化渠道分享,请大家避免因偏听偏信部分资料而造成信息误差。如有任何侵犯我方权利的行为,请大家联系微信号:ruclaw59进行举报,我方将严肃处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行法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