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志愿者:请停止道德绑架,我有选择参与各类公益活动的自由!

覃研 北京幸福家公益服务中心 2020-08-25

《小家大国——新中国70年,70个小公益人眼中的公益中国》访谈项目

 

被访者身份:公益机构志愿者

访谈人: 覃 研



 

/什么机缘让你加入了公益能否讲讲其中的故事/

想为社会做有意义的事情,充实自己的生活。朋友介绍参加了一个公益机构活动,成为志愿者,之前也参与过其他公益活动,做其他机构的志愿者。

 

/加入公益过程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我参与的这个公益活动本身很有意义,是支持乡村教师成长的,活动的发起人是我非常尊敬欣赏的一位老师。在这个活动中我负责接待乡村教师,让她体验北京的生活,非常有意义,我们也成为了朋友。

 

/理想中的公益和现实中的公益有什么不同?/

理想中的公益是帮助弱势群体,公益人都是勇敢的,伸张正义、仗义执言,有爱心,有责任心。现实中的公益我觉得很无奈吧,很少有公益人像侠客一样,为受苦的老百姓真正的发声,甚至觉得缺乏自信、社会地位不高。

 

/做公益过程中,最让你开心的事情是什么?/

能够真正的通过公益有所成长和收获,能够帮对人。

 

/最让你痛苦的事情是什么?/

看见一些公益人之间因为利益、资源的争夺互相攻击、甚至谩骂,不团结。当然,伸张正义,敢于暴露问题和真相的公益人是值得敬佩的。

 

/通过你的观察,你认为自己所在机构或服务合作的机构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觉得公益机构有时候缺乏对志愿者资格的审核、培训和专业管理。一些公益项目是靠志愿者参与执行的,所以志愿者的人品、素质决定了公众对这个项目和组织的印象。如果用了道德素质低的志愿者,会让我们觉得破坏了一个好活动。还有我觉得公益这个群体彼此之间不够包容,比如每个公益机构或者活动,都会有志愿者群,这些志愿者有些参加了多个公益组织活动,也是其他机构的志愿者或者是工作人员。但是,在社群里面居然会有规定,只许发本机构的公益活动和信息,不许有其他公益机构的内容活动宣传。我觉得非常不理解,既然都是做公益的,就应该彼此分享,共同成长进步。这样所谓的自我保护,对行业发展不利,是很自私的,不符合公益的本质!我所在的几个志愿者群都有这种现象,甚至有的机构志愿者素质非常低下,看到有人发其他机构的公益内容,就野蛮的谩骂,踢出群。这样是没有包容心狭隘的表现,他们怕自己的志愿者去参加其他公益活动。我觉得公益就是大家都可以自由选择的去做自己喜欢的公益,我们有参加各种组织的公益活动自由和权利,并不是专属一个机构。

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专业的志愿者管理方面入手,还有靠机构对项目的执行能力吸引志愿者加入。留住人心,是靠创始人的初心、项目设计内容和意义、还有机构对志愿者的尊重。如果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机构的真诚和尊重,从中有成长和收获,自然愿意继续参与活动。

 

/在公益工作中,你的收获是什么?遗憾是什么?/

最大的收获是能够认识一些聊得来的朋友,能够帮助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自我精神充实了。遗憾是看到一些公益组织很排他,对机构而言志愿者在他们看来是一种资源,但是我觉得这样的资源应该有共享的精神,公益机构的过度资源掠夺和保护,让我觉得很不舒服,我也不喜欢这样的风气。

 

/重新回望公益行业,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既然大家都缺钱,缺资源,就更应该团结,共赢合作。我觉得要一个行业进步,就需要有胸怀去包容,去合作,一起把事情做大做强。但是,好像多数机构的创始人都没有这个意识,这也是没自信的表现。

 

/在你看来,公益机构如果取得发展,其关键因素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公益机构要发展关键在于专业的管理、严格的管理,人财物方面都要专业严格起来。还有一定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公益本身就是无私的,如果我们为了做公益,在资源、名利方面表现的特别自私就不好了。

/公益工作中,你快乐么?为什么?/

总体来说快乐,但是看见一些人为了人与人之间的小心眼去计较,就觉得不快乐。虽然我不喜欢参与这样无聊的事情,但偶尔可能莫名其妙的被卷进入。

 

/其他你最想补充的心里话/

做公益是弘扬正义,我们要遵循道德和良知,还有,发现问题,大家一定要敢于指正,面对,然后去解决。

 

文中内容和观点是访谈内容的真实记录,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推荐阅读:

志愿者:做公益无大小,我就是自信暴涨的“小人物”

志愿者:“专家”请靠谱,公益不需要投机分子

志愿者:我们不是公益机构赚钱的工具,是无名英雄!

社会企业离职员工:谁来监管公益项目的偷工减料?!

基金会工作人员:社区公益活动不用“糖衣炮弹”能搞好吗?

基金会离职员工:有些公益大佬比商人更爱钱、更有套路

基层社工:老大,狭窄的心胸装不下共益共赢的未来

基层社工:老大!你不能和我们谈公益,自己其实在赚钱

公益媒体人:我们不是慈善机构,请理解我们的“厚此薄彼”

社会企业离职员工:公益,有时候像表演作秀、完成任务

体制内公益人:有一种“黑洞”不在宇宙,而在公益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