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布观点】上海一线优秀园长:去掉预设,让孩子玩“真”游戏

上海托幼 布莱特幼教 2021-05-26



小布之前分享过几篇关于如何观察游戏的文章,点击阅读【莱资源】幼儿游戏观察与记录的常用方法和实用工具(表格版)【莱资源】 观察幼儿游戏行为的3步曲(PPT版)

今天,小布分享的是上海几位一线优秀园长从不同视角谈把真游戏还给孩子这件事。


目 录

 

I 重新发现孩子的游戏

文/ 张 焱(静安区南西幼儿园) 

  • 去掉预设,游戏主题更加丰富

  • 自主选择,游戏情节精彩纷呈

 

II “空”环境中幼儿的游戏

文/周 珏(中国福利会托儿所)

  • “空”环境真的“空”吗?

  • “空”环境真的“不空”吗?

  • “空”环境中幼儿会玩吗?

  • “空”环境中教师做什么?

III 为教师的“放手”提供支持与保障

文/郑 静(杨浦区向阳幼儿园) 

  • 阶段一:“假”游戏

  • 阶段二:开始“留白” 

  • 阶段三:真自主游戏


重新发现孩子的游戏

文/ 张 焱(静安区南西幼儿园) 

作为一名喜欢关注孩子游戏的教师,我常常有这样的困惑:

精心准备的游戏环境和材料,孩子却不喜欢;预设的游戏主题,孩子玩得不尽兴;有时,孩子们玩的和教师想的不一样⋯⋯

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强调教师“放手”,让孩子的游戏更自主。可是,缺少环境和材料的预设,孩子会玩吗?

当我们慢慢“放手”,孩子们展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游戏世界”。他们真实的游戏行为让我们重新发现:其实,孩子挺会玩!

去掉预设,游戏主题更加丰富

新学期,我们去掉过多预设,在教室里设置留白区域。一开始,我们为“孩子们不会玩了”“游戏水平降低了” 而焦虑。

一个月后,“惊喜”出现——孩子们渐渐适应了教室里的“留白”区域,他们自己找材料,自己搭建需要的游戏环境,开始自己的游戏。

孩子们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游戏主题和创意,一个学期结束后,小、中、大班孩子们玩的游戏主题“井喷” 了—— 小班24 个、中班43 个、大班32 个。

与教师预设游戏主题不同的是,有些看似不符合“年龄段预设”的游戏主题也出现了。

比如在大班出现了“娃娃家”游戏主题,而小班孩子则喜欢玩“警察局”“消防队”等。

习惯于在教师安排好的游戏环境中、接受安排好的游戏主题和情节的孩子,突然面对留白的教室会出现暂时的“能力弱”“不会玩”等现象。

教师只要坚持“放手”,孩子们内在的自主精神就会被唤起,他们在游戏中也会越来越自主。

自主选择,游戏情节精彩纷呈

当孩子拥有自主游戏的权利时, 我们发现教师根据教育目标预设的一些游戏主题受到了“冷遇”。

这些教师预设的游戏主题,由于远离孩子的实际生活,孩子缺少观察体验的机会,导致“玩不起来”的现象。  

反观孩子喜爱的游戏主题,不仅同时出现在三个年龄段,而且在不同年龄段也玩出了不同的精彩。

以“娃娃家”游戏主题为例,“过生日”等游戏情节在三个年龄段里反复出现;在不断巩固和学习的过程中,游戏情节不断推进,出现了“看演出”“去小学报名”等情节。

这说明随着年龄增长、经验积累,孩子们的游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重新发现孩子的游戏,我常常感慨:过去我们经常思考的是“指导孩子怎样玩”;如今“放手”之后,我们要调整视角,仔细观察,做到“知道孩子怎样玩”

“空”环境中幼儿的游戏

文/周 珏(中国福利会托儿所)


所谓“空”环境,就是一间空空如也的教室,什么材料也没有,教师什么也不做吗?其实,“空”环境是指我们的“开放空间游戏室”

“空”环境真的“空”吗

在“开放空间游戏室”里,中央游戏区是一块相当宽敞开放的空间,供幼儿自主规划与使用,开展自己喜欢的游戏。从这个层面而言,它真的很“空”。

但是我们在游戏室的四周设置了集中材料区,提供了大量丰富且分类摆放的材料,包括主题性材料、低结构材料、废旧物、自然物、各种区隔物、各类服装箱包以及橱柜桌椅等大物件。

幼儿可以在材料区自主选择、使用、表征、再造,赋予材料不同的意义。一个个货架、一堆堆纸盒、一组组桌椅,满满当当陈列在游戏室的四周。如此来看,它并不“空”。

“空”环境真的“不空”吗

在我们的印象中,“不空”的游戏室常常是热闹无比的,有精心准备的游戏场景和游戏材料。

看似热闹,实则局限了幼儿的想法和愿望,幼儿只能在教师设计好的场景中开展游戏,完全没有自主性可言。

我们的“空”环境,拒绝环境“标配”,为幼儿准备一间空教室,让他们可以自主搭建自己想要的游戏场景、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材料。这样看来,我们的游戏室“很空”。

“空”环境中幼儿会玩吗

很多教师会感到困惑:走进这样一间没有任何场景布置的游戏室,幼儿真的会玩吗? 

 1. 自主确定游戏主题——我的项目我来定

疯狂动物城、婚纱摄影、温泉度假酒店⋯⋯这些新奇的游戏主题都是幼儿在小组讨论后提出的。

可以看到这些主题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密切相关,因此他们玩得非常投入,玩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游戏内容。

2. 自主规划游戏空间——我的地盘我来圈

在“标配”的游戏环境里,小吃店永远是一条街、娃娃家的门口永远挂着“红红家”⋯⋯这些“标配”禁锢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创新和自由。

在“空”环境里,幼儿成为“空间规划师”和“建筑工程师”,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规划游戏空间,搭建各个主题场景。


3. 自主开展游戏内容——我的游戏我做主

当游戏环境不再“标配”后,“空” 环境里出现了各种天马行空的游戏情节:

几把椅子、玩偶、移动话筒,就成了国庆节的“花车巡游”; “五星级酒店”旁边是可以野餐的休闲区⋯⋯

这些看似“离奇”的游戏情节,正是在开放空间的鼓励下,幼儿内心游戏诉求的真实表现,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享受游戏本身的乐趣。

“空”环境中教师做什么

在“空”环境里,教师看似“无作为”,实则在“无作为”背后有对安全的考量、对幼儿能力的预估、对幼儿游戏过程的观察。

在提供支持的同时,要对自己的介入与回应作客观分析与反思,努力成为“好的游戏陪伴者”,助推幼儿游戏的发展

为教师的“放手”提供支持与保障

文/郑 静(杨浦区向阳幼儿园) 

最初,我们教师追求的是精美的游戏环境、逼真的游戏材料和新颖的游戏主题。

教师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环境创设和材料准备上,可结果却是幼儿不喜欢、教师很辛苦。

作为园长,在我园游戏发展的不同阶段, 我带领教师一起经历了“放手—观察— 解读—识别”的过程,着力为教师在游戏中的“放手”提供支持与保障。

阶段一:“假”游戏

随着“让游戏更自主”理念的逐步深入,教师的观念和做法在受到一次次冲击后逐渐改变,从被动到主动、从不愿意到试试看、 从亦步亦趋到完全放手。


我们开始思考:教师精心准备的游戏真的是幼儿喜欢的吗?其实,幼儿只是在按照教师的预设玩“假”游戏。如何改变现状?我们鼓励教师积极“放手”,尝试“留白”

阶段二:开始“留白” 

“留白”之前,有的教师发现:幼儿总是会找那些空空的、什么也没有的角落去玩,玩的时候特别放松和开心。

于是,我们跨出“留白”的第一步:留出一条2m x 9m的空白走廊作为自由空间,幼儿称它为“自由自在的地方”。


没有环境布置和材料,幼儿会去玩吗?能玩出花样吗?结果,从一开始的少人问津,到后来人越来越多,出现了“汤姆熊”“动物园”“武术馆”等游戏主题。

我们开始扩大“留白”空间,一条走廊到将一半的公共区域作为“留白”区域。

观察一段时间后,教师产生了既欢喜又纠结的矛盾心理:欢喜于看到了幼儿自主游戏背后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又纠结于幼儿玩得很松散,不是“店铺”就是“地摊”,幼儿的游戏水平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我意识到教师矛盾心理的产生在于他们对幼儿游戏的特点不够明晰,同时对“留白”的做法产生怀疑。

由此,我们组织教师展开了一系列问题的研讨,诸如游戏“留白”后出现幼儿的“抢白”,教师怎么做?是逐步“留白”,还是完全“留白”?当幼儿游离于“留白” 区域时怎么办……在对话中,教师逐渐对“留白”的意义达成共识:


同时,我们发现了新的问题:“留白”在给予幼儿自主游戏权利的同时,也导致幼儿游戏能力的差异愈发明显,能力强的幼儿总是能够抢先占领“留白”区域。

阶段三:真自主游戏

这一阶段我们大胆放手,所有公共环境都成为“留白”区域,让所有幼儿都有机会参与真自主游戏。

教师不再布置游戏环境,他们的任务是提供“材料超市”以及观察幼儿的游戏。


这时教师发现,同一楼层的“留白”区域出现了差不多的游戏内容,如点心店、小吃店、烧烤店、奶茶店等。

幼儿玩得乐此不疲,教师开始纠结“要不要合并游戏中的同类项”?

作为园长,在带领教师不断“放手” 的过程中,也要关注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否得到相应提升。

纠结的背后反映的是教师对幼儿游戏观察水平的不足。即:教师真能看懂幼儿的游戏吗?切实提升教师对游戏的观察、识别能力是当务之急。

每一次教研活动,我们都引导教师讨论:看似雷同的游戏内容,幼儿玩得怎样?你是否深入观察幼儿的游戏?如何观察?

同时,我们还采取问卷调查、讲游戏故事、强调定点观察等方法,帮助教师提升看懂幼儿游戏的能力。

写在后边的话

也许存在识字困难、阅读困难的幼儿,但是不存在游戏困难的幼儿。教师需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把真游戏还给孩子。

但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不对幼儿的游戏进行直接干预和指导的“无为”,并不等于什么都不做的“放任自流”。诚如华爱华老师所说:

“尽管没有成人对游戏的介入,幼儿也能在游戏中自我发展,但是有没有成人的介入和指导,幼儿的发展还是有区别的。成人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用专业的眼光来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在最适宜的时候推进幼儿的发展。”

那么在还给孩子真游戏的实践中,需要投放什么样的材料?如何观察与理解孩子的游戏行为?如何选择适宜的时机介入?面对质疑如何让家长理解自主游戏?

且听下回分解吧。😄

PS:本文主体部分转载自《上海托幼》,版权属于上海托幼。你可能对这些文章也感兴趣(点击阅读)

【布观点】 以孩子和老师的名义,中国式环创该减负了!

【看德国】德国幼儿园除了玩什么都不教?NO!隐形教育才是最高境界!

【看英国】从英国幼儿园园长给家长的一封信说起

【看英国】英国知名幼儿园园长说,他们这样培养全英最优学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