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状元有话说丨本科西政,二战414分上岸人大宪行:最黑暗的时刻出现在黎明之前

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
2024-09-06
前言

师妹以414的初试高分傲然屹立人大宪行专业,是勇毅与智慧陪伴着师妹一路走到了考研之旅的终点。师妹一战失利后详细总结了自己的不足并重新思考前进的方向,从最基础的“认识自己”、“认识考试”出发,在大破大立之中真正做到了空杯心态。纵有天纵之资,非是大智慧、大坚韧的心而不得。更难得的是,师妹时刻保持警醒,面对外界的声音与经验,始终有自己理性的判断,可谓是“君子慎独”,可颂可叹!



动笔写下经验帖的这一刻,距离我开始备考人大法学学硕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回想起这两年,曾有面对着数个选择的无措与迷茫、学不会也背不过的焦虑与痛苦,亦有掌握新知的获得感、查到成绩时的欣喜若狂。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平平淡淡地读书、听课、背诵,日复一日。本文的分享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总结一些备考心得供师弟师妹们借鉴,二是讲述一个真实的考研故事为大家祛魅——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初试还是复试,我都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无力感,但事实证明考研不需要完美主义,只需要在高效备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好”即可。

另外,作为一个阅经验帖无数的选手也想提醒大家:“经验”其实是一个非常私人的东西,每个人的学习习惯都千差万别,这点在我和其他上岸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也深有体会。希望大家可以摆脱形式主义的思想,不要迷信某篇经验帖(比如一战时候的我),而是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经验帖的内容进行批判性吸收。


一、个人情况介绍


(一)报考专业与考研成绩

我一战报考人大刑法学方向,初试成绩为353分;二战报考人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方向,最终以初试414分、复试447.2分,专业第一上岸。具体分数如下:

图1 两战成绩对比


(二)本人基本情况

本科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学业成绩排名10%,综合成绩排名前5%,典型的期末突击型选手,自觉本科阶段的法学基础相当薄弱,并且前三年沉迷辩论和模拟法庭,在学科方面不太有拓展阅读。英语方面四级601,六级587,在二战的暑假同步备考了雅思,最终分数是7分(听力7.5阅读8.5写作6.5口语6)。


二、关于选择


在备考的过程中,我曾面临许多选择,或许有些也是师弟师妹们难以避免的,所以将心路历程列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硕or法硕?

这是我在考研过程中面临的第一个选择。从个人能力上,我自觉更擅长背诵而非思考与延伸,所以在一开始了解到人大法学的灵活出题风格时是有点劝退的;但是从主观上讲,我又倾向于未来选择更多的学硕,并且对人大法学院向往已久。纠结之下我去问了一个师兄,他对于学硕与法硕的考试风格、试题难度以及如何作出选择进行详尽解答,既打破了我对于学硕和法硕的刻板印象,也对我未来的备考思路有着深刻影响。因为干货很多,这里就直接把师兄的回复po上来——

图2 关于法硕与学硕的选择建议

在问过师兄之后我就已经开始偏向选择人大学硕了,反正都难都需要背书,且想要冲top都需要直面激烈的竞争。随后我便开始了解考研机构,当时考人大的同级们基本上都报的知行,所以我也没有太多犹豫就报了知行。两年下来深感知行助益良多,师兄师姐的授课相当专业,课程的节奏也安排得很合理,而且在知行的各种方法论的帮助下,抽象的题目也都不再那么玄妙。到了考前也会根据教研室的关注重点进行热点的讲授与推送,这对于后期备考时间紧张的我们是十分有帮助的。


(二)双考or单考?

我一战的时候选择了法考和考研双考,觉得并不会增加负担,甚至法考知识的学习对考研非常有帮助。在双考的策略安排上,我遵循考研为主的原则,只认真学习了和初试科目有关的法考课程,即刑法、诉讼、理论法等,而民法、行政法等科目虽然占比较大,但也只听了考前聚焦,最后以客观题209分、主观题122分的成绩通过法考,我也比较满意;双考的优势就在于法考的课程非常系统、成熟,讲师们通常也会讲授很多例子来辅助理解,这不仅可以作为考研复习的预热,也可以作为论述题的语料库。具体的双考结合方法会在后文专业课的备考中进行分享。


(三)关于七选三

我一战选择了刑法、诉讼、国际法,二战选择了刑法、诉讼、知产。选择刑法是兴趣使然,没选择民法一方面是我对私法不太感冒,二是被民法的体量吓退;诉讼是性价比很高的科目,虽说是两科,但比一下讲义厚度就可以看出民诉刑诉加起来也就和知产差不多厚,且刑诉考点集中考题简单、民诉虽然灵活但也能够应对;第一年我选择了国际法,第二年改换知产,总体感觉两科的体量都算适中,换科是觉得知产作为七选三的热门选项,知行的讲义和课程都相对成熟,而第一年选择国际法的时候知行还没推出视频课,且因为我个人时间安排失误,一战国际法准备仓促所以阴影比较大。不过去年国际法也有相应课程了,真题解析也做得很精致,想来都在向好发展,师弟师妹们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并参考其他经验帖进行选择。


(四)方向选择

我一战选择刑法学,二战选择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两次都是依照兴趣进行选择,并未太考虑热门与否。人大本身各方向招收的人数就不多,大牛扎堆抑或突然缩招的情况都是难以预料的,所以想在报考方向上投机还是存在风险。这个问题我也和003师兄交流过,得到师兄非常认真的回答,在这里再次感谢003师兄!

图3 8月份打卡时对报考方向的咨询

图4 师兄回了超级多干货,此处仅截取一小部分

最后想补充一下,今年人大改为大类招生,不仅各方向统一划分数线,院内调剂也是按照初试成绩从高到低进行调剂。如果明年规则不变的话,那么相比较方向选择来说,初试成绩无疑是更重要的事情。


(五)是否二战

在出成绩最初,对于是否二战的问题我也相当纠结,彼时我也接到了曼大的offer,但最后还是选择二战,有以下三点考量:

1.人大法学学硕是两年制,那么如果二战成功,则可以和三年制的同学同一年毕业;二战失败,无论直接就业还是出国读一年制llm都不耽误时间。而且单从时间成本来讲,我也可以接受多出来的这一年。

2.个人非常清楚一战时哪里出了问题,并且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改正。决定二战后我也给大师兄提交了一份一战反思,详细总结了自己一战时存在的问题。这一步很重要,磨刀不误砍柴工,不知道问题所在就盲目二战很容易导致再次失败。当中有些问题比较容易纠正,比如一战因为没有模拟,所以导致一道宪法25分的大题没写;但也有问题比较棘手,比如我一战应用法几乎可以说没有入门,这类问题二战时我也通过询问师兄师姐、听上岸经验分享的讲座等方式针对性解决。

3.个人二战计划同步备考雅思、申请留学,这样在备考方面也能够有双保险。

图5 一战反思


三、备考经验


(一)一战备考教训

我一战时踩过相当多的坑,在时间安排、复习重点、心态调节上都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在这里列出,供大家借鉴:

1.迷信经验帖,未能从自身情况出发

一战卸掉手机上的娱乐软件后,我的一大乐趣就是阅读经验帖。经验帖中确实干货很多,但我的问题就出在脱离了自己的习惯,盲目地去模仿他人的经验:比如我更擅长背诵,习惯一边背书一边理解知识,但看到经验帖中强调先去理解串联知识再去背书就去照做了,结果不仅专业课缺乏背诵基础不牢,盲目串联知识也把自己搞得云里雾里。而且我背书比较慢,暑假就开始背是比较合适的安排,但看到有师兄师姐分享自己从11月开始背照样高分拿下,结果等到自己实践的时候就傻眼了,两个月对于我来说根本不够,时间安排的不合理也直接导致了我一战失败。所以我的建议是制定复习计划一定要贴合自身的学习习惯,并且根据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如果在本科期末考试时就经常复习不完,那就不要幻想考研时会进化成效率巨人。

2.忽略考研的“考试属性”

一战时,我在心理上既神化了考研也神化了对手,认为只有备战到一种“全知全能”的状态才配参加人大的考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我格外追求知识的广度与深度,11月初都还沉浸在刑法纷繁复杂的理论中无法自拔,在师姐推荐记忆的学说之外还花了大量时间记忆其他的。而且只重视输入而忽视了输出,基本没有进行考前模拟。这种思路同样在我发现复习不完了的时候给了我巨大的压力,12月份看着惨淡的复习进度焦虑得每天以泪洗面。

但是考研再难也只是一场考试,要做的事情是完成一套卷子而不是成为一个法学家。想通了这件事对我的二战非常有帮助,二战时我树立了“应试思维”,每一科都是按照真题的出题风格来制定复习策略(如法理熟背法实证论、诉讼以原理为主制度论为辅、宪法琢磨如何将琐碎的知识揉进基本权利合宪性审查的框架中,而非不加挑拣地记忆权利的各种内容与特征),在抓好重点的基础上去拓展复习面。而且时刻谨记我的最终目的是写好一篇卷子,所以在学到每个知识点时我都会思考如何将其转化为卷面语言,并通过模拟来提高自己的输出能力。这种心态也帮我在去年12月份又一次面对捉急的进度时成功战胜了焦虑——考试并不要求你把知识完完整整地背下来,也没人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掌握百分之七八十,再加上对知识点的理解就能够应对初试。

3.复习的形式主义

翻看一战和师姐的每日打卡,我发现我经常提到“几轮”、“几遍”之类的词汇,事实上我的一战也在追求复习轮数的观念下逐渐流于形式:八月份觉得自己刑法强化课听晚了,就会开倍速追进度,即便有些知识点尚未完全弄懂也迫不及待地开始下一章;背书时也总在数背了多少轮,但是背完后没做到按时复盘,知识点总有一种“飘在半空”而非学到脑子的里的感觉。

二战时和室友聊天发现每个人的背诵思路都是不一样的,我自己看起来背书慢,但是我每一科第二天背的时候都会花半小时回忆第一天的知识,而且是出声背书,背完下一题后会闭上眼睛说出上一道题的答案才会往下背,所以慢是正常的。追进度固然没错,但不能以学习效果为代价。因此二战我不再关心轮数,而是知识本身,宁可在一处多花一段时间弄明白、记清楚,也不要囫囵吞枣地放过。


(二)二战时间安排

我是毕业后才正式进入二战复习状态的,二战我在寄宿机构中备考,自习与住宿都在一栋楼里,十分省时。由于我还申请了留学作为后路,所以七八月份每天只有一半时间在准备考研,另一半时间在备考雅思;考完雅思后把其他留学事项交给中介办理,我自己开始专心备战考研,今年年初也很幸运收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offer。以下是具体的时间安排——

图6 备考时间安排

同时这里给想考研和留学双开的师弟师妹们一个建议:雅思和留学的准备工作可以尽早开始,尽量在毕业前都准备完毕。由于我毕业前重度拖延,该准备的文书都没准备,所以九月份还得回学校跑章子,和中介就文书事项进行沟通,十分心累。


(三)公共课经验

1.政治

我一战政治分数为65分,考后对答案客观题38分,主观题27分;二战政治78分,客观题45分,主观题33分。

(1)一战教训

一战我的政治复习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态度上轻视政治,二是复习时间安排不合理。我高中是文科生,政治成绩一直不错,9月份开始复习政治时听了徐涛的马原课并做了肖1000的马原部分,觉得政治还挺简单的。可能因为马原和高中知识更贴合,所以我做题的正确率较高,做完马原后就搁置了1000题,直到10月才再次开始政治的复习。但后来发现我只会马原,其他板块要么是比高中知识更为细致,要么就是时效性极强,一年一变。等到我醒悟过来已为时已晚,1000题没有刷完,后面刷模拟题也受到了影响,肖四出来之后我又没能及时背肖四,似乎是从12月14日才开始背,再加上考前三天阳了,学习效率几乎为0,最后准备得很不充分就上考场了。

(2)二战经验

图7 政治备考时间线

a.听课警惕低效努力

就个人感受来说,政治听课的复习效果并不好,除了马原的政治经济学部分之外,其他部分的知识都不太需要听课即能理解(文科生视角,慎重对待)。但这里并非建议大家舍弃听课环节,如果之前很少接触政治或者时间较充裕者,都可以通过听课为备考预热。

至于如何防止低效努力,我的建议是隔天做题+定期复盘:回顾自己一战时政治听课,更多时候是“听个乐”,常常是跟着听完课,借助着对知识的瞬间记忆刷完本章的1000题,然后便是长久的搁置。这样听课刷题其实没什么效果,破解的方法就是第一天听课,第二天再刷题,这样可以筛选出哪些知识点是听一遍课就真正理解的、哪些是没有理解的、哪些是需要重复记忆的等等。同时,可以每周定期复盘一次,对刷题体现的问题进行定期回顾。

b.关于客观题刷题

刷题绝对是比听课更为高效的备考方法,因其检验的是知识的输出能力。肖秀荣的1000题可以早点开始刷,刷肖1000的目的主要是积累题感+掌握基础知识。等到11月各大模拟卷出版之后,无论肖1000有没有刷完都可以放掉,去做模拟卷了。

模拟卷十分重要,因为其贴合每年的时政热点,是影响政治客观题分数最重要的因素。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肖八肖四,不仅要刷题,还要背诵选项涉及到的考点。这里推荐博主“苏一说了”,老苏会整理肖八当中出现的选择题考点,是肖八的复盘利器;今年考前还出了选择题精简版复习资料,是在众多考研博主中我最喜欢的一版,整理的内容细致清晰,有很多点今年政治题也有考到。除了肖四肖八,我还刷了腿姐四套卷、米鹏六套卷、徐涛六套卷等,各个老师出题风格不同,总的来说还是肖老的题更靠谱些。

刷题方法上,我习惯一刷在纸质卷上做,每天一套,限时半小时完成。一刷后要及时对错题进行复盘,肖四肖八我也会把正确的题各个选项对应的知识点也标记在苏一的表格上,每天早上复习。这里再推荐一个博主“大牙考研”,大牙每年会精讲肖八肖四选择题,不理解的题可以在B站上听他的精讲,我觉得质量不输徐涛老师的课,对基础不牢的同学尤其友好;二刷我会在小程序上进行,把错题和做对但没把握的题都收藏,利用吃饭、上厕所的时间反复刷来强化记忆。到了考前两天再把看错题和苏一的选择题表格过几遍即可。

最后想简单聊一下背诵手册,今年肖秀荣也出了背诵手册和每日带背,以往只有腿姐和徐涛的。11月开始我每天早上半小时都是听政治的带背,起初听的是肖秀荣配套的带背,主讲是韩雪老师,浅避个雷,她的带背没啥记忆点,后来我还是换成了腿姐的背诵手册。

c.主观题备考方法

两年主观题我都只背了肖四,作为“全国政治的唯一考生”,肖爷爷非常值得信赖。主观题一定要做到肖四到手就立刻背诵(其实还没到手时也可以背各大博主发的pdf),肖四大概是每年的12月10号左右出版,也就是说留给我们的背诵时间最多只有半个月,但是背诵量实际上非常大:虽然只有4套题,但是每套题有5道大题,一道大题又包含2~3问,所以我们大概要50道题左右,再加上考前专业课也要冲刺,太晚开始容易打乱整体复习节奏。今年我的主观题背诵安排在午饭后,平均每天背一个半小时左右,到考前一天又熬夜背到两点多才将将背完。

今年备考主观题的一个心得是打破“题目”的壁垒,依照“主题”进行背诵。以“两个结合”为例,今年仅新思想中涉及到“两个结合”的题就不只一道,虽然设问有些许不同,但考察的知识点是一样的,所以我就将这些都记忆了,考试时将几道题的答案结合着写上去,分数也比去年有所提高。

在背诵上不太建议拿着肖四参考答案直接背,肖四本身的答案不好记,12月份很多博主都会出肖四的带背,由他们来梳理答案逻辑,我们只负责记忆就好。带背我还是推荐苏一的,上面提到的按主题背诵就是受到了苏一的启发。除了带背之外,他自己也会梳理每个主题与热点的答题模板,包括某类题型在开头和结尾可以无脑堆砌的话语,这些也推荐背诵。不过我今年发现苏一的时候已经离考试只有不到十天了,所以只集中背了肖四,想来要是把模板与肖四答案结合起来分数应该会更好。另外听带背还有一个小tips,就是可以开弹幕听,弹幕上有很多同学会补充自己总结或者从别的博主那里听来的口诀,如果觉得他们的更方便记忆即可对苏一的进行替换。

2.英语

(1)一战教训

首先,英语的持续学习非常重要,一定要坚持背单词和练阅读直至考前。一战前期我一直是按部就班复习英语,一刷阅读到后期稳定在一套错1~2个的水平,12月前完成了阅读二刷。12月初用难度较大的21年真题做了模拟,客观题扣了四分,因此英语可以说是我最放心的科目。但12月之后我把几乎全部的精力用在专业课背诵上,英语一周也只学一两天,结果上考场脑子就懵了,很多词汇眼熟但是想不起来意思,事实证明英语非常需要一个持续练习的状态;

其次,作文要注意输出训练。一战时我早早开始了作文,小作文背了很多范文,但没有及时复习导致后期都忘得差不多了。大作文按照潘赟的九宫格方法整理模板,但是同样贪多,每个板块都想积累更多样的表达,又不注重背诵与练习,在考场上写得磕磕绊绊,一个小时才完成;

最后,九月后我的小三门的复习进度比较混乱,新题型也没有入门,做起题来非常心虚。

(2)二战经验

我二战客观题应该没有扣分,总分也比去年涨了10分,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下经验:

首先,一定要重视单词!在背单词方法上,个人更习惯用APP来记单词,因为单词APP会根据艾宾浩斯曲线来安排复习计划,且APP的词汇和例句都是有声的,能够刺激记忆点。在背诵要求上,一战我背单词只记了主要意思,对熟词僻义关注不够。二战背单词会更扎实,每天早上固定背40min-1h,初期只背120个词左右,后期会提高到150个,背诵的标准是看见单词可以想起所有的义项,想不起来就选“忘记”。这样背确实耗费时间,也比较搞心态,但是背到后期对做题很有帮助,对关键句的理解更为精准,甚至有些词汇的僻义会直接成为阅读猜词题和完型的出题点。

阅读方面,我的安排是一天一篇,限时20分钟做完,后期会越来越快,考前大概是12~15分钟一篇。一战做完阅读后我会听唐迟的阅读精讲,并积累生词和错题。唐迟的精讲课在考研初期是有帮助的,跟着唐迟的思路和技巧可以培养题感。但是错题积累多了我发现出错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单词没背到位,而且有些题我总感觉他是在顺着答案讲逻辑。所以二战就调整了复习策略:做完题后不再听课,而是精读并翻译整篇文章,遇到生词就积累到Excel表格里,翻译心里默念即可,张剑的黄皮书也有逐句精讲可供对照。这样做既能积累词汇训练语法,又能训练翻译,一举多得。同时这种复盘方式印象很深刻,我基本上不会忘记错题,所以二战时没有二刷,从九月份开始一刷,控制节奏,到考前正好刷完一遍。

图8 历年阅读词汇积累

作文方面,一定要重视输出,积累再多的素材写不出来也是没用的。二战我不再贪多,大作文记忆更简练的作文模板并且根据不同话题反复练习,当然小作文可能更看重积累,每个类型都要掌握一篇。这里推荐一个英语博主,叫Fiona的英语美食(B站和公众号同名),她的作文模板高级且比较小众。大作文我用了她的付费模板,背了一两篇后就开始拿着真题限时训练。小作文她在B站上有免费课程,我把里面全部类型的小作文都抄写下来,12月里进行滚动背诵。今年我的作文写得十分顺畅,仅用了40分钟就完成了作文,为后面的试题节约了更多时间。

图9 英语模板节选

小三门方面,完型我跟的易熙人,他的授课风格扎实,也会带着积累相应词汇。完型应该是在10年左右(具体年份记不清了)之后难度直线下降,所以我也只听了最初几年的课程;翻译由于我一直保持精翻阅读的习惯,所以没再听课,11月之后每天练习2~3道保持题感;新题型是我的薄弱项,去听了刘琦的课之后仍然感觉没有入门,幸好今年新题型比较简单。新题型中最难的应该是排序题,这里我唯一的经验是按照老师们讲授的关键词对应等技巧选出答案后,如果时间富裕,可以通读一下选项,用这种比较笨的方法确保正确率。

最后,提醒大家高度重视模拟,至少留1年的真题作为考前的模拟题。模拟可以帮助发现很多问题,比如我一战模拟时就发现自己写作文需要用70分钟,完成整张卷子也超时15分钟,所以考试时调整了时间分配,这才能够写完难度较大的23年真题。

在公共课经验的末尾,想再提醒大家:公共课虽然比专业课分值低,但同样需要重视。这种重视并非是按照准备专业课的同等精力去准备公共课,而是持续学习、像研究专业课一样动脑子研究公共课如何取得高分。其实我的专业课尤其是应用法只拿了知行统计的平均分,但最后总分还可以,和我的公共课没有偏科有很大的关系。


(四)理论法经验

我自觉两年理论法学得都比应用法要好,一战理论法111、应用法101,二战理论法130、应用法120。理论法经验分为总体经验与单科经验。

1.总体经验

(1)讲义为主,课本为辅

关于在开始一门科目学习之前是否需要读课本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如果时间不充分的话可以不读。知行的理论法讲义基本上是取课本之精华+论文热点补充,没有编进讲义中的内容大多是不重要的或者说明性文字,所以我是把课本当作工具书来用,遇到如宪法渊源这种凝练程度较高、不太好理解的讲义语言就可以回到黄皮书中看一下表述与相应的例子辅助理解。个人认为无需担心没有完整阅读课本会不会导致知识点掌握不全,备考到后期其实能掌握讲义的内容已实属不易,就算出了冷门的题目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也都是同样的冷门。

(2)重视模拟

一战后期面临着庞大的背诵任务,我没有拿出时间进行考前模拟。但事实证明这是非常错误的决定,模拟可以帮助我们评估自身做题速度、分配考试时间、分配试卷版面、以及发现其他问题。尤其是在做题时间方面,只有真正做了一遍题,才能对自身的情况有准确认识。一战的时候虽然知道要大致分配给法理学1小时10分钟,法律史与宪法50分钟-1小时左右,但上了考场我的法理学直接写了1小时40分钟,随即导致宪法一道25分的大题没写;二战12月我拿出了一整天的时间模拟,发现即便第二年知识背得比较扎实,我做题速度还是比较慢,而且还把11面的试卷页数记成了15面,写完5面法理后才发现留给其他科目的空间不足。

2.单科经验

(1)法理学

①先熟悉知识,后建立体系

法理的出题风格就是由点及面,作答时通常要从一个切入点出发,串联整本书的逻辑。我一战时听到师兄在课上强调“串联”时会非常焦虑,因为总感觉串不起来,课上跟着师兄的思路走是一回事,自己做题又是另一回事了。所以我非但背书背得不扎实,还做了大量的无用功思考如何串联,把自己的思维导图连得乱七八糟但是知识体系却越理越乱。

直到12月份我开始采用滚动背诵的方式复习法理学,基础渐渐打牢,那时会在背书时突然将这一知识和其他章节的知识联系起来。于是我才意识到对知识的熟悉度是串联的前提,因此建议大家不要一上来就急于打通知识体系,尤其是现阶段对串联知识感到困难的同学,把知识掌握牢固是最重要的

②背诵小标题+关键词

人大出题虽然灵活,不用一字一句背诵,但我仍然建议大家下功夫去背书。法理学背书至少要精确到小标题,并用关键词记忆小标题下的内容。因为这几年法理学的真题通常是联系书中的二三级标题的知识解答相应问题,而且熟记了小标题就有了答题框架,在一个有逻辑的框架下进行合理编写往往是得高分的必备因素。以2023年法理学第一题第二问为例,我当时借由法律规范的效力——效力等级、效力范围(空间范围、时间范围、对象范围)的框架作答立法解释的的效力,虽然没有想起来讲义上补充的理论争议,但也算是有的可答。另外背诵要尽量克服侥幸心理,没有所谓的重点,即便是有些章节经常出题,近年法理也似乎总在挖掘其中没有出过题的角落。

作答方法

面对一道题,我组织答案的方式通常是这样:①先搜寻这一小标题下的内容,分点列出 ②再思考本题在本章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能够如何串联 ③列出整本书中相关的知识点④找出一个清晰合理的逻辑串联所有知识点,并根据这个逻辑起出扣题的小标题⑤答完所有之后用“法治”的内容点缀。在上述过程中,背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认为④提到的清晰的逻辑与小标题也至关重要。初试就是以书面的方式向老师展示你的能力,原因在于结合学硕的特点,阅卷老师大概率会希望见到一个基础扎实、思路清晰、思维发散不僵化的学术可造之材。所以建议大家在平时训练时就把一道论述题当作小论文来写,重视小标题,不用多优美,但要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出论证思路。

(2)法律史

法律史体量较小,学起来也比其他两门理论法轻松,我并没有总结出太多的个性经验。我的建议就是重视横向与纵向知识体系串联,横向包括“立法指导思想—立法概况—主要法律制度—司法审判制度”,知行的讲义也大都按照这个逻辑编写。横向逻辑的作用就在于问到法律思想的题目可以用后面三个具体立法、制度等举例,满足言之有物的要求。问到具体制度可以写出其背后的指导思想,思想与制度相结合;纵向逻辑即同一个问题在不同朝代的体现,比如法律思想的变化、某制度的流变等,体现思维的开阔性。

答题方面跟紧知行的法律史三部曲即可,按照定位与地位、概念与核心内容、意义来建构答案。很贴心的一点是法律史的必背题全部是按照三部曲的格式整理的,背一两道题就能入门,不用担心无法按照三部曲输出。而且还包括横纵串联的知识,非常用心,还另外补充了讲义上没有的内容。听课后我就以必背题为核心背诵法律史,获益匪浅。

图10 法律史必背题

(3)宪法

①反复背诵+重点突出

一战我对宪法产生兴趣的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畏难心理,背了一轮之后发现记住的没有多少,迟迟不敢开启第二轮。后来一战考试前阳了,第一天晚上实在熬不动夜,只能第二天早上紧急背诵了几个师兄划的重点,但其中就包括合宪性审查和通信权,上了考场居然能答出第一道大题,第二道大题虽然没时间作答但是也有思路。这段梦幻的经历让我对宪法产生了全新的认识:首先,宪法体量巨大,二战必须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一学科;其次,宪法重点突出,复习不完也不用崩溃,考前针对热点进行针对性复习不失为一种备考策略。

带着这样的认识,我开始了第二年的备考。因为第一年我的基本制度掌握最薄弱,所以在听完课后我最先整理了基本制度一章,做了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三个超大的思维导图。这一步的最大作用就是让我对本章的知识有了一个直观的体验,知识点再多也不过是一张图,如果大家认为哪一科复习任务太重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消除心理恐惧;解决了基本制度一章,我的复习就比较有信心了,一边梳理一边背诵宪法的知识点。12月之前我的复习时比较全面的,12月之后我开始着重复习师兄在冲刺课上勾画的知识点,如合宪性审查、重点的基本权利等,剩下的内容附带性地复习。至于背诵方面,宪法的逻辑不像法理和法律史一样简单便于记忆,可能需要最笨的方法——耐下心来、不断重复。翻看我去年的番茄钟记录,花费时间最多的就是宪法,幸好投入的时间都有所收获。

图11 备考各科时间分配

②整理时强调“应用性”,用六要素、三阶段等模板整理知识点

宪法知识点虽多,但并不是每一句都可以用来写到卷子上,各个部分我的整理方式大致如下:

a.基本权利部分,如果练习了基本权利三阶段的分析框架,就会发现和保障范围(主体+事项)、限制、限制的合宪性审查有关的知识点会在分析框架中用到,比较重要,而其他如保障方式、保障理由、意义等知识点与分析框架的相关性不大,重要性相对较低,或者说可以结合基本原则进行合理编写,减轻记忆负担。所以在整理基本权利分论部分时,我总结了一个可以直接答题的框架,把每个权利与之相关的内容填进去,其余在做题时可能用不太上的内容就无需背诵,只要熟悉就好。

图12 基本权利整理模板

b.国家机构部分,我按照知行提供的六要素进行总结梳理,考前对重点章节进行滚动背诵。除此之外,如果时间充沛的话也可以适当借鉴法考法硕的背诵口诀。初试阶段我看了马峰老师的课程(仅限国家机构),复试阶段经口语小组的同学推荐看了李彬老师的课程,觉得对复习皆有帮助。不过需要提醒的一点是,法硕对知识点的考察非常详细,但学硕考试其实并不要求如此详细的掌握,希望大家有所分辨。

图13 国家机构整理

c.总论和基本制度的知识没有固定的大题套路,其出题风格也更贴近法理学,如果想得高分的话大概也是要多与相关的知识点相联系,所以我就尽量把一个章节的知识点都总结到一张思维导图上,整块记忆,这样当问到比较细节的问题时能够迅速联系起其他的知识点,一同作答。

图14 基本制度整理

最后,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也对重点法条进行了背诵。掌握法条不仅有利于教义学分析,同时在进入具体的答题分析之前将宪法法条序号与内容精准的列出,更能彰显基本功的扎实程度。

③关注热点

正如前文所述,宪法出题会围绕学界的研究热点,知行在每年考前也会通过专题课、模拟题、热点总结等方式提示热点,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料,越到考前就要越花精力复习。在此着重赞美宪法专题课,虽然专题课很长但是一定要听完。专题师兄理论功底深厚,授课深入浅出,而且抓热点抓得特别准,考后我翻看了一下ppt,几乎是把所有的考点都覆盖到了,真的超级厉害。其实去年平等权的分析框架我并没有重点去复习,只大致记得差别对待是否存在以及差别对待是否合理的框架,但是拿到题时脑海里突然响起了专题师兄的声音:“差别对待能否被正当化的框架实质上就是比例原则”。于是一下子有如神助,想起了差别对待能否被正当化下的四项子原则,很快便完成了宪法第一道大题。此外,知行考前发了热点预测,我也根据热点自己总结了一些答题框架

图15 热点整理


(五)应用法经验

我一战应用法101,二战应用法120分。两年学下来觉得自己是真的不太擅长应用法,第二年虽然分数有所增长,但也只是将将考出了一个平均分。因此这里仅分享我作为一个应用法小白如何艰难地自救,追求高分的同学可以借鉴其他优质经验帖~

1.刑法

我在刑法上用的精力仅次于宪法,前文已经提到我一战的时候陷入刑法各种学说,大把的时间投入进去,但是记下来的知识却寥寥无几。二战前期也为此感到十分头痛,后来十月份鱼跃法学邀请上岸的师兄师姐进行经验分享,在听刑法状元师姐分享答题方法时我突然有了顿悟之感,开始明白了如何在刑法答题方面体现自己的知识储备(非常感谢这位师姐!)。具体经验如下:

(1)如何把“疯狂联动”的思路迁移到刑法上

23年刑法初试有一道“操纵证券市场罪”的考题,这个考点算是冷门考点,即便我有回答出这个罪名,但最后的分数还是很惨淡。后来刑法师姐分析了她这道题的构思方法:大致是面对一道定罪类的题目,既要答出定xx罪及背后的理由,又要回答不定xx罪(类似罪名)及理由。所以她先回答了为什么该行为不构成盗窃罪、诈骗罪、非法经营罪,最后再回答为何构成操纵证券市场罪。其实有点像简化版的鉴定式案例分析模型——通过消除一切其他选项的可能性,保障最后得出结论的精准度。另外推荐陈璇老师的《刑法思维与案例讲习》,这本书结合德国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逻辑环环相扣,可以体会到什么是把案件分析得淋漓尽致,学有余力的话可以进行阅读。

总之,这种正反分析的思路让我获益匪浅,也在我作答24年刑法初试试题方面派上了用场:以第一道大题第二问为例,在如何论证李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方面,我既回答了其行为如何成立转化型抢劫,又论证了其不构成一般抢劫罪、携带凶器抢夺等。其实除了类罪之外,其他诸如理论争议、案例的补充、对各种细节的全面考虑都可以体现自身的知识储备,平时要做的还是尽可能多的积累。

(2)知识点输入的技巧

在知识点的输入方面,我坚持的原则是以能够输出为前提。具体到学习的过程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①按照案例分析框架整理分论罪名:根据三阶层犯罪论体系,分析案例时要按照构成要件、违法性、有责性三阶层进行分析,其中构成要件方面又要考虑主体、对象、实行行为、结果、因果关系等事项。除此之外,根据案情和罪名特点的不同,可能还需要考虑到类罪之间的辨析、罪数、犯罪形态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其他理论争议。所以我梳理了一个整理分论罪名的模板,在整理时就按照相应的顺序把个性知识填补进去,每次背诵时捋着框架回忆某个罪名需要侧重关注的知识点。这样既可以把细碎的知识整体化,也可以形成案例分析的思维。

图16 分论罪名整理框架

图17 整理的分论罪名

②如何对待学说:刑法学说庞杂,引人入胜,但备考时要理性对待。不要只顾盲目钻研,还要考虑到用何种语言、在何处输出,而且也无需全部记忆,给自己增加负担。鉴于我二战开始时间较晚,我只背诵了师姐推荐掌握的学说,一般是通说和有力说,别的甚至没怎么看。遇到太过繁杂的学说,也可以“打包整理、简化表达”。以故意和过失的界限为例,课程中列出了大量的标准,如意志说、认识说、动机说、盖然性说、可能性说、风险理论、容忍说等等,但翻看陈璇老师的案例分析,他只用一句非常简洁的话概括:“……大致分为认识说和意志说两种,我国刑法态度相当鲜明地选择了意志说中的容忍说。”我觉得这样表述非常适用于初试的案例分析,只要不是专门考察故意与过失的界限这一知识点,皆可用这句话一笔带过案例,既简明扼要又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在答题上。

③重视法考讲义:柏浪涛老师的刑法精讲卷对于初试复习的帮助有以下几点:a.入门两阶层犯罪论体系;b.充当精简版的太黄太厚,不仅省去了专门看太黄太厚的时间,精讲卷的用语还经过柏神的梳理,便于理解与记忆,对我这种文盲非常友好;c.补充案例,案例在人大刑法试题中地位非常重要,在论述中举示案例可显得言之有物,部分真题甚至会直接要求考生举例说明观点(如22年论述题)。而柏神在精讲卷中补充了大量生动的案例,是辅助理解与答题的绝佳资料。

2.诉讼法

诉讼法学科本身难度不高,而且在法考中分值占比大。虽然法考和考研的出题风格不同,法考着重考细节,考研着重考察理论,但对于程序的学习可以辅助理论的理解与举例,因此我连续两年七选三选择了诉讼法。

(1)刑诉

刑诉是人大初试中相当友好的科目之一,题型以论述题为主,而且考察重点突出,围绕在制度论部分。在正式复习前,可以先梳理一下历年真题的考察点,对整体的考试风格有所感知。一战时我先听了左宁老师的法考课,大学期末考前也听过向高甲的。总体感觉左宁老师讲得更仔细,向高甲老师的口诀更好背,备战法考我是两个老师结合着学习。

初试层面,我以必背题为主、讲义为辅进行背诵。我发现整体必背题都可以用基本原则的分类标准分成两部分:①支撑刑事诉讼框架结构类试题——包括以审判为中心,控审分离原则,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检查监督原则等;②保障被追诉人诉讼主体地位类试题,包括无罪推定原则、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证明标准等。程序论部分的试题也可以联系到这两类框架下的制度论的内容,如直接言词原则与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保障人权的价值取向相联系。作答时在制度与程序之间穿梭,有助于取得较高的分数。

图18 刑诉笔记整理

(2)民诉

民诉近几年的题目较为灵活,难度较高,需要花更多精力应对。

首先,在知识串联思路上,去年有位师兄分享民诉中几乎所有的问题都体现了当事人的诉权与法院审判权之间的冲突与调和,我深以为然。我的复习便是从这一思路出发,先掌握民事诉讼三大原则与诉权等基本理论,再根据诉讼流程打包熟记必背题列出的重点题目。

另外,仅背诵必背题是不够的,结合民诉“应用型”的出题方式,还需重点掌握讲义中与案例分析相关的知识,如判决类型等。这方面同步备战法考,尤其是法考主观题也很有帮助。

3.知产

我本科知产期末考试分数奇低,大概是刚刚及格,二战将国际法换成知产后又到九月才开始,故我的经验不太充分:

首先,结合法考备考,其中原因与刑法一致。去年我先跟着知行的课程学习知产,但背了两轮感觉还像新的一样,有种能够看得懂课本上的理论,但是无法和现实情况联系起来的感觉。直到12月份,我开始在吃午饭的时候刷刘安琪的商经知精讲,才感觉情况有所改善,知识开始以具象化的方式进入脑中。不过那时已经有点晚了,最后考场上也是因为没有完全搞懂合理使用的制度原理,导致案例分析题整个跑偏。

其次,在背诵方面,我采用了费曼的学习方法,每天晚上给妈妈打45分钟的电话讲述当天背诵的知识,有时第二天早上也会先闭上眼睛背一遍书再起床。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熟悉知识,我最后算是通过硬记准备了百分之六七十。


四、考场经历


在这里想以流水账的形式分享我考试两天的经历,带大家切身体会一下初试的感觉。一战的兵荒马乱前面已零碎提及,二战即便分数提高也是险象环生。我希望能以自己的真实经历鼓励大家,考研是勇敢者的游戏,也许你自我感觉不好但早已走在队伍前列,因此只要敢迎接挑战,所期待的结果就有可能向你奔赴而来。


(一)考试前两天

考试前两天,我根据知行的热点预测和自己的复习情况划出了考前需要再滚动一遍的知识点,每天继续保持12个半小时的强度学习。由于我住在一个很偏远的寄宿营地,考前同学们要么办理退房,要么收拾行李去考点,气氛总的来说比较浮躁。当时我的心情也很紧张,但还是尽量保持冷静(方式就是不断背书,完成一项任务心里就平静一些),等到考前的晚上六点才收拾东西去往酒店。

到了酒店,简单收拾一下就继续背书。八点大师兄在直播间开会进行心理按摩和考前指导,不得不说大师兄激情澎湃的语气很有感染力,打过鸡血后就继续政治冲刺。

其实我感觉临到考前政治都背得不牢固,但有了一战的经历,不算太焦虑,脑子里想的只有能多背点是一点,背到就是赚到。当天晚上主观题背诵和客观题知识点复习穿插进行,背到两点多,还剩下两道不太熟的大题留待第二天早上背诵。


(二)初试第一天

公共课考试的总体基调比较平稳。早上我五点多起床,接着把大题背完。吃过早饭后和朋友一起去考点,到的时候还不让进教学楼,大家就在操场上继续背书。等到可以进场了,我和朋友挑了个吉利的数字把包存到柜子里,一边深呼吸一边走进考场。

政治的答题总体上比较顺利,做完选择题的第一感觉是比去年简单,主观题还是有一道题在肖四上见过,但背得不熟。除了这道题翻来覆去地抄材料外,其他的题都背得比较熟,全都写满了。

中午午休的时间很赶,回到宾馆后背了一遍大小作文,眯了十分钟就又要去考场了。下午拿到卷子翻开作文,看到小作文是我背得比较熟的建议信,写得比较流畅。大作文是图表+图画作文,比较出乎意料。虽然图表作文被列在考纲范围内,但我几乎没怎么关注图表作文,幸好暑假的时候备考雅思积累了描述图表的句子,跌跌撞撞地完成了作文。尤其是写主题句的时候,我本来想写“基础设施是如何影响居民生活的”,但突然忘了“infrastructure”怎么拼,结果在非常显眼的地方把写了一半的词划掉然后改成了“park”是如何影响居民生活的,有点搞心态。好在后面的客观题都答得比较顺利,考完这科我就把这些小插曲抛在脑后,进行专业课冲刺。


(三)初试第二天

考完公共课的晚上才是最煎熬的,因为第二天专业课背诵量极大。背完师兄勾画的重点后,我还复习了法理重点所在章节的内容和一部分应用法的知识。那晚断断续续也只睡了不到三小时,不过说实话,在肾上腺素的作用下不会感觉很困。

专业课考前我基本上都是最后一个进场的,在门口疯狂看书抱佛脚,相信瞬间记忆能救我一命。第一科理论法的总体感觉是慌张——写完法理发现又用了将近一个半小时,法律史也觉得答得很平庸,而且只留给宪法35分钟。于是我一边写一边思考,尽量减少停顿的时间,宪法的最后一题其实我有出于好奇搜索过立法法的修改,但没有专门记忆,摆出概念后,用最后的几分钟写出了三四条与合宪性审查相关的,还有两条无关的,收卷时写到了答题纸的最后一面。

收卷时整个人脑子都昏了,把答题纸装进信封里,粘好之后发现卷子没装,一点点撕开后把卷子放进去,又没听见监考老师说把条形码贴到骑缝处,只能撕开重贴。好在监考老师都很nice,耐心地协助我完成。

下午的应用法也比较坎坷,刑法刑诉自我感觉还行,民诉的案例分析结论拿不准,知产更是答错了一道很简单的问题,用了所谓做题“技巧”先推出结论,又按照结论的方向硬贴的论证。其实这道题简单到出了考场还没翻书就已经感觉到错了,这段经历和我知产掌握不扎实与考前两晚熬夜都有关系,警示大家扎实学习、考前尽量保证休息时间。


五、心态调整


(一)学会接受不完美

我是一个心态很容易崩的人,常觉得没有万全准备就不敢应对挑战。所以一战备考的经历对我来说是一种馈赠:一战备考的自我感觉极差,但出了成绩却没有那么不堪,这个对比教会我接受备考的不完美,不仅备考时要区分主次,即便到了上考场的时候也要接受自己以一个不完美的状态接受检验。放下书走进考场时,我的心态是:“已经很可以了”、“还能再怎么样呢”。而且积极的心态也有利于压力状态下的思考——根据我的亲身经历,一战时看到题目有些不熟悉,我的第一反应是心虚,不断地谴责自己平时不努力,上了考场被戳到痛处,结果越这样想就越答不出问题;二战时心理状态比较积极,看到题目同样不熟时,我的反应是积极的调动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自己的潜力。


(二)用“做事”填满焦虑的时间

去年11月底我的焦虑程度达到了顶点,考试将近,但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复习完。紧接着就生了场病,在床上躺了一天。但那天我的感觉是庆幸,因为想起去年考前三天发烧的场景,今年不用像去年一样稍微好点就起床背肖四。生病也让我有时间停下来梳理思绪,我仔细想了想各科还没背完的知识,列了15天+10天的两轮冲刺计划。当然,想要完成这个计划必须每天学习12小时以上。等到退烧的第二天我就开始执行这个计划,每天走出自习室时都有种学得头重脚轻的感觉。但我发现,当我用一个个任务填满时间并且切实完成时,便不那么紧张了。而且由于专注于当下的任务而非未知的考验,焦虑的心情也缓解了很多。


(三)寻求亲友的帮助

在备考最艰难的时刻,我常去寻找家人和朋友的帮助。当背书背不下去的时候,我就会给妈妈打电话,是她时刻以最大的耐心包容我的随地大小疯。每天晚上回到寝室,会和一起备考人大的姐妹吐槽一下背不完的书,每天和她聊天让我觉得我不是孤身一人。我也问了小班主任去年考前的心理状态,他的经验分享也使我明白焦虑是正常的,只要一直保持学习就好。总之,家人和朋友的鼓励是我备考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19 妈妈每天的鼓励
(可以看出虽然心态比一战好,却也时常焦虑)

图20 每天和姐妹相互鼓励

图21 询问003师兄前年的准备程度


五、写在最后


去年此刻,我拎着大包小包毕业离校。当坐在晃晃悠悠的货拉拉上,我感觉我的未来也如巨浪中行驶的小舟一般不住摇摆,前途未卜。诚然,当穿过风雨后,去年在哪些地方作出的努力帮助到了考研似乎有迹可循,这才有了这篇经验帖;但在一切尘埃落定前,我从未奢想过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未曾有胜券在握的感觉,更多是每走一段路都要质疑自我、反思自我、改变自我,再鼓起勇气朝向“更好”的方向继续前行。这也呼应着本文在开头时提到想要讲一个真实的考研故事祛魅,意在提醒大家感到迷茫、焦虑、准备得不好都是正常的,我们只要做到不断地学习、反思、步履不停,便已经做好了应对未知的万全之策。

最后,感谢陪伴我考研的父母家人、同学朋友,感谢知行师兄师姐的倾囊相授,幸好有你们在,我才得以完成这段旅程。

感谢大家的阅读。



2025人大法学考研必读系列

2024人大法学考研初试成绩分析、知行军团战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非官方统计)

人大法学考研初试参考书目及内容解读(2024.3.11)丨初试一本通
2025年人大法学考研早鸟班重磅发布:千锤百炼,终见成果
2025年人大法学考研私塾班重磅发布:细心倾听,温暖引领
2025年人大法学考研全程班重磅发布:少年英勇心无畏状元有话说丨本科深大,二战考研424分上岸人大刑法:青草蔓发,春山可望一个三战人的一年两考:心情复杂的反思
一战双考399分,总分第二上岸人大法理|考研,我们中国学生自己的Gap Year
双非二战406分上岸人大宪行丨花期晚不要紧,静待花开
本科人大,双考一战上岸人大刑法学——平凡之路,就在脚下
一战踩线惊险上岸人大比较法:最想说的还是请坚持下去,不要放弃
本科南京大学,二战考研398分上岸人大数字法:往事暗沉不可追,来日之路光明灿烂本科中国政法,一战考研上岸人大民商法:请拥有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勇气
本科武大,一年双考,一战上岸人大诉讼法:我的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大一考华政插班生失败,大四双考复试逆袭上岸人大法理:要巧学不要死学
本科西政,二战上岸人大经济法:人“活”在痛苦的每一刻本科某五院,二战上岸人大国际法:我将武装我的一切去迎接这场勇敢者的游戏
本科法大,考研调剂上岸人大法律史:历尽苦难,春天自然会到来
本科石瓦坡,一战双考上岸人大诉讼法|能做做,做不了算了本科济南大学,二战考研上岸人大民商丨人人皆有可能一战双考初试总分均第一408分,上岸人大知识产权法:不必飞太高,做一只笨鸟人大本科,一战上考研岸民商法:化简为易,实效为先二战考研401分上岸人大知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一战法大失利,二战人大上岸:曾经在后疫情时代徘徊的少年,鲜花会挂满枝头
本科法大,二战考研上岸人大民商法——享受过程,取悦自己
另辟蹊径,先加后减:二战考研403分上岸人大刑法学
本科中南财,二战考研400分上岸人大法理学: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考研二战397分上岸人大刑法学:思我所欲,奋力前行
高效输入,冷静输出:一战双考上岸人大法学院的应试分享
本科中南财,一战考研上岸人大民商法:兴趣使然的考研人本科西政,一战考研上岸人大民商法|好运留给有准备的人
普通211二战考研上岸人大知产:重复是王道
二战考研400分上岸人大经济法:“三无学生”的逆袭,也谈备考中的“讲义一本主义”
本科中国政法大学,二战上岸人大国际法丨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新版发布|第六版民法学讲义修订说明:增补全面,讲懂难点
新版发布|第六版宪法学讲义修订说明:坚持体系,跟踪热点
新版发布|第六版法律史讲义修订说明:注重体系,培养思维
新版发布丨第六版法理学讲义修订说明:高于课本,拓展深度和广度
新版发布|第四版诉讼法讲义修订说明:注重深度,跟上新法
新版发布|第六版刑法学讲义修订说明:优化形式,讲懂热点
新版发布|第六版知识产权法讲义修订说明:遵循教材,重视体系
新版发布|第三版国际法讲义修改说明:抓住重点,帮助记忆
新版发布|第四版经济法讲义修订说明:删减多余,增补专题
新版发布|第四版环境法讲义修改说明:补充热点,反映实践
法考经验|人生是旷野,抬头即是豁然开朗
法考经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法考经验|自助者天助,天道酬勤法考经验|“轻舟将过万重山”——从海本法学到回国一年双考
法考经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法考经验|稳扎稳打,步步生花法考经验|与时间赛跑,稳而不乱法考经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法考经验|临考备战的科目取舍和复习方案法考经验|法考是久久为功的艺术

法考经验|书山有路,唯有勤奋无他捷径;学海无涯,经验作舟载君前行

法考经验|用方法论迈出焦虑的困境

法考经验|无关天赋,惟执行与复盘

法考经验|去芜以存菁,执简以御繁

法考经验|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

法考经验|一年两考,把握考研与法考之间的普遍联系

法考经验|一年两考之以通过为目的

关于我们

知行法学

微博/知乎/豆瓣:知行法学

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

更多详情请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END —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知行法学关注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不是法学研习者或者考研的同学,为避免观点发生误导或者偏差,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者适用本订阅号的任何信息。本号所发布内容均为公开信息加工、整理后的专业解读,任何观点不代表任何官方机构或者主管部门的立场和观点,仅供本号粉丝和考研的同学学习、交流之用,请大家不要误读。此外,知行法学团队的其他重要信息将通过内部多元化渠道分享,请大家避免因偏听偏信部分资料而造成信息误差。如有任何侵犯我方权利的行为,请大家联系微信号:ruclaw59进行举报,我方将严肃处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行法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